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环境科学论文

大气污染环境

2016-04-11 11:3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治理大气污染需要从工业减排、汽车尾气减排等多方面综合着手,但是这其中基本的还是要从监测和源解析开始,只有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减排与治理。正如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世秋指出,在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摸清现状与质量变化相结合能够让我们更有效地了解政策的作用和效果,也可以进一步对空气污染问题进行诊断和治理,从而取得更有效的治理成果。

 

  监测显示臭氧浓度不降反升

 

  曰前,国际环保组织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发布了名为《大气中国2015: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的报告,该报告对目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情况做了全面细致的盘点。

 

  该报告指出,20132014年间,74个城市的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5项指标均实现了平均浓度下降,6项污染物浓度全部达标的城市数量也有所上升。其中三个重点区域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以京津冀区域PM25为例,平均浓度同比下降至93微克/立方米,下降幅度为12.3%。但在按照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新标准)开展监测的74个城市中,2014年仍然有近九成城市(66)空气质量不同程度超标,主要污染问题是颗粒物污染。

 

  报告显示,臭氧(o3)浓度整体有所上升,作为首要超标污染物的天数增加,与其它5项污染物相反,臭氧成为唯一不降反升的污染物。201474个城市臭氧平均为145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4.3%;达标城市比例为67.6%,同比下降9.4%。以珠三角地区为例,其整体空气质量较好,被认为最有望首先达到新标准,但是臭氧污染已经成为困扰该区域的主要问题。

 

  从空气质量指数(AQI)来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是空气污染的重灾区2014年优良天数最少的10个城市几乎全部集中在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其中有8个城市位于河北省。除了京津冀及周边城市,东北、中部与西南城市群中的部分城市情况也不容乐观,哈尔滨、沈阳、西安、武汉、合肥、成都等城市20149(\^25年均浓度均为国家二级标准2倍以上。城市距离达到新标准的要求任务艰巨,任重而道远。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亚洲清洁空气中心董事贺克斌教授在报告发布会上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突出了以PM25下降为目标,减排的一次污染物包括了形成臭氧的主要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下一阶段实施中应更加注重多污染物协同减排。

 

QQ截图20160328145818.png


  底数不清一直是治理的最大题伴随着新标准的发布及其在重点城市与区域的提前实施,中国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实现了蛙跳式的跃进。到2014年底,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1436个监测点位已全部具备实施新空气质量标准的监测能力,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平台也已基本建成。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中国区总监付璐指出,底数不清一直是困扰我国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最大难题之一。进入大气治理攻坚阶段的国十条时代,科学决策与精细化管理不断被提出与强调,大气颗粒物污染来源解析与源清单的编制目的就是摸清污染来源,依据可靠的研究成果与源排放信息有的放矢制定减排策略,向科学决策迈出第一步。

 

  环境保护部在2013年发布了《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指南(试行)》。到2014年底,已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少数大城市基于长期的科研工作积累,率先完成和发布了PM25源解析结果。北京与上海的源解析结果都揭示了城市机动车污染、区域传输、燃煤是空气质量问题的三大症结,为淘汰黄标车与老旧车辆、车辆排放标准与油品升级、控制燃煤消费总量、划定禁燃区、区域联防联控等关键措施的制定实施提供科学基础,也可用于评估控制效果。

 

  但同时绝大部分省市受制于技术能力不足、人力与资金资源短缺、数据可得性较差等因素,尚未建立起服务于空气质量管理的本地源清单。本报告的城市案例显示,上海早在2003年就建立了首版排放清单,十年间基于科研项目的支撑持续做了4次系统性更新;而北京是首个将源清单编制纳入环保常规工作的城市,形成了适合自身特点和需求的规范化工作方案与技术规定。2014年环保部发布了4项清单技术指南,其后,还将通过城市试点的方式逐步推动源清单编制在城市层面的落实。

 

  上海实施源排放清单试点工作

 

  在空气质量监测与源排放清单工作方面,上海起步较早。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大气室主任段玉森介绍了上海市大气污染监测体系建设的一些经验,他说首先是要构建一个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全覆盖、多因子、立体化多手段的监测平台,上海近十几年来在监测领域一直都是围绕这个目标去开展。

 

  段玉森表示,要想在整个环保领域与环境监测工作进行体制改革,须具备几个方面的条件,首先是人才队伍的建设,要做好监测工作,不仅需要良好的硬件,还需要有着强大的人才队伍,但人才队伍建设是监测部一直面临的难题。人才队伍主要包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的业务监测人才,以保证数据质量,保证网络正常运行高效运行;二是需要懂得大气化学等方面能够开展源解析的高层次人次,以保证能够从各方面开解源解析工作;三是预测和预报方面的人才,需要结合气象、数字模拟等方面来共同开展工作。由于环境监测涉及到政策、源解析、污染源排放清单等多方面,因此,环境监测需要各方面的综合的人才队伍,人才队伍的建设非常关键。另外,对于监测部门来讲,需要重点保证数据的质量。对数据质量的保证不仅仅是保证数据的真实性,而是同时需要对监测方法与技术不断进行更新与发展,为数据质量保证提供支撑。

 

  其次是需要开展专项工作,专项工作主要包括源排放清单的编制。据段玉森介绍,目前我们的源解析只能够让我们知道如pm25此类污染物大概源自哪个行业,但是并不能知道它具体是从哪个污染源而来。因此要真正落到实处去防控,还需要依靠排放清单的编制。编制排放清单是大气污染防治最基础而又最关键的工作,只有编好了排放清单,管理决策的落实才有落脚之处。

 

  段玉森告诉记者,上海市目前正在进行源排放清单编制的试点工作,把之前的工作进一步地提升、凝练、总结和拓展,使得清单的编制更为全面和科学,能够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通过试点工作可以看出,技术路线涉及到的部门类别非常多,需要跨部门进行协作。段玉森建议,要建立排放清单基础数据定期更新机制,不仅要在省政府层面建立,而且还要在市区两级的污染企业间建立。同时,还需建立排放清单数据库定期更新机制,在技术层面一定要有一个能够定期更新的数据平台,定期地为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另外还要加快排放清单的业务化。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