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职工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根本,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力量之源,作为党务政工干部,在企业工作中如何使党务政工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与企业壮大发展切实结合起来,就需要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党务政工工作的方式方法,用以人为本的思想去践行党务思想政治工作。本文笔者在路桥施工行业从事技术、管理、政工等工作已有10多年,深切地认识到,一个施工企业需要沉淀自己特色的、深厚的企业文化,方能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并不断发展。
关键词:现代企业;特色企业文化
前言
笔者曾经在一个桥梁施工项目部的办公楼外立面上悬挂了这样一条标语,“弘扬继承性文化,体现前瞻性文化,提升实效性文化,突显独特性文化”,这四个“文化”。用“继承、前瞻、实效、独特”四个词语从一个层面上反映了企业文化追求的精髓。
应该讲,许多老牌施工国企的企业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这些文化的影子映射到企业员工身上表现为自信、奋发、拼搏和坚韧。施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文化特质,企业员工顽强拼搏,坚守坚忍,敢于面对并且善于面对一切困难,才能够不断攀登产值和效益高峰。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要建设和形成特色的施工企业文化,让文化生根发芽、自由生长,笔者认为要根据施工企业的行业特性,从最高管理层的声音和行动,时刻影响到中层和基层员工。施工企业要培育的文化,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精品文化、创新文化、风险文化、廉洁文化、传帮带文化、柔情文化、快乐文化等七大文化。这七大文化是构筑和谐施工环境的保障,是施工企业雕筑路桥精品、打造优秀团队的基石,也是推动企业不断进步发展的良性推动力。
那么如何去打造和培育这七大文化呢?
一、精品文化
精品就是精心创作的上乘作品。打造精品是一种责任和追求,更是我们的生存之本、强企之本。打造精品,离不开以培育员工精品意识为核心的精品文化。精品意识,本质上就是一种责任意识。我们实施精品文化建设,就是要不断灌输“精品”的责任、追求和精神,把“精品”理念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工作要精心细致,技术要精益求精,服务要精细周到,成本要精打细算。只有当每一位员工在每一项工作上都追求一流,体现精品意识,以“细节保证质量”,以“质量保证精品”,才能实现“雕筑路桥精品”的目标。
要全面推进精品文化,可以把以下工作作为重点:
首先是向员工大力宣传精品意识,鼓励员工为制造精品出力献策。在员工出主意的过程,无形中提高了精品意识。
其次是树立精品无处不在的观念,把每一项工作做成精品。可以是技术部门的方案精益求精、达成精品方案,可以是质量部门的三检和三检表制度落实到位,每一个半成品、成品都是精品,可以是安全部门检查落实某部位的安全防护设施细致、周全而成为精品,可以是综合部门打造的精品食堂,可以是设备部门维护保养好、运转良好的精品设备,可以是物资部门防护处理好的周转材料精品,甚至可以是经常出产精品的精品员工。这些方方面面的精品,最终达成了精品桥梁在我们手中实现。
第三是不断提高员工自身的综合素质,激发他们成为企业精品员工的热情。
二、创新文化
创新是企业立业之本,生命之源,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它不仅是投入资金、立项的问题,更需要有创新文化的肥沃土壤。
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大力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张瑞敏在一次总结会上曾说过:十几年来,海尔最大的变化是思想观念的变化。国内外企业发展实践也充分证明,在大体相同的条件下,为什么有些企业成就卓著,而另一些企业却止步不前?其中一个关键性因素,就是由于经营理念的不同,企业文化的差异。领先于时代的思想观念,是推动企业不断创新、走向持续繁荣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确实,技术开发无止境,产品更新无止境,观念改变无止境,管理创新无止境,持续变革和创新,企业发展才能无止境,才会保持恒久、持续的生命力。
那如何建设企业的创新文化?
第一,博采众长,完美融汇传统和现代的管理经验,虚心学习先进企业的管理方法,并很好地把它融入到自己的管理当中。
第二,营造创新的良好氛围。创新文化成长需要良好的土壤,需要有一个人人精神焕发、心情欢畅、充满激情与活力的环境。必须从制度、典范树立等各方面形成讲创新、爱创新的氛围,要反复讲,天天讲,直至全员将“创新”深入骨髓,把创新当作呼吸一样自然。
第三,大力培育创新人才。人是创新的主体,也是创新文化的载体。""生命有限,智慧无穷"",每个人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有待开发,关键是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冲动,所以培育创新文化,实质是变革人的观念和人的思维模式。
第四,以制度创新推动创新文化的发展。有效的制度和机制,会有力推动创新文化的发展,而有效的机制和制度,也是创新文化的体现。制度是必要的,但过分循规蹈矩,可能会窒息创新的嫩芽,所以制度也必须不断变革和创新。
第五,团队精神。任何一项重大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都难以一个人独立完成,需要许多人共同协作,因而就需要一个齐心合力、配合默契、协同作战的创新的团队,需要大力培育创新者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塑造一个充满活力、凝聚力强的集体。
三、风险文化
近年,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工程项目规模不断扩大,施工环境日益复杂,特别是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工程项目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风险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施工项目必须有效的辨识风险,从而达到规避或降低风险的目的。
项目施工风险是指所有影响项目工程目标实现的不确定因素的综合。对于项目施工来讲,常见的项目施工风险包括新技术风险、合同风险、环境风险、现场施工风险、安全风险、质量风险以及市场信用风险、劳务队伍引进风险等,这些项目施工风险都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隐蔽性,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客观存在,且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贯穿于整个项目施工的始终。但是,施工风险却具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性,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途径去辨识,尽可能讲施工风险降到
最低化,减少风险带来的不利损失。项目应建立风险控制体系,推行全面风险管理,使之形成一种自然而然、常驻心中的文化,即风险文化。
如何建立风险文化?
首先是树立风险意识,预先有效识别各类风险,未雨绸缪:应参照企业管理体系要求,特别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要求,以识别、评价危险源、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制定控制措施的方法,加强对各种风险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掌握不同工程项目的风险规律,确认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列出可能出现的风险清单进行风险归口管理,然后根据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其次是推行全面风险管理,积极应对,规避和控制风险。一是从项目的立项到项目的结束,都必须进行风险的预测、过程控制及风险评价,实行全过程的有效控制及积累经验和教训;二是对项目施工在每一阶段、每一个工序、每一环节所有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罗列,全面盘查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源,识别和确认各种风险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三是既要分析风险对各方面的影响,又要在采取措施的时候考虑各种综合手段和方法;四是全面落实风险控制责任,建立风险控制体系,只有推行全民风险管理,把风险防范作为一项工作来管理,在工程项目的每一阶段都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衡量以及风险评价,才能更大程度的减少风险损失,保证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
工程项目施工风险贯穿于施工的各个阶段,作为施工项目,应加强自身风险管理,进行风险辨识、风险分析,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以减少或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确保施工项目的顺利实施和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廉洁文化
廉洁,即公正不贪,清白无污。建立廉洁文化,就是要使廉洁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文化自觉,让廉洁文化深入到项目管理的每个方面,在企业内部逐渐形成“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的工作和生活氛围。有人讲,“当权力变成负担时就会稳如泰山,当权利变成一种乐趣时,一切就完了”。这句话非常有道理,权利是责任和信任,权利是压力,当你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权利之压时,你自会小心谨慎地去行使权利。
廉洁文化建设的意义我们自不必多说,要形成项目的廉洁文化应重点做以下工作:
第一,加强廉政学习,提高自身防腐能力。把廉洁当成一种自觉行为。
第二,加强公司制度的完善性建设和落实。比如主材的集中招标制度,接待制度、公务车辆管理规定、物管中心运输队单车核算制度、车辆定点维修和使用油卡、粤通卡制度、食堂菜类配送制度和日常易消易耗物品采购管理制度等。
充分利用现代办公管理系统中的机材管理模块、合同管理模块、材料采购模块和财务模块等办公模块的信息公开作用,建立以机关为核心的信息管控系统和监督平台,加大对项目的管理、监督与协调,为党风廉政建设构建一道坚实的防腐廉政建设墙。
制度的落实是重点。只要制度完善、周密,落实就成了关键。公司和项目的重点就是抓各项制度的落实,避免腐败现象出现。
第三,加强关键岗位的廉洁教育和廉洁检查。要求项目做到:一是对采购人员要高素质、高要求,在制度约束和自我管理双管齐进下,更有效的维护公司整体利益;二是项目经理有义务有权利加强对采购的过程控制,严格执法,从严把关,同时充分利用物资管理中心的监督功能,加强实质有效性的监督;三是采购入库后因管理不当,违反规定造成的材料浪费行为是一种性质更为恶劣的腐败行为;四是在管理控制中,在制度约束下,要设置必要的“障碍”,真正把反腐廉政工作落到实处。
对其他关键岗位,企业党委和纪委应要求对正常工作调动的项目经理进行离任审计;继续践行新任干部廉政谈话制度,打好年轻干部上任前的廉洁“预防针”。其他措施如认真开展好“纪律学习月”活动、召开项目班子民主生活会、继续深化效能监察力度。
五、传帮带文化
传帮带,是指前辈对晚辈或者老手对新手等在工作和学习中对文化知识、技术技能、经验经历等给予亲自传授的通俗说法。传帮带既是方式和方法,更是氛围和风气,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技艺教授方式,其形式和效果也一直被人们所认同。“一人红、红一点,大家红、红一片”的传帮带方式放之于现代行业培训中依然被认为是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 “传帮带”既是方式和方法,更是氛围和风气,由此造就和培养了一大批各行各业的专家。
我们应从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的要求出发,从顺应时代进步潮流,遵循人才发展规律,加大“传帮带”的培养力度,努力造就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让“传帮带”活动,倡导“传”出智慧、“帮”出成长、“带”出文化。?
如何让“传帮带”文化在企业发扬光大呢?
第一,首先要建立一种新型的相互尊重理解,相互帮助支持的和谐人际关系。近10多年来,“传帮带”工作方式之所以慢慢淡出,这其中固然与培训方式和培训手段的变化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两代人之间在理解和融合上没能达成应有的默契。表面上看是因为年龄差异、经历不同、观念碰撞等造成角色融合上的困难,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彼此相轻,甚至不排除因事权纠葛,利益扭结而形成的隔膜和提防,即存在“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陈旧观念。所以只有形成团结互助的良好环境,“传帮带”才有可能顺利开展。
第二,完善各项制度。制定《传帮带聘任责任书》,明确传帮带的任职条件、义务、责任和权力;成立传帮带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规范传帮带计划的制定、记录;实行对传帮带的全方位考核。
第三,加强过程中的执行力。“管理重在执行”,根据传帮带制度,重视过程中管理和指导。
第四,健全激励机制。通过评选等方式进行激励。如开展“优秀师父”、“最佳组合”、“优秀徒弟”的评选活动;用文件的形式明确传帮师父的待遇和权利。
六、柔情文化
柔情文化,顾名思义是指用柔情似水的爱心,关心、关爱员工,站在员工的角度尽可能去改善、提升他们的生活、工作条件和发展空间。项目会因为爱心和柔情而更具凝聚力。
首先是满足员工生理方面的各种基础需求(包括衣食住行及性的需要)是我们柔情文化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我们要研究如何管理好员工食堂,逐步改善员工伙食。保证员工的就餐环境和质量,如何在考虑成本的同时改善员工的居住环境。包括租用当地民房改善居住条件,合理设
置员工居住密度,尽量远离施工场点,保障员工居住质量等。因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工作做好了,才能满足在员工最基本的需求,才可能让员工安心工作,也才能说我们企业真正关心到了人。
另一方面,员工出来工作最直接目的就是收入,说白了就是挣钱,养家糊口,外出打工的他们大多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只有自己的收入得到了一定的保障,才能基本保证一家老小的生活。满足家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因此,保障员工最低收入并不断提高员工收入水平是我们柔情文化另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安全的需要,这是比生理需要高一级的需求。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安全的需要包括劳动安全、职业健康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所保障等。安全从来无小事,对于施工企业,首先要在物质上切实落实操作安全、劳动保护和保健待遇等。这是最直接、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保障职工职业健康安全的要求,其次经济方面,对于事业、意外事故、养老等各种社会保险,我们应逐步完善职工的这些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在接触职工后顾之忧的同时,也减轻了企业将来的隐性负担。第三,转变观念,切实认识到做好安全工作不是增加了成本和负担,而是为了员工好,为了企业好,只有员工的安全得到了保证,企业才能更平稳的发展。
第三,满足员工社交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如果能满足员工这两点需求,则会比前两个层次需求的满足显得更加富有人情味,让人能更直观的感受单位的柔情文化,也能更好的调动和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员工需求的满足感汇成一股合力来更好的推动企业发展。这两种需求层次的满足都要求项目给员工创造一个非常宽松、和谐的环境,不仅普通同事之间互相交往密切和睦,互相尊重,领导对下属更是要关爱有加,让员工都能自觉的把企业或项目就如同到了另外一个家的感觉。
有的时候,这种感觉就简单表现在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上。特别是领导,不要不注意你对员工的说的话、做的动作和表情,可能你主动对遇见的员工笑一笑、叫出他的名字来、跟他挥挥手、拍拍肩、敬个酒,就足以让员工记很久,也能让员工更深切的体会到领导对自己的注意和关心,在很大程度上消除领导与下属间的隔阂,拉近上下级之间的感情距离。
最高层级的需要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要满足员工的这层需要,就要求更多的关注员工的培训和深造,让员工在职期间也能得到更大的提升。同时,为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持,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适时的为他们压担子,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为员工的自我实现提供一个很好的工作平台,使之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能量,以便促使他们更快的成长。另外,注重员工全面发展,鼓励员工更专注自己的主业外多涉猎相关的知识。在项目试点轮岗制度,培养员工向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迈进。这一层级需求的满足,让企业和项目更加的人性化、柔情化了。
在这里,笔者想强调的是,我们的柔情应该向工人倾斜:
有杂志评价称,中国经济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确实,工人为我们公司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已经成为公司不可缺少的力量,已经渗入了项目生产的各个环节。作为一线操作人员,他们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项目的安全、质量、管理指标的实现。
近几年,由于基础建设项目增加,导致工人缺乏,特别是有素质、有技术的工人更是奇缺。要稳定工人队伍,首先必须保证工资足额及时发放。(如果工人工资被拖欠,不仅有损于经济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公司社会形象的塑造。)其次,探索更加灵活的分配方式,对工人的收入分配可以探索更多的方式,调动其积极性。例如,采用工资加奖金的模式,建立工资增长机制,制定岗位工资和技能工资制度等。充分发挥工人的积极性将会给企业带来客观的效益。这点非常值得以后认真研究和探索。
另外一个影响因素是培训。培训是双赢的举措。很多事故的受害者往往是刚到工地不久的工人,原因是昨天才洗脚上田,今天就立即上岗,中间没有充足的培训。据相关调查显示,建筑业工人普遍年龄较大,学历较低,技能较差,培训率低,而建筑业本身危险程度较高,质量要求较高,素质不高的工人很容易成为安全和质量的隐患。因此,对工人的培训是公司发展的客观需要。通过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可以有效避免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人的业务技能可以提高效率、减少浪费,提高质量,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而且可以使队伍更加稳定。可幸的是,我们的企业也意识到了工人培训的重要性,比如组建培训中心,为工人培训取证等。
对工人的培训以技能培训为主,培训组织相对可以简单,项目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就是工人培训最好的老师。他们对工人的实际水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工程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最为清楚,培训更有针对性、更切合实际,效果也最为明显。建议项目部尽量建立工人夜校,定期和不定期举办一些安全培训、质量关键岗位培训等,买上一些当季水果,又便宜又能提高工人参加的兴趣。培训室还可放电视机,装上空调,空闲的时候作为工人免费看电视、凉快的地方。
关爱是文化的渗透。从目前的现状看,工人长期在外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生活艰苦,文化生活贫乏,项目对他们的主动关心和文化渗透,可以形成他们的归属感、提高忠诚度,使工人树立关心项目,积极进取的意识,为项目顺利完成发挥更大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许多80后的年轻工人的加入,他们的文化需求和生活需求会更大,那留给企业和项目要想的办法就更多了。不过笔者主张还是坚持花大心思、花小钱、多办事的原则,比如送头猪、送水果、送月饼、寄光荣喜报、照大红花像、每月评优秀工人、为工人开辟一个活动空间等等,事小但意义颇大。
七、快乐文化
快乐文化是最外露的一种文化,直接体现为员工之间的欢声笑语、真诚相待和关系融洽。为什么要建立快乐文化呢?
我们都知道,做项目是很辛苦的,对外是业主、监理、地方、居民,对内是质量、安全、进度,初期筹备也好,中期进度、拆迁也好,从项目班子到员工都是像陀螺一样转,即使闲下来,也是陪着业主或监理吃
饭。在这种压力长期存在的环境下,心理脆弱的人很容易觉得疲惫、顶不住。这时就需要快乐文化。快乐文化可以让员工明白,花无千日红,再好的局面也不可能总是顺风顺水,面对逆境,既要有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也要有能笑对失败的宽容和洒脱。
有句话说得好,“要让员工干起来,先让员工乐起来。”也曾经有人讲,员工工作的目的包括一份满意的薪水,快乐地工作和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企业中能快乐地工作。确实,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岗位都有纪律性和岗位要求,任何人都不得以个人情绪好坏影响工作任务的完成。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实际上,人在客观上是不可能不受情绪影响的。当一个人的情绪处于“乐起来”的状态,就能充分调动他的主观能动性,以积极的状态接受任务,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乐起来”是“干起来”的情感基础和必要条件。
那又如何让每一个员工“乐起来”呢?
首先是要尊重员工, 经常与员工进行访谈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同时也把项目的困难和目标跟员工讲讲,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给员工以“主人翁”的尊重和损益共担的归属感,能广泛而持久地促进效率的提高。
其次是办事公正,绝大部分员工不怕苦、不怕累,最怕领导不讲原则,从个人利益、个人好恶出发,待人分亲疏、处事有厚薄,提拔、使用、奖励不公正,不公开,从而使员工失去公平竞争的机会。这样会使员工产生怨气甚至心理失衡,也会导致领导自身“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境况。
最后是营造亲密、和美的氛围和包容个性、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我们不能因为强调严格管理而排斥员工个性,不能因为强调生产利益而忽视员工正当权益。要把尊重个性、维护权益、促进员工全面发展作为项目班子的新理念、育人的新追求。唯有如此,员工的创造智慧就会竞相迸发,项目、公司的生机活力才能充分展现。
深谙中国文化精髓的毛泽东在延安给抗大题词时,写下“团结、紧张、严肃”的同时,并没有忘记“活泼”,这其实就是以人为本、注重心灵关怀的最好写照。比如上级单位到项目部去检查督导工作,可以组织检查组和项目部打场篮球友谊赛,让大家在紧张的检查和被检查中,解放出来,释放压力,融洽关系,也使严肃的检查督导在紧张、紧凑中凸显活泼的一面,令员工感到轻松。
快乐文化就是这样的,既能让员工积极努力,也能让大家快乐轻松甚至活泼地工作。员工乐起来了,项目工作就顺了,进度上去了,质量安全好抓了,项目班子想不乐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