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量综合型、多科型院校纷纷开设工业设计专业,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新格局。作为一个复合性应用型的专业,如何在多科型大学的办学模式下,培养出符合工业设计人才规格的毕业生,如何围绕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组成实践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设计,利用多科型大学的办学优势,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协调配置,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结构和功能优化、着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111,成为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
1工业设计专业与实践教学
工业设计学科领域是一个囊括所有关于人类衣食住行、工作娱乐各项所需之相关物、相关环境的研究与创造的专业领域;是一个以人为本,以优化人类生存环境为目的,为人类构筑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为保证和满足人类身心各层面的需求,以高度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深切的人性关怀,从事种种“物”与“事”的创造活动的实践领域。2007年初,温家宝总理做出了“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的指示。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工业设计起着“排头兵”的作用,它直接服务于国家的科技创新、产品进步与文化创意,是对制造业、经济和文化产业最具有推动力的学科121。因此,工业设计行业迫切需要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1.1工业设计学科特点与人才培养规格
工业设计的内涵与外延涉及面深广,具有综合性、系统性、交叉性的边缘学科特点,这决定了其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宽广的知识体系和全面的能力。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工业设计人才必须具备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共存的素养、良好的设计表现能力、良好的模型制作技术、信息收集处理和加工的能力、熟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优秀的表达能力及与人沟通的技巧、设计实践与管理能力,以及了解产品
'1.2实践教学是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从认知学与教育学的角度讲,创新始于问题,源于实践。实践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严谨求实的做事态度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竞争力[3。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更加有利于突出学生主体,促进其主动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更加有利于突出手、脑并用,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更加有利于突出知、情、意、能的复合作用,帮助学生取得创新成果,并得到全面综合发展。
由于工业设计的本质是创新,因此,对于这样一个综合性、交叉性的边缘学科,要让学生利用有限的在校学习而建立一个合理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实践教学是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实践性是现代工业设计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构建开放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2.1指导思想与设计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必须以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与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在多科型大学中,实践教学的开展与艺术院校不同,难以采用相对成熟的工作室方式进行,如何在学校总的办学模式下构建符合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需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与设计原则。
(1)坚持实践教学不断线,把实践育人的各个环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构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体系;
(2)充分利用校级实践中心和学科交叉与开放的协作条件,共享资源,使共性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与结构设计要反映工业设计专业知识链、能力序列等系统构思,突出专业特色;
(4)针对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采用相应的实践教学模式,以达到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2.2开放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结构
基于“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复合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设置新型实践类课程、改革原有的课程实验、增加新型实践教学环节等,我们构建了以设计表达、技能操作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设计能力为主线,以社会实践、设计研究为依托的,多层次、开放创新的工业设计
图1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3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特点
3.1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
基于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科特点,按照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而且地位并重的教学理念[51,首先从专业培养方案入手,建立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然后,围绕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目标,对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确定各教学环节的要求与教学方法,做到统一考虑、系统设计、前后衔接、相对独立、逐步提高。经过同行专家论证,我们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将工业设计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比调整为6M,突破了多科型大学固有的学时比,使实践教学环节从制度上得以保证。
3.2四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序列
开放创新的工业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纵向采用四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序列,即以设计表达、技能操作为基础,以产品设计为主线,以设计训练、设计研究为依托,普适基础实践、学科基础实践、专业综合实践、创新设计实践四层次递进式地开展各个环节的实践教学。
第一个层次(普适基础实践)针对低年级学生,注重让学生建立起设计的系统概念,为后续课程提供学习背景与基本技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对专业的兴趣。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有:认识实习、金工实习、写生实践,以及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中的上机与实验。这一层次的实践教学主要在校内网络中心机房、工科实践中心、艺术制作中心和部分校外实习基地进行。
第二个层次(学科基础实践)针对2—3年级学生,通过学科基础课程实践的训练,养成学生科学规范的设计习惯,切身体验设计开发与创新的方法与历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有:模型制作实践、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践、设计考察与专业实习,以及学科基础课中的课程实践。这一层次的实践教学分别在校内专业实验室、艺术制作中心和校外实习基计等综合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自身知识与能力如何在设计研究和设计实践中得到应用与发挥,实现学以致用的过渡。这一层次的实践教学在校内专业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或设计企业进行。
第四个层次(创新设计实践)是指教学计划内的设计专题研究与实践,以及学生课外参加的专业设计竞赛、大学生研究项目等。这些实践活动形式各异、层次多样,使学生从被动参与、主动参与到勇于参与,最终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目的。
3.3二位一体的开放式实践教学平台
开放创新的工业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横向采用二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即利用校内、校外2个平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校内平台包括学校校级实践中心和画室、专业机房、专业实验室、模型制作室等,除了开展设计技能训练、课程实验、上机实训外,还承担着金工实习、课程设计、设计专题研究等专门的实践类课程和独立的实践环节的教学活动。校外平台主要指与学校建立联系的校外实习基地,它承接学生的专业实习和部分学生的毕业实习。近年来,我们在北京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建立校外人才培养基地,通过这一平台与多个企业和设计公司建立联系,探索出“三真一模拟”的专业实习模式,即通过真题目、真操作、真环境进行模拟设计师训练,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体会到,通过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走到企业、走向社会,増长能力、技能,培养了沟通与团队合作精神固然重要,是工业设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是,大学同时也肩负着研究与创新的重任,大学教育要有前瞻性,还要培养学生超前意识、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为此,我们在实践环节中开设‘设计专题研究与实践”课程,聘请境内、外知名设计院校的教师开展workshop,为学生在设计观念与创造力、人文素质等方面带来新的信息和营养,使学生毕业后既能立即上手,又有较强的后劲。校内、校外2个平台的实践教学各有所长,实为一体,不可偏颇。
3.4“工学交替”式实践教学安排
为保证校外实习时间的完整性,我们借鉴国外常用的理论学期与工作学期相结合的“工学交替”教育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外2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171。4学年中共安排2次“工学交替”。一次安排在第4、5学期之间的暑假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这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之后,用1个月的时间在企业参与具体的项目设计,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缺陷
校期间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有利于学生对未来将从事的职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对自己职业生涯做出有针对性的规划181。另一次安排在第7学期及之后的寒假进行,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意愿,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实习单位,开展毕业实习。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过程。学生在系统完成本专业课程学习之后,用3~4个月的时间以“职业人”的身份参与企业的工作,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全方位认识和提高自己。
4与实践教学配套的软、硬件建设
完整的工业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除了上述的体系结构框架外,还包括与之配套的软、硬件建设。“硬件”建设即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包括校内专业实验室、特色实践基地、网络平台,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等的建设。“软件”主要是指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实践教学管理保障机制与评价体系建设等。近年来,我们在实践教学软硬件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建立了CAID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作实验室并筹建工业设计创新研发中心,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开展专业实习,成效显著,被北京市教委评为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软件建设方面,制定了实践教学各环节的教学大纲、课程设计作品规范、毕业设计作品规范及评价指标、专业实习管理方法等。
在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深刻体会到,硬件建设是基础,也是实践教学开展的基本保证与前提条件,软件建设对提升实践教学水平、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学校对实践教学经费的必要投入也是实践教学得以上层次、上质量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