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环境科学论文

石漠化治理起到生态作用

2015-11-05 10:1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通过对广西当地石漠化的概括介绍,分析了石漠化治理过程对生态产生的作用,主要是加快农村生态新能源建设、退耕还林(草)有序开展、林地保护得以加强、完善了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关键词:石漠化;治理;生态保护;生态作用
  广西是全国山多田少的省份之一。据统计,海拔800m以上的中山占总面积的23.5% ,海拔400~800m的低山占15.9% ,海拔200~400m的丘陵占28.9% ,海拔200m以下的台地占6.3% ,平地占23.4%,水面占2%。其中石山占土地面积的18.4%。
  石漠化即喀斯特荒漠化或石化,与沙漠化同为土地劣化演变的极端形式,是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石漠化是喀斯特山区一种土壤资源的严重灾变,石漠化下,受人为活动干扰和破坏,植被丧失,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一旦露头,不仅治理投资大,而且收效甚微,因而被学术界称为“土地癌症”。
  开展自然环境保护,治理石漠化,是广西民族石山区发展地方经济,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之举,也是最基本最原始的物质条件。石漠化治理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对策,诸如加强宣传,加大投入,退耕还林等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石漠化治理的过程中也给生态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一、石漠化治理加快农村生态新能源建设
  随着人口的增加,能源短缺,人们向森林索取了更多的燃料,形成了乱砍滥伐的现象,严重破坏了森林、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导致了山区石漠化不断扩张。因此,我们必须要从农村能源人手,加快农村生态新能源建设工程,遏制不断恶化的自然环境。在这方面,广西的沼气建设是一条成功的经验。如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是一个不沿海、不沿边,没有铁路的民族石山区,全县辖3镇6乡,总人口27.8万,农户6.13万户,土地面积149km3,其中耕地28.5万亩,林地227.55万亩,山区占总面积的79.24 。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农村能源短缺,恭城森林砍伐量大于生长量8万多m3,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环境恶劣,严重制约了该县经济的发展。
  为保护森林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该县从1983年冬开始抓沼气建设,并开展沼气综合利用,走出了一条以沼气建设为纽带与种养相结合,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被誉为“三位一体”生态农业恭城模式。这些农村能源设施的正常运转每年可开发和节约能源765万t标准煤、薪柴1 340万t,相当于保护森林面积1676万亩,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约56亿元。273.71万座沼气池投入使用,每年可为273.71万农户提供优质沼气燃料11亿m3,相当于节约薪柴547万吨,保护有林地面积46万hm2。
二、石漠化治理使得退耕还林(草)有序开展,林地保护得以加强
  国家在西部大开发中,给予退耕还林相关优惠政策。必须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先行试点,稳步推进”的原则,有计划,分步骤地进。有计划地全面进行封山育林,严禁上山乱砍滥伐,这样,轻度水土流失石山地区在3~5年内林草就会很快生长起来;中度水土流失石山地区在8~10年内林草也可以生长起来 与此同时,要开展退耕还林工作,把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的坡耕地逐步退耕,种林种果种草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与扩大,积极开展退耕还林还草。
  在石山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使石山区的群众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调动石山区群众积极造林,从而有效地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增加森林覆盖率,达到保持水土,治理石漠化的目的。在石山造林绿化科研方面,尤其是石漠化治理生物工程研究方面尚待加大投入力度, 提供石漠化治理工程建设科技支撑,提高科技含量,确保治理成效。
三、石漠化治理完善了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完善环境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地方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负责,监督下一级人民政府的环保工作和重点单位的环境行为,并建立相应的环保监管机制,加强环保机构建设、落实职能、编制和经费。建立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实行职业资格管理。各地各部门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近期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要对发展规划进行细致的研究和科学的论证,以求实效。
  同时,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牢固树立“青山绿水就是政绩”的观念,坚决摒弃“要产值不要效益,要效益不要代价”的思想和做法,踏踏实实抓发展、谋事业。要对现行干部的政绩考核办法进行改革,考核干部政绩时既要看“门面”又要看“后院”,既要看眼前也要看长远,既要看现时的发展,也要看可持续发展。
  总之,石漠化治理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对生态环境的建设的贡献重大,为此,需要广大群众一起齐心协力建设和保护好石山地区森林资源,再造秀美山川。  
参考文献
[1] 陈华.治理石漠化.广西日报,2006-04-06.
[2] 廖胜凤.石漠化治理和生态保护的策略.中国林业,2009(5):5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