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环境科学论文

县级环境监测站环境应急监测能力现状及对策研

2015-10-16 09:2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日益集中和社会强度的增大,环境污染事故,尤其是重大突发性环境化学污染事故逐渐增多,环境应急监测任务也相应增加。本文系统分析了当前县级环境监测站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县级环境监测站应急监测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县级环境监测站; 应急监测能力; 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日益集中和社会强度的增大,环境污染事故,尤其是重大突发性环境化学污染事故逐渐增多。这类事故形式多样,发生突然,难于处理,危害严重,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已构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之一,这一问题已引起政府和社会的日益重视。
  环境应急监测是事故应急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内容,它为事故应急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和科学的保障,对于防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在事前预防、事中监测、事后恢复的各个过程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应急监测,才能为事故处理决策部门快速、准确地提供引起事故发生的污染物质类别、浓度分布、影响范围及发展态势等现场动态资料信息,为事故处理快速、准确决策赢得宝贵时间,为有效控制污染范围、缩短事故持续时间、将事故的损失减至最小,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各级环境监测站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主要承担单位,如何充分发挥环境监测站在突发应急中的作用成为各级监测站必须认真考虑和深入研究的问题。按照城市管理布局,环境保护实行块块区域管理,作为县级监测站,如果辖区发生污染事故,必须承担急先锋的作用,在接到通知后的第一时间必须赶到现场,根据自身经验和仪器设备快速做出判断,超出能力范围内的污染事故必须马上通知上级监测站并协助开展工作。
  1 县级环境监测站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由于县级城市的经济文化与大城市相比相对落后,对环境监测的投入相对不足,环境监测工作发展明显滞后于环境管理发展的需求,普遍存在人员少、经费紧张、日常工作繁琐等问题。在应急监测方面更是缺乏相应的软件、硬件配备,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1环境应急能力弱,应急防护设备差。受资金和技术的影响,目前县级环境监测站应急监测系统的仪器配备远远不能够满足应急监测需要。一些落后地区的监测站应急监测设备只是配备便携式pH计、溶解氧仪等十分简易的小型仪器,应急监测设备及防护设备几乎是空白。即使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县级监测站其应急监测设备的配备也远不能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的水平,监测管的使用较普通,常规污染物的便携式仪器种类不足,能够对污染物进行定量成分分析的色谱和质谱较少,不能满足各种环境基体多种污染物的应急监测和分析需要。
  1.2监测力度不到位,缺乏高素质环境监测分析工作人员。县级监测站监测能力及技术相对落后,监测人员配备严重不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结构不合理,既精通监测知识又熟悉电脑操作的综合性人才相当缺乏。日常工作头绪多,任务重,没有过多的精力去深入研究应急监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一些监测站虽然成立了应急监测小组,建立了应急监测体系,但大都停留在文字上,缺乏实战演习和有效的组织,加上应急监测仪器配置水平较低,应急监测人员对多种现场采样分析仪器的掌握、相应方法的应用能力不强,同时应急监测经历有限也影响了他们的应急响应能力。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很难立即组织起来以第一时间赶到第一地点,取得第一手的环境资料,从而影响应急监测的快速性和准确性,进而影响对突发事故的处理和决策。
  1.3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应急监测属于特种监测,一般的监测技术规范已不能满足应急监测的要求。在遇到突发污染事故时,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只能参照现有的监测规范和自身的工作经验进行布点、采样分析、数据取舍等,这难免带有一些监测人员的主观性而不能完全保证应急监测的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2、加强县级环境监测站环境应急监测能力的对策建议
  2.1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组织监测人员参加各种培训,尽量克服县级监测站工作的局限性,多了解掌握各类新信息和各种先进仪器的原理及适用。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应急演练,提高监测人员的应变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反应,及时作出判断。要珍惜所参加的应急监测工作,多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完善应急监测的体系文件。根据数据库资料,参照应急监测技术规范,整理出适合于当地实际情况的应急监测指导资料,人手一份,要求站内全体人员学通弄懂。监测人员在平时工作与生活中应从多方面收集环境污染事故的监测方法、监测标准及事故的处理处置技术等有关资料,如《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化学品泄漏的应急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处理和处置技术》等。同时要注意收集上级和邻近地区监测站的应急监测相关资源和能力以备不时之需。
  2.2加大资金投入,添置应急监测设备。多方面筹集资金,加大对环境监测的资金投入,购置一批可以提高实验室分析效率、扩增实验室分析项目、提升现场监测水平、提高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的现代化仪器设备。在经济能力可以承受的条件下优先选择能代表当前环境应急监测水平、采用相对成熟可靠技术的仪器设备。充分做好日常工作,让每个工作人员都熟悉会用仪器设备,让先进的仪器在突发的环境事件中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
  2.3构建强大的立体应急监测网络系统以便适应现代环境突发事件的出现。监测部门应根据县级应急处理预案与监测站内部资源的现状组建一个高度符合需要并且高效应急监测网络,组建完成后需要确定好组织机构、界定工作小组、明确职能职责,形成一个即统一又灵活的整体,一旦出现突发性污染事故,体系能迅速响应,并且可以启动所有应急预案,全体人员接受统一指挥、统一部署。同时应急监测领导应与县政府、环保局、公安、消防、卫生、交通等部门充分建立协调关系,以便协同作战。具体实施应急监测的工作小组按分工可包括指挥协调、现场监测、实验分析、技术支援、报告评价、后勤保障等。县级应急监测系统必须要纳入全省应急监测网络体系中,构筑一个强大的立体应急监测网络系统。
  2.4建立相应 的环境监测制度,并且要及时编写应急监测预案。各地环境监测站应当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强各项应急监测、预警监测制度的建设,完善各项技术规范和工作程序,努力打造出高效的环境应急体系,探索建立适合应急监测工作特点的现场监测、逐步完善实验分析质量控制体系,以保证应急监测的分析质量。在遇到环境突发事件的时候要主动的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突发环境事件的苗头,将重大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的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注重编写应急监测预案,建立危险源档案库和查询系统,编写方案是应考虑其可操作性,简明扼要,图文并茂。在制定预案编制的时候要注意分步实施,抓住风险较为突出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先行编写,对辖区环境风险源的摸底调查,将高风险企业和地点作为优先监测目标,密切关注风险变化。
  总之,作为县级监测站,必须清醒认识到应急监测工作的紧迫感和重要性,在开展工作时应立足自身的实际情况,多向上级监测部门取经。只有不断提高和进步,才能满足环境管理部门的需要,才能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好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志国,县级环境监测的创新 中国环境报 2009
[2] 米同清,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6(7)
[3] 吴式洪,关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探讨 广东环保科技 2004(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