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环境科学论文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环境污染的控制

2015-11-11 10:0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由于各种质量良莠不齐的新型建筑材料、装饰装修材料的大量运用,以及越来越多的现代化设施及家用电器进入室内,室内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使得室内甲醛、苯系物、氨气、臭氧及氡气等污染物浓度水平远高于室外,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如何控制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环境污染问题值得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究,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装饰装修;环境污染;控制
引言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上升,我们对住房的条件要求越来越高。从过去的挡风蔽雨到如今精神追求的生活。这一点,已经从当今的家庭装修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人们也深刻的意识到,家庭装修是一把双刃剑,一边在改善着室内居住环境,一边是各种装修材料及施工带来的新的环境污染,而这些新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当今一些疾病的主要成因之一。
一、住宅的装饰装修工程
  现代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的标准是安全、环保、舒适、美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的110号令《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已于2002 年5月1日正式实施,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活动的管理步入了规范化的轨道。《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对业主或住宅使用人、物业管理单位、装饰装修企业在住宅装饰装修中的权利、义务与法律责任等都进行了明确规定,《住宅室
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有着以下显著特点:
  (1)将维护公共安全及公众利益放在管理工作的首位,禁止拆承重墙,未经设计不得擅自改动其它主体结构。
  (2)保证室内环境质量成为重中之重。业主可以委托有资格的检测单位,对装饰装修工程竣工后的房屋空气质量进行检测,检测不合格的装饰装修工程,装饰装修企业应当返工,并由责任人承担相应损失,装饰装修企业自行采购或者向装修人推荐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装饰装修材料,造成空气污染超标的,由城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造成损失的,其将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3)首次规定最低保修期延至2年,所以,《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的实施,对规范住宅装饰装修行为,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装饰装修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的成因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1 氡气的来源及危害
  氡气是一种放射性的惰性气体,无色无味,它主要来源于水泥、砂石、砼、地砖瓷砖等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及地下地质构造断层。氡气被人吸入体内,在体内形成照射,α,仅次于吸烟。
  2.2 甲醛来源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甲醛是无色、具有强烈气味的刺激性气体,略重于空气。易溶于水,其35%-40%的水溶液通称福尔马林。甲醛是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源很多,污染浓度也较高,是室内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室内空气中的甲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室内装饰装修用胶合板,细术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刨花扳等人造板材,因为甲醛既具有较强的牯合性,又能增加板材硬度、防虫、防腐,所以普遍使用在生产加工这些装饰装修的材料中。目前,最常用的枯合荆脲醛树脂的主要成分为甲醛。(2)使用含有甲睦帖合剂生产的家俱,复合地板。(3)贴墙纸、贴墙布、化纤地毯、泡沫塑料,油漆和涂料等。(4)在室内吸烟,也会产生一定数碹的甲醛。
  甲醛的危害:甲醛是原浆毒物,能与蛋白质结合。吸人高浓度甲醛后,出现呼吸道的严重刺激和水肿、眼刺痛、头痛,也可发生支气管哮喘,这些,均可能由于甲醛的致敏作用。长期接触低剂磕甲醛除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外,女性月经紊乱、妊娠综合症、新生胎儿体质降低、染色体异常,甚至引发鼻口咽癌。高浓度的甲醛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邢有毒害。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证实甲醛还具有致畸、致癌作用。1989年,甲醛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为致癌物。
  2.3 氨的来源及危害
  氨分子式为 NH3,气体,易被液化为无色气体,易溶于水、乙醇和乙醚,溶于水后形成氢氧化氨,俗称氨水。室内空气中氨的来源主要有:一是建筑施工中使用的砼外加剂,如防冻剂、膨胀剂和早强剂等;二是来源于室内装饰,如饰面板家具涂饰时使用的添加剂和增白剂而释放的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对眼、喉、上呼吸道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轻者引起充血和分泌物增多,进而引起肺水肿 重者可引起喉头水肿、喉痉挛而引起窒息,有时会出现呼吸困难,昏迷和休克。
  2.4 苯的来源及危害
  苯是一种无色、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液体,能与醇醚丙酮和四氯化碳互溶,微溶于水。甲苯、二甲苯属于苯的同系物。苯易挥发,易燃烧,蒸气有爆炸性。
  室内空气中苯主要来源于室内装饰装修工程中使用大量化工原料,如涂料及使用甲苯、二甲苯代替纯苯作各种涂料,胶粘剂和防水材料的溶剂或稀释剂,人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甲苯、二甲苯,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轻者有头痛、恶心、胸闷、乏力、意识模糊,重者可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慢性苯中毒主要表现在苯对皮肤、眼睛和上呼吸道的刺激作用,经常接触皮肤会因脱脂而干燥,甚至出现过敏性湿疹,苯及其同系物对女性的危害较男性敏感,危害较大,可导致胎儿的先天性缺陷。
  当然,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中的环境污染源还有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甲苯二异氰酸酯等,在这里作者就不一一赘述。
三、装饰装修工程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措施
  从装修工程的全过程看,只有实行工程的全过程控制,即从设计、选材开始,到工程施工及竣工验收,对每一个环节实行有效控制,才能使装修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的控制落列实处。
  3.1 环保设计时的控制
  设计是整个装修工程的总策划,应从总体要求、材料选取,施工工艺、竣工验收等各方面提出具体的环境保护要求。首先应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人们在其中停留时间的长短,以及建筑物内污染物聚集的可能性(与空间大小有关),分别提出不同要求。住宅、幼儿困、学校、医院等建筑,人群停留时间长,且以老年、幼儿、体弱者居多,是我们首先关注的,一定要严格要求,它为I类民用建筑工程;其他如旅馆、办公楼、文化娱乐场所、商场、公共交通等候室、餐厅等,人们停留时间较短,且健康人群居众,定为Ⅱ类民用建筑工程。分类既有利于减少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又有利于材料合理利用,降低工程成本。在室内通风设计时应保证风量要求,以往空调设计更多考虑的是人们对温度、湿度的要求,要 求建筑结构有良好的密封性,以起到节能的目的,致使空调系统多数新风最不够,而自然通风又不可能做到,室内空气污染物大量积累,因此设计时应改善空凋系统,保证新风精和换气量.至少达到换气卒1次/h。
  在设计中还应规定材料的选用符合有害物质限量系列标准的要求,同时应精确汁算材料的使用总最。因为限量标准考虑到全困整体情况、经济技术的水平,只是规定了材料市场的最低准人要求,并不是“环保标志认证的绿色产品”。例如国家环保总局出台的《水性涂料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与《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破标准》相比,对溶剂刊涂料不予认证,总挥发性有机物限最标准严两倍,还对甲苯等有害物质含量作了限定,该标准更严格、更全面,与罔际绿色环保标准接轨,才是真正的环保产品。因此即使全部选用了符合限量标准的材料,也不一定能保证室内空气环境达到标准要求,这就要求材料的使用量也必须限制,实际工程中可以通过检测样板房来指导材料的用量。
  3.2 施工过程的控制
  装饰施工的工艺相对繁琐,而且交叉作业也多。作为质量监理人员要在控制原材料质量的基础上,协调处理好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尤其对使用材料发生变更时,会同设计人员处理恰当。要检查施工组织设计和进度计划,明确工艺要求和质量通病的处理防范措施。要求施工企业质量检查人员跟踪在施工现场,实行自检,互检和专职检查的三检制,上道工序未检查验收不许进行下道工序。同时要处理好交叉作业之间的有机联系,防止发生返工造成不必要损失。要加强对成品的保护措施。
  3.3 竣工验收阶段的控制
  竣工验收是检验装修工程达到室内环境污染防治最终只标的有效手段。装修工程的每一个环节稍有偏差就有可能引起室内空气环境的污染,如单项材料用量过大,施工人员采用了劣质材料等。综合评价装修工程是否达到人们对环境和健康的要求,能不能放心人住,只有通过检测才能说明。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代表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应注意以下两点。
  (1)选择合适的监测时间。监测时间的确定应以室内污染物基本达到稳定状态为宜。《规范》规定在装修工程完工至少7天以后,工程交付使用前进行。这主要是根据涂料的成膜期是7天,由此释放的污染物达到栩对稳定状态。
  (2)选择合适的监测分析方法。根据计最认证的要求,只有选用标准中规定的监测分析方法,检测结果才是公正的、有效的,才能作为仲裁的依据,选择标准以外的其他方法,需进行大量的对比实验,并经相关职能部门认可才能出具检测数据。
  (3)要注意采样的代表性。采样时应避开通风道和通风门,离墙壁不得小于0.5m,以避免墙面的局部影响。采样高度距地面0.8-1.5m,代表人吸人污染物的真实情况,代表点的数量应根据房间的大小、房间的使用功能确定。检测室内氡气时,应在关闭门窗24h后进行,除氡气外均应在室外选择上风向位置同步进行检测,并扣除其影响。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飞快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室内环境的好坏。好的居住环境能够让人身心愉悦,能够使人处于最佳的状态。当然,不好的室内居住环境能够产生不小的危害。装饰装修工程中的室内环境污染,如甲醛等有毒物质吸入人体体内,会对人体产生巨大的危害。因此我们要重视装饰装修工程中的室内污染控制以及施工管理,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郭惠隆.浅析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J]. 华章 .2011.(01)
[2] 邓建敏.李忠平.房屋建筑施工质量问题的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09)
[3] 王林果. 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质量安全管理[J]. 企业导报 .2009.(1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