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环境科学论文

浅谈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2015-11-04 10:1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城市交通噪声污染已经严重危及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对交通噪声的防治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环保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道路交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噪声污染控制与治理的发展方向,并探讨了对交通噪音污染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交通噪声; 环境; 影响; 控制与治理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交通发展迅速,机动车辆大幅度增加,城市交通噪声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近年来,城市建设发展迅速,新建扩建的道路、马路使原来偏僻、安静的区域变成了繁华嘈杂的闹市,从而加重了交通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1道路交通噪声的来源及影响因素
  1.1道路交通噪声的来源
  噪声污染主要包括2个方面:(1)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挖掘机、推土机、平地机、搅拌机以及各种运输车辆的使用而产生的机械噪声污染,这些噪声非永久性,但声级较高[1];(2)在运营过程中,汽车噪声大致可分为喇叭声、与发动机转速有关的声源及与车速有关的声源。与发动机有关的噪声源主要有进气噪声、排气噪声、冷却系风扇噪声和发动机表面辐射噪声、发动机带动旋转的各种发动机附件的噪声。与车速有关的噪声包括传动噪声、轮胎噪声、轮胎与路面摩擦产生的噪声、车体产生的空气动力噪声等[2]。在正常行驶情况下,乘用车轮胎占汽车噪音的80%,而大型载重汽车轮胎约占70%,当客车速度超过40 km/h时,轮胎-路面噪声成了主要的噪声源。
  1.2道路交通噪声的影响因素
  1)车辆构成种类。大功率机动车、柴油发动机的噪声及车身振动噪声最大。
  2)行车速度。车辆行驶速度越快轮胎与道路噪声随着行驶速度的增加而增加。通常,轮胎与道路的噪声与速度的对数成正比[3]。
  3)车辆鸣笛。车辆过多使用喇叭,如使用高音喇叭,可使噪声声级升高7~10dB。
  4)环境温度。路面轮胎所发出的噪音随着室外温度的增加而降低。这种影响效果产生在轮胎与路面的共同作用下,当外界温度升高时,轮胎的温度也上升,轮胎的结构材料软化,进而减少了轮胎-路面噪声。
  5)路面结构。路表面的空袭率和车辆轮胎花纹的不同,其相互作用产生不同的噪声。交通噪声还与公路的线形、坡度等有关。
2道路交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交通噪声是城市主要污染源之一,相关资料表明,城市噪声50%~70%来自于交通噪声。据调查,全国90%以上城市交通噪声平均声强超过70dB,且大多数城市噪声污染呈恶化趋势。55dB以下的低强度噪声对人体并无多大伤害,但超过70dB的噪声将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人们长期接触噪声会引起听力损伤,导致噪声性耳聋和爆发性耳聋,在噪声长期作用下会导致中枢神经功能性障碍,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等植物性神经衰弱症候群,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也有可能产生影响[4]。
  交通噪声对沿线环境的影响也很严重。据初步估计,中国目前有3000多万人受到交通噪声的影响,其中约270万人在高于70dB的噪声严重污染的环境中生活。道路交通噪声还会影响到道路沿线经济的发展,比如受噪声影响严重的房地产、工厂、商业大厦等的经济效率和生产效率会有不同程度下降[5]。有资料[6]表明:道路周围噪声每升高1dB,土地价值会下降0.8%~1.26%,平均降低0.9%左右。因此,必须重视对道路交通噪声的控制,采取有效的方法与措施,以降低和消除交通噪声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3交通噪声的控制与治理措施
  中国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的研究起步较晚,70年代以前,中国噪声研究侧重工业噪声,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消声、吸声、隔声等方面。70年代,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等单位对全国70多个城市环境噪声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评价指标和噪声环境标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研究步入了快速发展期[7]。
  3.1针对声源的降噪措施
  (1)通过车辆动力机械设计降低汽车的动力噪声,比如改进设备结构、提高部件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采用合理的操作方法,用吸声、隔声、减震和隔振等技术及消声措施,控制声源辐射功率;
  (2)通过对车辆轮胎的改善,降低与路面的接触噪声,如加大接地前端和后端接地印痕与胎面花纹沟的角度,降低由横向花纹沟内的空气压缩产生的噪声;
  (3)改造城市道路路面,选用低噪声路面对于降低和控制交通噪声污染非常有效。比如多空隙沥青路面,能有效地降低汽车轮胎与路面接触而产生的空气爆炸噪声,与普通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比,此种路面可降低交通噪声3~8dB。
  3.2针对噪声传播途径的降噪措施
  (1)声屏障技术。建造声屏障可以消除或减少噪声,其形式可分为防噪堤和声屏墙。防噪堤常用于路堑或挖方地段,开挖出的土可直接用来修筑防噪堤而且可以进行相应绿化[8],在降噪的同时还起到对环境综合治理和美化的作用。声屏障降噪主要是通过声屏障材料对声波进行吸收、反射等一系列物理反应来降低噪声,其效果明显,最高可以达15dB。因此隔音屏是目前降低交通噪声影响最直接有效的手段。该方法的优点是节约土地,降噪效果比较明显。局限性是对于高于隔音屏的建筑楼层效果不明显,长距离的声屏障使行车有压抑及单调的感觉,造价较高,透明材料墙体易发生眩目和反光现象。
  (2)种植降噪绿化林带。树木及绿化植物形成的绿带,能有效降低噪声.在道路两侧植树绿化,是防治交通噪声的有效措施之一。同时,绿化林带还可以起到吸收二氧化碳及有害气体、吸附微尘的作用,能改善小气候,防止空气污染,防眩和美化环境等作用。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当绿化林带宽度大于10m时,可降低交通噪声4~5dB,这是因为投射到植物叶片上的声能74%被反射到各个方向,26%被叶片的微震所消耗。据研究,稠密绿篱的全频带噪声级降低量平均值为0.25~0.35dB/m,草地为0.1dB/m。噪声的降低与林带的宽度、高度、位置、配置方式以及植物种类都有密切关系,高度高过视线4.5m以上的稠密树林,其深入30m可降噪5dB,深入60m可降噪10 dB[9]。
  3.3 针对受声点的降噪措施
  噪声音量随距离的延长而减小。噪声的扩散成球形时,音压与距离的平方成比例减少。根据这一性质,在进行路线设计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1)选线应尽量避免穿越城镇和环境敏感地区;(2)调整临噪声源一侧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如工业用地或商业用地;(3)对噪声超标的环境敏感点采取拆迁安 置或采取降噪措施等方法,减少运营期间交通噪声的影响;(4)尽量利用绿化林作为防噪林,但要处理好路线线形与道路景观的关系。另外在位于道路边的建筑物加装隔音玻璃都是比较有效的降噪措施。
4结论
  随着汽车工业和道路事业的发展,机动车拥有量日益增加,致使道路交通噪声相应增加,对环境和植物都会造成危害,直接或间接地危及到人们的生理、心理,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因此,在道路交通建设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采取相应的措施更显其重要和迫切。我们应该看到目前的降噪方式在技术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使用中也各有不足,所以应该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在道路建设的同时加强环保建设,根据工程实际,对降噪措施进行技术和经济论证,在多方案比选之后采用最佳降噪方案。
参考文献: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张雪娇(1984.2-),女,浙江省杭州市,助理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环境工程设计与环境影响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