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践教学环节中,校外实习是强化专业知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综合性教学环节[1]。但是在落实和实施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障碍和困难,不能保证该环节的顺利进行,教学效果不明显,进而一定程度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许多教育工作者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并总结了许多有益的经验。环境科学是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日趋严重而发展起来的一个综合性极强的理科专业。要利用短期的校外实习全面了解本专业涉及的研究及应用领域,掌握全面的专业实践技能,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很大。
我院的环境科学专业实习分为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两大部分。为了培养面向21世纪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使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主动发现和努力解决环境问题等各方面能力有所加强,我院在各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实习内容的优化
(一)实习基地的选择和实习时间的安排
针对环境科学专业多分支的特点,我们尽量保证实习内容的多样化和系统化。在完成传统意义的实习基础上,不断创新、优化,开辟出一系列实习场所,并及时更新实习内容,以顺应环境科学发展潮流。
在学生完成大学二年级的相关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环境学、环境生态学、环境生物学)之后,进人为期两周的教学实习。经过考察,结合吉林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本院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松花湖自然保护区和的发展方向,分别确立吉林省的国家级自然保护龙潭山自然保护区,以及吉林市生态示范工程——百里清水绿带工程等四处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学习参观,主要目的在于学习基本的野外实践技能,直观地了解和掌握一些在地质、地貌、水文、生态等方面的环境现象,巩固专业基础知识,加强环保意识,并增进从事环保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完成大学三年的大多数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校内实验环节之后,进行为期四周的生产实习。实习地点选择了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下属的污水处理厂和动力厂、吉林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和江北垃圾处理场等单位,实习内容与环境科学专业的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和环境工程学等专业课程紧密联系,涉及水、气和固废等各领域的实际应用。
学生通过多内容多角度的实习,能够掌握一些具体处理环境问题的实际方法,锻炼、提高生产实践能力,寻找到与理论之间的差距,从各个角度深刻领悟解决环境问题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方面为即将进人的毕业环节阶段做准备,也都为今后步人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的层次把握
实习内容的丰富不意味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完全掌握所有知识,需要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实习内容的安排不仅要符合专业特色(我院的研究方向以环境化学为主,环境管理和生态学为辅),更要利用所处地区的一些地缘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实习基地的资源优势,提高实习教学质量。
无论是教学实习还是生产实习,都根据教学要求安排了重点实习和一般参观两种性质、不同层次的实习内容(见表1)。通过重点实习,学生可以从深度上掌握实习单位不同部门或岗位的技术要点,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通过参观实习可以帮助学生在广度上了解本专业在更多不同实习单位的实际应用情况,扩展知识面。
在教学实习中,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因为有着丰富的环境资源,实力强劲的科研院所和成熟的管理经营模式被确定为实习重点。其中一些典型区域和场所被用于环境学和生态学的实习教学(具体安排见表2)。实习内容丰富,实习时间充裕,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集中精力掌握野外实习的基本方法,也加深对环境学基本原理的认识和理解。而松花湖、龙潭山和百里清水绿带都属于一般参观性质,主要是利用地域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方便学生从其它层面,如水资源利用、地方优势物种生长特点、松花江水文特征及景观生态等形成比较全面的初步印象。环境保护监测站各两周的实习为主,以动力厂和垃圾处理场的参观实习为辅。重点设在污水处理厂不仅是因为我院经过努力与国有大型企业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签订了长期的校企产、学、研合作协议,更重要的是由于该单位在污水处理、固废综合治理以及给水排水方面都有着国内领先、相对成熟的清洁生产工艺,能够提供学生良好的实习氛围。吉林市环境保护监测站不仅分析、监测设备条件先进,且有着正规的环境监测程序与严谨的管理手段,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习条件。并且,每个实习单位都有专人讲解或指导,让学生实际接触并了解有关环境管理、环境监测、仪器分析、环境工程和固废处理的一些实际发展现状。实习单位一般管理相对严格,但是经过长期的接触和沟通,也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相对成熟的实习基地保证了教师熟悉相对稳定的内容来指导实习,为确保正常完成生产实习起着决定性作用。传统的实习方法不利于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新时期的实习方法改革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在整个实习的过程中锻炼独立工作能力、社交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9]。在实习的各个阶段都渗透着方法的改革与研究,综合发挥着实习指导教师的作用。
(一)实习动员多元化
实习动员实际是实习关键的起步。随着科技进步,教学方式多样化发展,我们将传统的说教改为形式多样的多媒体动员。首先播放相关资料片,结合实际介绍一些生产工艺、基本原理或可能在现场看不到的内部结构等。如长白山的生态资源和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我们都准备了详尽的资料,制作了光盘。第一保证了学生对实习内容留下初步印象,在实习现场重复讲解时学生更容易进人状态,非重点部分适当省略,为从事校外实习的其它工作节省宝贵时间;第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变被动为主动,在实习之前积极查阅相关资料,为深人生产实践做好准备,有利于实习过程中强化教学。其次利用网络资源,在师生共享空间里上传相关的文件(包括实习大纲,实习指导书,实习分组和时间安排),方便及时沟通,答疑解惑。之后进行安全教育,提出实习要求,就会顺理成章,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重视。
(二)实习指导模式化
实习指导是实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指导教师的角色和指导策略方面的研究今年来正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W_U]。与校内学习有本质区别,校外实习更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在生产实习过程中采用了“1+2”模式,即每一组学生配备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各一名,两者协作完成每组学生的实习指导工作。校内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调动学生主动性,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学生进行宏观管理。校外指导教师针对具体实习内容和要求详细讲解,回答学生提出的有关工艺流程、环境监测、环境化学机理等方面的细节问题。“1+2”模式充分发挥了校内指导教师理论水平和校外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优势互补,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达到校外实习的目的。
(三)实习管理层次化
一直以来,实习管理工作在整个实习过程中都占据重要地位,不容忽视[12]。“安全第一”是校外实习尤其要重视的一方面。除去实习动员时进行人厂前安全教育,人厂后还要由企业进行二级、三级安全教育。由于我们实习地点多、范围广,还涉及野外作业,所以安全隐患多,每个指导教师在要求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同时也会加强管理。在教学实习中配备专人负责安全,严肃纪律。如在教学实习中做到每到一地都要清点人数;在生产实习中做到每天至少一次岗位巡查,对违反纪律的情况零容忍。学校的良好组织和教师的高度责任感保证了本专业十多年的实习指导没出过任何安全事故。
(四)实习考核多样化
针对不同实习目的、具体实习环境,考核方式也是灵活掌握,而不一定完全依赖最后的笔试。经过长期实践,我们总结实习考核可以从现场实际操作能力(20%)、口试(10%)、实习日记(10%)、实习报告(30%)、笔试(30%)几方面综合评定,并可以在实习过程中因提出合理化建议,或在笔试后组织的分组答辩中因表现突出获得10~20的加分。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调动学生积极性,满足年轻人的表现欲,也可以借此机会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并通过竞争、比照从而意识到自身不足之处。如有的学生理论水平高,沟通协作能力低;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表达能力弱;抑或相反,都需要今后或全面发展,或取长补短,或发挥集体作用形成优势互补。实践证明,通过校外实习,学生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返校后学习目的性增强,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普遍提高。
三、结语
总之,对于校外实习,需要深人研究和探讨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我们在该环节的改革得到了学生们的肯定,专家们的认同。通过近年的毕业生去向考察,由于学生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踏实的工作作风,部分学生得到了实习单位的继续留用,还有部分学生在其它专业对口单位得到了领导的认可,正在各自岗位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总结和积累一些经验,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检验,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方面的综合能力,也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将来从事社会工作的适应能力。为适应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我们对校外实习环节的内容和方法的研究仍需不断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