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上一些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也已经融入我们的经营管理体制中,为我们所接受和应用。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赖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因此,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尤为重要。
关键词:内部控制;完善;措施
1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现状分析
1.1 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科学性和连贯性
目前我国虽然有些企业也建立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但从总体上来看仍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一是内部控制制度组织不健全,把执行了业务规章制度完全等同于加强了内部控制制度,一些单位受利益驱动,重经营、轻管理,自我防范、自我约束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内部控制的组织网络不健全,控制制度的健全让位于业务的发展,以至于既定的内部控制失控,偏重了以补救为主的事后控制,重钱财等有形资产的控制,轻人员素质、信息等无形资产的控制。
1.2 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与监督、检查不利,考核、奖惩力度不够
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责任划分、量化、奖惩等都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检查流于形式,稽核的范围有限,以偏概全,以点代面,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执行的好坏也缺乏一个赏罚有度的奖惩制度,无相应的检查、考核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得力机构,从而削弱了员工执行内部控制的自觉性和警觉性,各职能部门之间、各岗位之间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各职能部门自成体系,各自为政。
1.3 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对内部控制信息缺乏接受力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机制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都很不健全,交易不规范、非法谋取暴利是一种普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可能引起投资者的猜测和恐慌,对公司的资本运作产生不利影响。实对外披露相关内部控制内容,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影响或延误企业的正常上市。
1.4 投资者风险意识淡薄,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认知力
股权结构是指公司的流通股、法人股、国家股占全部外发股数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是企业组织形式的核心。根据国个的研究结果,股权结构分为“股权集中”与“股权分散”两种。前者指股权集中于内部股东,后者指内部股东只占较少的股权,外部股东人数较多,且股权按分散。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是典型的股权集中型的,流通股在总股本的比例中所占比例仅为31.6%,而国有股、法人股占总股本比例则达68.4%,即使能将某上市公司的流通股全部买进,也不能取得公司的控制权。在内部人或控股股东等关键人大权独揽的情况下,中小股东的权益根本得不到保障。因此,中小股东主要以二级市场的“逐利”为主,更关心的是企业的运营结果,而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兴趣不大。
1.5 公司内部缺乏制衡机制,对管理系统缺乏控制力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而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关键要看董事会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但在我国现阶段,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形备而实不至”,尤其体现在董事会这一重要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不少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一味地“放权让利”,致使原厂长负责制的领导班子现在既是经理层又进入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和经理成员高度重叠。
2 建立与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
2.1 加强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人”的控制
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的产生,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执行者的素质。执行者主要包括单位的负责人和业务经办人。因此,为使内部控制的功能按预定的目标正常发挥,必须配备与承担的职务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也就是说,单位负责人要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要上下一致、及时沟通,还要及时把握好相关人员的思想、动机和行为,以便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另外,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职业道德教育要从加强会计人员的法纪政纪、反腐倡廉等方面入手,增强会计人员的自我约束能力,使其自觉执行各项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做到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加强在职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要特别重视业务能力较差的会计人员基础业务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其工作能力,减少会计业务处理的技术错误。
2.2 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1986年,第十二届国际审计会议上发表的《关于绩效审计、公营企业审计和审计质量的总声明》中,就把内部审计与组织结构、方法程序一起列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内部审计职能作为内部控制的一个要素,是管理层用来监督相关控制程序的手段,即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通过这一手段提高现代企业风险的管理水平。美国COSO报告及《萨班尼斯———奥克斯利法案》为内部审计人员参与和进行风险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工作指南和参考依据,并得到广泛的认可。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以现代企业风险管理为导向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将成为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主要方向。但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单位领导人应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单位领导人的认识水平,直接决定着内部审计机构的健全和在企业中的地位与工作成效,有力的利于搞好内部审计,帮助单位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营目标,履行受托责任。
第二,配备数量适当、素质较好的内部审计人员。审计人员的合理配备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措施。同时要对内审人员进行培训,更新审计人员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技能,使他们适应内审工作的特点,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
第三,转变审计观念和方式。为了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必须转变审计观念和方式,即要从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查处为主的观念转变到以加强企业管理、提高效益为主的新观念上来。只有这样才能维护财经法纪,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和增值;促进企业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管理、改进生产技术、挖掘内部潜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3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强化会计信息化的内部控制
首先,要加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宣传力度,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使会计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大大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其次,计算机引入会计信息系统后,内部控制本身呈现出新的特征,内部控制
[1] [2] 下一页
技术在系统管理和审计中的重要性大大提高。但是不能以此代替已建立起来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同时,还应加强对电算化系统的管理,这是确保会计系统安全、正常运行的前提。要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会计操作岗位责任制,明确规定系统管理人员、维护人员不得兼任出纳、会计,任何人不得利用工具软件直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程序设计人员还应对数据库采用加密技术进行保密处理,严格按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要求配置人员,健全数据输入、修改、审核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系统设计的处理流程不走样、不变型。另外要对会计工作电算化进行内部控制,对存取权限进行控制。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从电算化网络软件的设计入手,增加软件本身的限制功能;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加强对数据的保密与保护。操作权限(密级)的分配,应由财务负责人统一专管,以达到相互制约、明确各自责任的目的。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