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工业技术论文

日韩现代设计趋同与差异研究

2016-04-08 14: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韩现代设计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盛衰嬗变,从模仿起步到兴盛直至走向卓越首先得益于战后经济的巨大成功,并以经济发展的自信力影响到现代设计发展;相似的东方历史和文化圈背景.以及在美国的作用下彼此贸易往来和设计交流的加深,再加上技术的益同质化,自然地形成了日韩现代设计趋同化倾向。然而,差异化并没有被泯灭,日韩现代设计师一直秉承本民族的艺术传统,努力学习和运用世界主流现代设计理念和思想,兼容并蓄,修正与重组出各自极具特色的现代设计风格。今天日韩现代设计以相对统一的秉性影响了整个世界市场,成为战后乃至新世纪世界设计史上一支俏丽的东方奇葩。

 

  韩现代设计发展模式

 

  从韩现代设计史来看,两国的发展历程均经过了仿造加工-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一倒金字塔递进式发展范式,本与韩国等东亚国家与欧洲国家不同的是,东亚国家的现代设计可以说不是自发的,而是从属、并依附于经济,有其独特性。因为战后特定的时间阶段,韩又同受美国现代设计文化的冲击,再加上国际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两国被迫从延续的传统工艺中转向现代工业的发展对于相对传统封闭的东亚国家来说,很明显时间与空间上都不允许设计本身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来潜移默化韩初期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道路,随着生产的扩大以及竞争的加剧,受到诸如台湾、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带来的严重挑战,再加上国家发展中的严重挫折,单纯依靠工业自身的抗体,很难迅速恢复元气,对于急于追赶欧美等西方国家的愿望来说,寻求一种健康的、可持续的、有力的解决方式,是当时的日韩的首要问题,尽管两国发展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差距,也有后者向前者学习的迹象.但最终都选择了现代设计一这一有效增加附加价值的发展方式。

 

  工业的活力在于市场,但当遭遇例如金融危机等灾难时,市场本身也疲于自我修复的漫长等待,这时国家的调控至关重要,也正是日韩在这一时刻的有效政策,使两国的发展历程充满东方式神奇色彩。设计被提到国家发展日程上来,地位被扶正,除了大政方针上的袒护外,对内努力发展设计教育.、组建设计团体与设计政府部门,对外积极推动国际设计交流,树立国际设计形象。生产方式在改变,市场在不断完善,毫无疑问,设计最终将成熟于市场,政府的扶植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缩短与设计强国的差距,加快设计在本国的发展速度,这些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大大促进设计的前进步伐,但一旦市场发展到相当程度却成为设计发展的绊脚石.因为政府的行为是脱离市场经济体制的一厢情愿。在这方面日本已经把现代设计推向市场,而韩国市场化的步伐才刚刚迈出。

 

  显而易见,这一发展范式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为现代设计非起源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发展模式,因为模仿要比从基础发展起来更省力,引进要比从头创造收效快。似乎如此经济性的计算满足了经济本身发展的要求,也成为政府在谋求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大力推崇现代设计发展的原因,韩政府的做法正好给我们今天的设计发展做了榜样。不过必须牢记的是•.韩现代设计发展模式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法则,除却国际背景这一必要的外因,市场经济体制与相对成熟的制造体系则是最基本的内部条件,也是现代设计非起源国家设计振兴的前提,只有在这些条件促使经济达到一定程度,政府的推动作用才能发挥更大的成效。

 

  韩现代设计的趋同性

 

  战后日韩现代设计从整体上来看极为显著的面貌:都较注重于产品的经济性、功能合理、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以一种产品的系列化、形式统一性和质量上的信誉来贏得市场,并强调充分利用技术来获得实在的社会效益,强调建立自身高品位的产品来影响市场。除此以外还有以下具体因素,致使目前日韩现代设计显性表征的趋同化。

 

  1.文化环境趋同

 

  中、、韩东亚三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同属汉文化圈。日本与韩国作为与中国有着悠久历史渊源的国家,历史相当长的时间上韩国又构架了中国与本之间的文化导管,共同舞蹈与享受中华文化圈的璀璨文明。因此三国文化资源与文化传统具有同源性,在审美观念、价值观念和伦理观念上多具有相似性。设计思维透过韩现代设计形式的诸多表象,归纳、总结,自觉与不自觉间便形成了几乎相同的感官经验,并映射到日韩现代设计产品的物态形式。

 

  2.技术趋同性

 

  战后韩经济依靠微电子技术发展壮大起来的,这一点是相同的:,战后日韩出口型经济都以微电子加工工业为经济增长点,尽管两国发展初期有所偏重与差异,但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强以及国际标准的出现,致使各国工业制品同时符合统一的商品条例与规章,此外随着生产的发展,各国技术垄断的打破出现了技术的同质化,这些因素都促使了日韩现代设计的趋同化。尽管日本依靠晶体管、塑料等诠释的缩小意识曾经风光无限,韩国也依靠屏幕化追求多变、动感演绎的感性哲学创造了韩流”.但是这种镇家之宝类的特性已风光不再,韩国不仅可以实现而且将轻、薄、短、小运用的更甚,日本产品从冰箱、洗衣机等家电到手机、MP3MP4等数码物品,屏幕化、感性化也到处泛滥,致使市场上的日韩产品等量齐观而无从识别的尴尬情形。

 

  3.功能的同质化

 

  韩在产品种类结构上相对集中,例如都将家电、IT、电脑数码、汽车等领域作为相对主要贸易产品,因此造成产品功能的趋同化,使得现代产品设计同质化越发明显。二战以来,必需品的基本功能已经确定,尽管新的功能开发仍在持续进行,但是它的发展推进是缓慢的。冰箱、电视机、空调等家电产品早在二战时期便以功能性存在,时至今,这些产品仍是市场的宠儿,也是三星、LG、松下、索尼.、东芝、立等争夺的战场;战后比较显著的功能性幵发,例如PC机、手机等,相对于时间概念上来说仅有的几项普及化功能显得单薄,即便是诸如上世纪末以来的IT与数码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其周边功能的大开发,也迅速被普及化。近些年韩国在数码技术的带动下,一系列比如mp3mp4以及小型存储设备等新功能的改进与开发为其设计开拓出新的空间,同时成为亚洲金融危机后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日本反倒由于经济危机的余波导致国内市场疲软,从而造成企业的消极开发,制约了功能开发的速度。

 

  4.经济全球化与市场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与市场的国际化导致日韩现代设计趋同。二战后国际设计环境中的技术、人才和市场越来越广泛地国际化倾向,推动着韩现代设计目标的相近,导致了这种趋同性的不断深化和普遍。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在加速,凡不甘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民族都不得不加入到这个巨大的全球化进程之中,国际风格因此得到了足够的重视,纷纷将产品做成易为国际市场所普遍接纳的产品,并将其看作是得以进入国际市场的一个至关重要环节,被认作是设计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市场的国际化使得设计人才的共享化,也是导致韩现代设计趋同化的重要因素。设计师的服务也成为国际商品。据我所知,意大利的设计师正效力于本公司,而德国设计师又在为意大利的公司服务……这种全球性的设计就会持续地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内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并势必促进产品形态和劳务形成其普遍特性,设计师的共享化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最终设计产品的趋同化,不过,最近的显示表明韩现代设计本土化的倾向明显,比如索尼、三星、LG等大公司的首席设计师大多为本国人士。

 

  日韩现代设计风格的修正与重组

 

QQ截图20160323140330.png


  韩深受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设计的影响,开始主要对工业生产的实际效益感兴趣,不过分地追求抽象造型的象征意义,而将注意力集中于产品的功能、消费者的兴趣、市场的运作、生产的效率及产品的标准化等现实而迫切的问题上:机械、严格、冰冷、准确这些现代主义国际化特性的不断泛化,设计中所体现出的日韩特征逐渐被削弱,全球产品的设计都以国际化为同一个标准,从而忽视和淡化了韩本国的设计个性。当在类似子石油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等带来的市场重创之后,韩设计师们才觉醒并开始对当代文化的现状与未来走向进行分析.将民族性与现代社会需求联系起来,着手重建或者重组本国设计个性,增加和强化产品中的设计风格要素,以最终获得可观的市场效益。这不仅仅是韩设计师普遍的现实主义态度,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上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的余温还未完全消退之时,本现代设计就已经显现出新的端倪。这时期的本设计师深思的是大置生产导致的危机”.是否是设计本身的问题,还是设计应该更好?当然并非单一的危机因素,市场的饱和与目标群体的消费引导也是当时寻求改变的重要指标。本在70年代以后的设计中,相当一部分虽保持了线条的简洁,但色彩逐步由沉着的暗色调走向生活化的亮色调,比如80年代后期的白色家电以及原色在大量产品中的点缀使用,并在80年代将缩小意识进一步拓展,在设计中注重表现分寸感、适度、表现力,尤其是无可比拟的优雅.演绎出人情味的新篇章,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和式风格延续至今,从而造就了“DesignmJapan”既是高品质的代名词,又隐喻着高贵、简洁、人性化及短小轻薄标签式符号。韩国现代设计在90年代以前基本上与先前本沉闷的黑盒子相差无几,依靠技术性指标寻求卖点,之后的韩国设计开始出现不同欧美以及本式的简约形式:韩国以为主,欧美则以为主。韩国所追求的旨在体现朴素的价值取向,但是同时也非常重视,此意为婉约。其整体中的朴素、简化式设计,与变化中的柔性曲线之动态美融合为一体,再加入民族的务实精神,展现出细腻、精致、实用的产品特征。变化中深幽婉约充实了产品的内涵和内容.迎合了大众异化的品味。这种如同中国江南的柔美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在政府的推动下,与通信网络以及媒体艺术相结合,在大众性、娱乐性、时尚化的渗透下,呈现出不乏唯美的简约倾向。很明显这在某种程度上解答了许多学者就韩现代设计等同的疑问。

 

  设计评论家厄尔就本设计总结为两大类,即:1、色彩丰富的,装饰的,华贵的,创造性的;2、单色的,直线的,修饰的,单纯与俭朴的。3、除去前者对传统产品的印象,单看后者关于现代设计论述的话,韩国现代设计也能找出与此相关的词语:色彩的、曲线的、包装的、感性与时尚的(2)。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此种对照不免有些生硬,也并不能完全囊括韩国现今的设计特征,但至少可以说明两者表面的部分特征,而表面特征正是内涵的延伸。日韩现代设计以模仿步入设计舞台,但是并非一味的拿来主义,以本国民族檀长的兼容并蓄,通过对战后以来主流设计思想潮流的不断融合、加工、修正与重组,并将其与真正优雅的民族特性互动起来,注入到现代机械化生产的设计之中,形成了新的设计品位。不仅以此占领了市场,而且带动和发扬了传统民族工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成为东亚雁阵的领头兵。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