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环境科学论文

关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的机制创新

2015-07-24 09:5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自2008年7月1日实施后,对生活垃圾渗滤液指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且规定自2011年起7月1日起,现有全部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自行处理生活垃圾渗滤液并执行标准中表2规定的水污染排放浓度限值。因此,渗滤液处理工艺的选择成为达标排放的关键问题,本文将就“厌氧+生化+超滤+纳滤+反渗透”组合型渗滤液处理工艺进行论述。
  1 设计进水水质预测
  经过对当地垃圾填埋场现有渗滤液水质的监测数据进行调查,分析填埋场
  水质的变化规律,即随着“场龄”的增大,氨氮的浓度会逐渐升高,从而对目前的处理系统中生化的抑制作用加强。综合考虑以上因素,设计进水水质见表1。
  2 渗滤液处理工艺
  垃圾渗沥液的处理仅仅依靠单一的处理工艺,很难达到严格的出水要求,因此需考虑将几个不同的处理工艺单元进行优化组合,从而取得经济和社会生态的双重效益。
  下面将就做“厌氧+生化+超滤+纳滤+反渗透”组合型渗滤液处理工艺进行论述。
  2.1 调节池
  建设调节池并加膜浮,相当于是天然的大厌氧池,有相当好的水解酸化效果,甚至起到高效厌氧的作用,同时还有效地防止恶臭气体的外排,调节池对调节 BOD5/CODcr 比、降低高分子有机物均有一定作用。
  2.2 厌氧
  渗滤液污水中含有大量悬浮物、胶体及有机物,采用厌氧技术,使高浓度的厌氧污泥处于悬浮状态,厌氧池底部进水。随着进水混合物的升流,渗滤液中的绝大部分悬浮物、胶体被厌氧污泥层截留及吸附,渗滤液中的大分子及难降解的有机物被水解酸化为小分子易生化的物质,为后续生化系统创造有利条件。
  2.3 物化沉淀
  经厌氧处理后的出水投加混凝剂后进入物化沉淀池,在混凝沉淀池中,污水中某些污染物由溶解态或胶体状态变为凝胶状态,后集结为絮体,在絮体吸附及网捕情形下,污水中的微小悬浮物沉入池底,通过排泥排出处理系统,从而大大减轻后续生化系统的负荷。
  2.4 曝气氧化
  经过水解酸化及厌氧的渗滤液污水进入氧化池,当污水中营养物质充足时,微生物通过氧化有机物而获得生命活动的能量,并将另一部分有机物合成新的原生质,使微生物总数不断增加。在生化池中应保持一定数量的微生物(活性污泥浓度),以达到对进入生化池污水的净化处理,增值部分微生物(剩余活性污泥)随排泥系统排出生化池。
  2.5 接触氧化
  池内充填填料,充氧污水浸没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流速流经填料,在填料上布满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接触,在生物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作用下,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净化。
  2.6 接触过滤
  污水加药混合后,进入接触过滤池,污水中悬浮污染物胶体颗粒在经过极性的有机或无机物颗粒滤层时,在静电作用下,悬浮污染物颗粒被滤料颗粒所吸附截留,其余无极性悬浮污染物颗粒在布朗运动作用下,当其与滤料颗料充分接近时,范德华力使悬浮污染物颗粒被滤料颗粒吸附截留。
  2.7 超滤(UF)
  经好氧生化处理及过滤后的污水进入超滤器。超滤器处理主要利用超滤器的格滤作用去除污染物,在超滤器浓水腔内形成更高浓度的浓液,并回流到曝气氧化池,同时在超滤器清水腔内分离出清液,清液达到渗滤液处理站排水水质要求。
  2.8 钠滤(NF)
  纳滤膜孔径处于纳米级,它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截留分子量在 200~1000,另一是纳滤膜对无机盐有一定的截留率。纳滤膜对二价的离子去除效果要优于一价离子,这是纳滤膜与反渗透膜的主要差别。
  本系统设计纳滤处理单元主要是考虑到为反渗透系统提供最佳的进水条件,同时也去除渗滤液中的污染物。
  2.9 反渗透(RO)
  由于垃圾渗滤液污染物成份的复杂性,采用高强度好氧生化处理后,渗滤液中仍有少量残余的溶解性污染物,必须设置膜处理工段,进一步去除少量残余的溶解性污染物。
  2.10 污泥处理
  厌氧、反硝化及硝化都会产生一定量的生物污泥,在污泥池收集后,经过压滤,泥饼进入填埋场填埋,上清液回流进入调节池。
  2.11 浓缩液处理
  采用膜处理系统进行深度处理,以便达到较高的排放标准时,不可避免地会 产生一定量的浓缩液,通常的处理办法为将该部分高含盐浓缩液回喷到垃圾填埋 场,浓缩污水的水份部分蒸发到大气,部分入渗到垃圾填埋体,经垃圾体“厌氧器”降解及吸附截流浓缩液中的盐份,使浓缩液得到进一步的处理。
  反渗透产生的浓缩液进入纳滤系统处理后浓缩液回喷到垃圾堆体。
  3 渗滤液处理效率及达标情况
  经过上述组合处理工艺处理后,渗滤液排放情况及与标准对照见表2。表2 渗滤液排放情况及与标准对照表
  上表可知,经过处理后,渗滤液出水指标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2中限值要求,出水指标同时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1一级A标准和《城市污水再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标准要求,出水可作为道路冲洗和城市绿化用水。
  4 结束语
  本文中“厌氧+生化+超滤+纳滤+反渗透”的组合型渗滤液处理工艺是一种新型的处理工艺,不仅确保渗滤液污染物达标排放,并同时能满足处理后废水综合利用的要求,值得生活垃圾填埋场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2008-07-01.
  [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2003-07-01.
  [3] 《城市污水再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05-0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