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工业技术论文

劳动报酬增长对我国物价水平产生的作用机制分

2015-07-30 10:2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近年来,我国GDP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这种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出口和投资的拉动,而消费作为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却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劳动报酬增长缓慢导致我国居民实际购买力下降;加之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居民总体福利水平下降,造成心理预期不佳,从而严重制约了国内消费的增长。因此改变增长方式,增加劳动报酬,利用扩大内需拉动GDP进一步增长的发展道路成为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目标。
    相关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劳动报酬增长具有双刃剑的作用:在促进消费的同时,也使企业运营成本增加,可能引发部门产品价格和整体物价水平上涨。因此,预测劳动报酬增长对物价的影响程度并预先制定相应政策是关键性决策工作。价格波及效果分析是投入产出模型应用的一个重要内容,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可以定量测算劳动报酬增长对各部门产品价格的波及效应。
    我国投入产出表每五年(逢2、7年年底)编制一次,编制周期与我国发展规划周期不一致。2007年是最近的数据,反映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投入产出数据。本应在2008年及时测算出劳动报酬对物价上涨的影响程度,但因为当时还是“十一五”发展的前两年,增加劳动报酬拉动内需的思路尚未明确提出。如果等待2012年完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十二五”已过去了一半时间,测算与分析结论应该为“十三五”时期劳动报酬增长与物价水平的相关政策服务。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扩大内需的发展道路已明确制定,测算劳动报酬对物价水平的影响正是经济发展所需。
    一、理论模型
    投入产出模型是价格波及效果预测分析的基本工具。劳动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等都是构成产品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投入产出表的每一纵列看,某产业部门单位产品的价格是由生产单位产品过程中直接消耗的中间产品价值和单位产品的毛附加价值两部分组成,后者包括单位产品中的劳动报酬、固定资产折旧和社会纯收入(即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1]。
    从单位产品的价值看,各部门中间投入、劳动报酬、固定资产折旧和社会纯收入等各因素的价值所占比重(即各因素的系数)之和恒等于1[2],即
    
    在上述模型中,从劳动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社会纯收入等因素作为单位产品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任一因素的变动均会引起产品价格的变动;从系数角度看,任一因素的系数发生变化,如劳动报酬系数增大,其他因素的系数必然相对减少,然而这些因素在单位产品中的绝对价值量并没有减少,这样就必然引起产品价格上升。显然,某一或某些产业部门的这些因素中的任何一项变动将直接引起该部门产品价格的变动,从而产生价格波及效应,导致其他各部门产品价格发生相应的变动。
    
    需要强调的是,投入产出模型计算出的劳动报酬变动对部门产品价格影响是多个部门劳动报酬变动综合作用形成的结果,而不是单个部门作用效果的简单相加。
    二、劳动报酬增长对物价水平影响分析
    为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同时,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如果劳动报酬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那么未来五年劳动报酬的增长幅度也应该保持在7%左右。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模型,以我国2007年的42部门投入产出表为依据,在假设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选取5%、7%和10%三个变动幅度进行测算,以比较不同幅度的劳动报酬增长对各部门产品价格及物价总体水平的影响程度。
    (一)对三大产业价格影响
    首先计算劳动报酬增长对三大产业产品价格影响,测算结果如表1所示。
    
    数据显示,当劳动报酬增长5%、7%、10%时,三大产业产品价格都有一定的增幅。其中,第一产业所受影响最大,第二产业所受影响明显低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所受影响略低于第二产业。
    从三大产业产品价格对劳动报酬增长的反应来看,越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反应越为敏感,这符合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基本国情,第一产业作为劳动最为密集的产业,吸纳了较多的劳动力,其产品价格受劳动报酬增长的影响就最大。
    (二)对42部门产品价格的影响
    从三大产业角度的测算分析可以得出劳动报酬增长对部门产品价格影响的普遍性、整体性结论。为了从深层次揭示劳动报酬增长对各个部门产品价格的影响,把整个国民经济细化为42个部门进行详细测算(表2),结果显示:当劳动报酬增长7%时,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的行业依次为农林牧渔业(5.41%),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4.45%),教育业(4.18%),邮政业(3.82%),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3.70%),研究与试验发展业(3.32%),纺织业(3.1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14%)。这些部门中劳动参与度较大,劳动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因此其产品价格对劳动报酬反应较为敏感。产品价格上涨幅度最小的五个行业依次为:批发和零售业(1.9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85%),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67%),房地产业(1.01%)和废品废料(0.27%)。这些部门一般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程度不大,靠增加资本投入或提高技术水平来增加产值。
    
    (三)对我国物价总体水平的影响
    劳动报酬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价格波及效应,会使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生产价格水平等随之发生变化。根据计算出的42部门产品价格变化幅度,采用一定的权重进一步计算相关价格指数。本文采用的各种价格指数及对应权重[5]如表3所示。
    
    依据投入产出的基本流量表,各产业部门的居民消费权重是各部门产品用于居民消费的总额与所有部门居民消费总额的比值;城市居民消费权重是各部门产品用于城市居民消费的总额与所有部门城市居民消费总额的比值;农村居民消费权重是各部门产品用于农村居民消费的总额与所有部门农村居民消费总额的比值;固定资本形成权重是各部门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所有部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比值;中间使用权重是各部门产品用于中间使用的总额与所有部门中间使用总额的比值;最终使用权重是各部门产品用于最终使用的总额与所有部门最终使用总额的比值。测算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见,消费类价格指数对劳动

[1] [2]  下一页

报酬增长最为敏感;在消费类价格指数内部,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敏感;“十二五”期间劳动报酬7%的预期增长目标引发的物价上涨不超过3%。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1.劳动报酬增长对第一产业产品价格影响最大,第二产业次之。
    2.生产过程中劳动消耗较大的农业、加工制造业和服务性行业等对劳动报酬变动的敏感度比较大,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和废品废料等行业敏感度较低。
    3.“十二五”期间劳动报酬7%的预期增长目标引发的物价上涨不超过3%。
    (二)政策建议
    1.有必要采取各种措施促使劳动者不断提高劳动熟练程度,实现劳动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劳动报酬增长比率不得高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比率。
    2.政府可以采取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改善社会福利等多种方式间接提高劳动报酬,减少劳动报酬增长对物价的推动作用。
    3.企业应该采用技术进步等多种管理手段降低综合成本,内部消化劳动报酬增长带来的成本压力,不把劳动报酬增长引发的成本上升直接转嫁给消费者,推动物价水平提高。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