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科院校开展的环境科学教学还存在与学科背景、行业实践及科学研究脱节等方面的问题。本文从教学理念与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教学条件等方面谈几点认识,以期有助于在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教学改进。
环境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它是研究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1]。环境科学课程是工科院污水处理、给排水、固废等专业的必修课,也是化工、冶金、建筑等专业的选修课,内容涉及到生物、物理、化学、数学等多学科。该课程不但担负着提高工科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夯实环境科学知识素养的任务,也是学生今后进行环境保护、从事环境治理等行业的知识体系。
1 工科院校环境科学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一些工科院校里包括笔者所在的院校,由于向传统学科的倾斜,环境科学作为新学科,教学还存在诸多改进的空间,例如:教学内容前瞻性不强, 很少涉及新污染、地球资源及环境可持续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教学与学校工科背景联系不紧密,丢失了特色;忽视环境从业人员资质(如环境类各种职称)方面的培训;传统的实验课后,学生深入拓展的空间不足、钻研潜力没有得到启迪和开发等。因此,工科院校的环境科学教学还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2 工科院校环境科学教学的改进
2.1 教学理念与内容的改进
工科院校环境科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应是环境意识、环境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教学体系应由知识、技能、意识、态度、实践这相互联系的五个方面构成[2]。教育和激发学生了解和掌握关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个人环境技能的知识与信息,形成系统的环境知识体系[3]。工科院校环境科学的教学内容要从介绍解决污染的科学知识逐步扩展到生命、地球空间,深入到资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和探索上来,拓宽学生的知识体系;教学-传统实验-教师科研紧密结合,开启学生的钻研潜力;开展工科传统专业与环境紧密相关的教学,体现院校特色,凸显学生就业专长。
2.2 教学课程设置的改进
工科院校环境科学的课程设置应既具有鲜明的学科前沿性和社会适应性,也要有自己的特色,要将通用性基础知识和专性人才培养紧密结合:①专业课教学增添新内容,关联工科院校如冶金、机械、建筑等专业相关的新污染(物理性污染等)方面的教学。②选修课注重与其它专业内容交叉,形成如环境材料、能源 /资源、环境设计等教学内容,以适应现代科技和生产发展的需要;③增设一些人文辅修课,如环保教育、环境律法等课程,既可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其环境道德修养,也为入门环境行业(如环境类资格考试)打下基础。
2.3 教学方法的改进
工科院校的环境科学教学方法尤其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①运用以“点”辐射“面”的教学方式,即在强调开设核心知识点的同时, 授课内容需辐射同专业其他课程或不同专业相关学科的课程,让学生全面、综合地掌握本专业及其相关知识.②善于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实施教学。其有助于学生课堂上理解,课下自学,且能达到教学资源利用便捷。③实验课程适当渗透教师科研,其目的在于、培养与开发学生独立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达到教育和科研并举。上述几个方面的改进将有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全面培养,为继续深造和钻研做好准备。
2.4 教学条件的改进
教学条件是教与学得以成功的最基本的保障。工科学校环境教学条件要跟上时代和社会的需求。首先,要提高师资质量,引进新环境知识体系人才。工科院校的环境科学教学,除了拥有传统环境知识背景的教师外,还必须引进或培养具有环境与其它学科(如生物、冶金、能源、材料等)交叉复合型的学者,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次,除了基础设施外,实验教学设施的改善极为重要,传统的教学设施(如化学分析)已经不满足新形式环境科学的要求。有必要添置物理性污染、环境设计、环境材料及地球资源演示等实验设施。这些条件的改善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结语
工科院校的环境科学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关系到能否培养出科技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需要我们从教学和管理入手,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提高学生认知和实践能力,突出其工科特色背景,增强学生的科技发展的适应能力和社会发展的竞争能力。
作者:江用彬 刘宏锦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2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