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西方经济学论文

民办高校《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模式探讨

2016-07-29 11:5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是顺应当前国际形势变化,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以仰恩大学为例,从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制约《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是当前民办高校《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模式的一个较现实选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双语教学由双语教学组合而成,是指教师同时使用两种语言(母语和外语)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朗曼出版社的《朗曼应用学词典》对双语教学的定义是 “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1]

 

  笔者通过问卷网对仰恩大学经济学院的部分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 126 份。此次调查对象涵盖大一到大四四个年级,包括经济学、经济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财政学等专业。为确保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特别跟学生强调说明此次问卷调查为匿名调查,答案仅作学术研究分析之用,排除学生因自我意识干扰而填写虚假信息的可能性。通过此次问卷调查,了解仰恩大学经济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其对《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的看法,并进一步探讨适合民办高校特点的《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模式。

 

  一、民办高校实施《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和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国际之间的交流也随之不断扩大,同时具备专业技术技能和语言技能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社会需求日益增加。民办高校作为高端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理应顺应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化,积极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因此双语教学改革成为当前民办高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双语教学模式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次126个被调查学生中,当问到《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时(可多选),有86人选择开拓国际视野和意识, 有69人选择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可见大多数被调查学生认为《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改革应该适应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化,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意识,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国外引入学科,是我国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必开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西方经济学》实施双语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学专业术语和理论,掌握经济学的思考方法和研究方法,学会用所学理论来观察、思考、解决经济问题,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和外语应用能力,使他们能独立阅读一些经济学外文原版教材,学会查阅外文资料,了解并关注经济学领域最前沿的研究进展。因此,《西方经济学》课程本身的特性也决定了其有必要使用双语教学模式。

 

  二、现有《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模式及其评析

 

  ()三种主要《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模式概述

 

  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成败。虽然双语教学模式纷繁复杂,各具特色,但目前普遍使用的《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维持式。该模式强调在讲授《西方经济学》时,主要用母语讲解专业知识并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只是用外语来说明个别专业术语,整个教学活动主要依靠母语来维持和延续,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渗透外语。具体采用的形式要么是外文原版教材,教师在课堂上主要用中文进行讲授,要么是中文教材,教师仅在讲授个别专业词汇时才使用外文。(2)过渡式。该模式强调教师在《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中,将母语和外语整合起来,不分主次,交替使用,较为灵活地互为主体性语言。对于教学的重难点应用母语进行进一步的解释,使学生真正掌握《西方经济学》的专业知识,同时在课堂的师生交流过程中,主要注重外语的运用,加强外语的学习和掌握。具体采用的形式大多是外文原版教材,教师板书以外文为主,讲授时母语和外语大概各占一半,交流提问以外文为主。(3)沉浸式。该模式强调教师在授课期间的所有教学活动中均使用外语,母语几乎不在课堂内使用,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使用外语的过程中形成外语思维,并能够用外语思维来思考、分析、解决一些经济问题。具体采用的形式是外文原版教材,授课全部用外语,板书、笔记、作业、课堂讨论等均采用外语。[2]

 

  ()评析

 

  比较上述三种主要《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模式,可以发现:

 

  维持式双语教学模式,主要采用母语教学而仅用外语翻译基本词汇和专业术语,学生的外语素质基本得不到锻炼,也达不到双语教学的真正目的,使双语教学仅仅流于形式。

 

  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是一种全英文教学模式,如果使用得当能够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掌握和运用外语,并形成一定的外语思维方式。但和知名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的外语水平、教材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采用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显然是行不通的。

 

  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首先通过母语教学与外语教学的结合,使外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压力不会太大,不会产生逆反心理,但要明白母语的存在只是作为一种转换的方式,最终的目的还是向纯外语教学过渡。依据输入假说理论,双语教学中外语的输入应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少到多,既不能停留在以母语为主的维持式双语教学阶段,也不能一下子进入到全外语的沉浸式双语教学阶段,双语教学应该是一个渐进、动态的过程。因此,对民办高校而言,《西方经济学》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到经济学的专业术语、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和语言应用能力。

 

民办高校《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模式探讨


  三、民办高校《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的主要制约因素

 

  ()师资

 

  双语教学要求教师除了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要能使用外语进行授课以及和学生进行交流。目前,推行双语教学的最主要困难是专业教师达不到语言要求而语言教师又达不到专业要求。[3]没有经济学专业背景的教师很难将《西方经济学》的概念、原理、图形、计算方法等讲清楚,而有经济学专业背景的教师又往往由于自身外语水平的限制而很难达到双语教学的外语能力要求。因此,有过留洋经历的经济学专业教师成了双语教学教师的最佳人选。[4]但由于民办高校的特殊性,绝大多数经济学专业教师没有留洋的经历,学校也很少对专业教师进行较系统的双语教学技能训练,所以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外语应用能力的双语教师少之又少。

 

  ()学生的外语水平

 

  《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学科,其知识跨度大,要求学生有丰富的词汇积累和较高的外语文章阅读能力,因此学生的外语水平直接关系到他们学习《西方经济学》双语课程的能力和效果。目前民办高校学生的外语水平普遍偏低且参差不齐,与双语教学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很少有学生的外语水平达到阅读外文原版教材的要求,更不用说用外语流利地表达自己的经济学观点或思想。学生的外语水平普遍偏低、英语词汇量缺乏直接影响其对《西方经济学》双语课程知识的理解,也极易导致他们对该双语课程产生抵触心理。从调查结果中,我们也发现,在被调查学生中仅有4.76%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50.00%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还有45.24%尚未通过大学英语等级考试,50.79%的学生认为外语水平是最制约《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

 

  ()教材

 

  除了师资和学生的外语水平外,《西方经济学》双语教材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双语教学的效果。当前,较为通用的《西方经济学》英文教材主要有保罗 缪尔森编著的《经济学》,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编著的《经济学》,格里高利·曼昆主编的《经济学原理》,多恩布什·费希尔编著的《宏观经济学》与平狄克·鲁宾菲尔德编著的《微观经济学》等。虽说这些英文原版教材语言地道、案例丰富,但是大多数案例都来源于国外,与中国国情或现实相脱离,不利于中国学生的理解。在此次问卷调查中,当问到《西方经济学》双语课程应使用哪些形式的教材或参考资料时,我们发现仅有3.97%的被调查学生选择使用国外原版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但却有71.43%的被调查学生选择使用国外原版教材+中文注释的导读本。因此,从民办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西方经济理论与中国现实生活案例相结合的《西方经济学》双语教材是最为恰当的,但是市面上还很少看到这样的教材。

 

  ()课时安排

 

  《西方经济学》包含《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仰恩大学经济学院一般分两学期开设《西方经济学》课程,先开设《微观经济学》,后开设《宏观经济学》,周学时平均各为3学时。这种课时安排对于中文教学来说,基本上能保证将《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重要的知识点讲透。但是,双语教学难度比中文教学难度要大,教师授课时要用英语提炼重点,还要留有跟学生互动交流的时间,同时考虑到学生整体的接受能力,因此,教学进度必须放慢,课堂讲授时应尽量多讲解一些案例,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案例中掌握理论。这样,原来的课时安排就显得不足,无法保证学生对整个知识体系的系统学习,也无法达到双语教学的预期效果。

 

  四、民办高校《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模式的建议

 

  无论是从可操作性看,还是从教学效果看,民办高校《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模式均应采用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先通过母语教学与外语教学的结合,最终向纯外语教学过渡,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掌握效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小规模、增课时、重实效

 

  大学阶段开设《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理论和专业术语,并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经济学思维方式,学会用经济学的视角去分析、解决一些社会现实问题,因此应该把侧重点放在学生的经济学理论功底上。如果在此阶段全面推行《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的话,那么学生除了要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外,还要理解专业英语的含义,往往会让学生觉得力不从心,反而得不偿失。此外,民办高校现阶段的《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还不宜大规模全面铺开,因此,可以先选择一些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双语教学试验,待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之后再慢慢推广。

 

  为确保《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效果,双语教学的试验班采用小班上课,人数控制在30-40人左右,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练习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成绩考核上,应合理设计总评成绩的构成比例,适当提高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以此减轻学生的应试压力,同时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论文、演讲等灵活方式来增强课堂交流互动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施《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教师备课工作量较大,学生的理解难度也加大,课堂上除了要用英语提炼重难点外,还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因此必须适当增加课时,放慢教学进度。这样,既能使学生的语言能力真正得到锻炼,也能使教师有充分的时间来重点讲授一些重难点章节,或结合案例来讲解一些经济学基本理论,让学生在具体的案例中掌握理论,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经济动态和经济热点。

 

  ()加大对双语师资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

 

  师资是实施双语教学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为了《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应该加大对双语师资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首先,加大对学校现有专业教师的英语培训力度。可以通过选派英语基础较好的专业教师到国内较高水平大学的外语学院进修,提高其英语水平和授课水平,并积极创造条件把拟担任《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教师送到国外著名高校进行为期一年或半年的访学来提高其外语水平。其次,有国外求学背景或具有较好英语水平的专业教师是《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应加大对这类人才的引进力度,并在待遇上予以适当倾斜。最后,可以充分利用本校的外教资源对拟担任《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的专业教师进行英语口语提高强化训练,快速有效提高他们的外语应用能力。

 

  ()选择合适的《西方经济学》双语教材

 

  为了取得预期的效果,《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除了应具备较高的师资水平外,还应选择合适的双语教材。考虑到民办高校学生的外语水平整体不高,应选择专业难度与学生实际水平较为接近的双语教材,不要一味地追求难度讲解而牺牲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可以选择双语版(英文+中文注释)教材,书页左边是原文内容,右边留有一部分空间用中文注释原文里面难懂的字句和背景知识。这样既体现国外教材实用性的特点,又兼顾我国民办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既可以使学生不完全依赖译文,又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同时,学校应鼓励专业教师在吸收国外先进教材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大纲和自身的教学经验,自编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的英文讲义或教材。在编写英文讲义或教材时,要求教师吃透学科重难点知识,利用中国教材系统清晰、简明的优势,重新调整、组合教学内容,同时适当补充编写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学习与讨论指南等内容。

 

  ()建立健全的双语教学考核激励机制

 

  跟一般教学相比,《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备课、制作课件、查找资料、准备案例、给学生答疑等,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计算《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工作量,建立健全的双语教学考核激励机制,将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师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武汉大学关于双语教学的若干规定》提出的办法是:使用原版外文教材,外语授课课时占该门课程课时30%50%,教学工作量按1.2倍计算。使用原版外文教材,外语授课课时占该门课程课时的50%以上,教学工作量按1.5倍计算。使用原版外文教材,全外语授课,教学工作量按2倍计算。”[5]因此,民办高校要结合本校的实际,出台相关的双语教学规章制度、评价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客观公正地对双语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在计算《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工作量时,建议借鉴武汉大学的做法,在原有课时的基础上乘以一定的系数,同时在评先、评优、评职称或出国交流等方面,都应对担任《西方经济学》双语课程的教师予以一定的倾斜。

 

  总的来说,《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改革虽然已经进行了多年,但是对民办高校来说,它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因此,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并同其他兄弟院校进行合作交流,才可能使《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不断地完善、规范。

 

  作者:颜秀金 来源:学术问题研究 2015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