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环境科学论文

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探析

2015-10-05 14:3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保护生态环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只有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 发展才能做到可持续。本文分析了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应当关注的问题,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生态环境建设; 可持续发展;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环境是我们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条件和基础。保护生态环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只有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 发展才能做到可持续。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宁可暂时放慢经济的增长速度, 也不应该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任何人为的创造活动决不能超出自然所能承受的程度, 任何为所欲为地破坏自然环境, 必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和惩罚。
  一、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应当关注的问题
  1、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严重。近几年我国大气污染虽说得到了改善,但依然很严重。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费急剧增长,预计2010 年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将很容易达到每年16 亿吨;空气总悬浮颗粒物(P)污染严重,交通工具尾气排放有增无减,城市大气污染问题严重。水污染加重。我国每年排放的污水其中很大一部分未经任何处理而直接排放,使江河湖库及近海海域普遍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已不适合作饮用水源。全国7 大水源中有一半河段被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城市河段水质污染超标。城市地下水的50%受到污染,这更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2、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加剧。我国水土流失和风蚀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38%,仅水力侵蚀面积就有179 万km2。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和荒漠化土地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荒漠化面积占整个国土面积的1/3。由于水土流失,造成水库、湖泊和河道淤塞,河床抬高。水土流失是导致长江流域水灾,黄河断流的重要原因。
  3、物种多样性受到威胁
  长期不合理利用原始森林,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水质恶化、湖泊面积减少、自然灾害加剧等问题,使动植物栖息环境遭到破坏,动植物种类在不断减少。据统计,我国大约有398 种脊椎动物处于濒危状态,占总数的7.7%。处于濒危状态的高等植物有1019种,占总数的3.4%。物种灭绝反映了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丧失或减弱。
  4、自然灾害发生频繁
  我国是自然灾害类型最多、频次最高的国家,拥有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灾害类型。近几年出现的江河断流、洪灾频发、沙尘暴、酸雨、绿州蒸发、干旱扩大等,已严重威胁我国经济的发展,每年经济损失达500-3500 亿元。
  二、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
  1、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缓解我国的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整个北方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干旱缺水十分严重。应对这一问题,按照常规做法,主要靠修水库、建调水工程,但这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有建设节水型社会才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建设节水型社会,不只是倡导人民群众节约用水,或用行政的办法强制节水,主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如在黄河流域,可由政府作中介,对灌区进行节水改造,把节约的水量有偿转让给资金雄厚的企业。这样可使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从而有效地解决干旱地区工业发展用水问题。
  2、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 解决我国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加速的问题
  大自然生态是自我平衡的。人为地对其干预,往往适得其反,造成破坏。如果人不去伤害它,给它提供休息的机会,大自然就会自我修复。为此,我们可采取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禁柴、淤地坝、修水利、小水电代燃料等措施帮助大自然进行自我修复。如在黄土高原地区可开展以淤地坝建设为重点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有效拦截泥沙、淤地种粮,为封育保护、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创造条件; 在水资源较丰富的地方加强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建设工程解决农用能源问题,减少对森林、植被的砍伐,让大自然自我恢复,保持水土,缓解荒漠化加速问题。
  3、大力发展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 缓解我国的水和空气污染问题
  我国被冠作“世界工厂”。近年来,制造业突飞猛进,给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但也带来了水和空气的严重污染。既要实现经济增长,又不至于污染环境;目前,发展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是一条较好的路子。即围绕经济增效这个中心,把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融合起来, 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取得经济发展优势, 依靠经济发展为生态环境提供保护和支持, 最终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环境与资源永续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首先,搞好生态建设。重点抓好青山、碧水、靓城三大行动。“青山”行动,主要是搞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禁止毁林开荒、乱砍滥伐、乱采滥挖;加强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建设;大力推广猪沼果链条化、秸杆氨化等生态技术,认真解决农村能源需求与保护生态植被问题;提高森林覆盖率。“碧水”行动,主要是加大湖泊、河流的治理开发力度,加强水利建设,搞好水库除险加固,发展节水农业,加快城镇特别是中心城市防洪建设,防治洪涝灾害。加大工业、生活污水治理力度,逐步实现达标排放,实现湖清河净。“靓城”行动,主要是按照生态型现代化城市的要求,搞好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加强公园、广场、路网、平湖、休闲式购物中心、生态园区、园林式住宅小区、各类绿化带等建设,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城镇建设严格按生态环保的要求规划和实施,实行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改善环境,提高品位。其次,实施环保工程。重点抓好四项工程: 一是环保技术推广工程。在所有产业、企业和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倡导绿色标准,大力推广高效、清洁、安全、无污染的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二是工业节能降耗工程。围绕“质量、效益”目标,加强技术改造,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三是防污治污工程。逐步关闭质量低劣、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五小”企业,切实治理污水、废气、垃圾、固体废弃物等,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良性循环。四是发展绿色产业。以动植物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通过推广无污染、无公害 技术,发展高效经济果木林、特色蔬菜、打好绿色品牌。同时,充分利用各自的自然资源和名山、名水、名人、名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缓解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
  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合为一体的生态经济。它一反传统经济“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式的单向流动,实现资源→产品→废物利用(资源)”的良性循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极大发展,但经济增长基本上走的是传统的、粗放型的发展路子。这种增长模式主要是靠资源、投资和劳动力的扩张实现的,与经济的高增长相伴随的是高消耗、高浪费和高污染。面对自然资源不断减少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的现实,再走这条老路,很难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所以,发展循环经济值得提倡。具体是掌握变“废”为“宝”的技术,建立废物利用的中介组织。企业间互通信息,加强合作,使一企业生产后抛弃的废物变成另一企业稳定的生产原料, 这样既可大大节省企业的生产成本,实现互利、双赢,又可消除废物造成的污染,达到一举多得的收效。
参考文献:
[1] 胡恒钊. 生态环境危机与可持续发展[J]. 前沿, 2010,(14) .
[2] 王忠理. 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可持续发展[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1,(04) .
[3] 李淼. 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 科技风, 2011,(14) .
[4] 李晓燕. 论城市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J]. 甘肃农业, 2011,(05) .
[5] 李强,卫海燕,黄静. 区域经济快速增长阶段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敏感性分析[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9,(03) .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