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共和县位于共和盆地,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适宜发展枸杞产业,近年来,共和县在沙珠玉、恰卜恰、切吉等地区进行了枸杞种植试验,取得了初步成功。本文通过分析本地枸杞发展现状,探讨了枸杞产业发展前景,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共和县 枸杞产业 发展 对策
1基本情况
1.1地形地貌
共和盆地位于青海西南部,北以青海南山为界,南至鄂拉山,东至西倾山地,西部与柴达木盆地相连,是一个呈北西走向的长条状构造盆地,东西长约280km,南北宽约30-60km,总面积165.2万hm2。行政上包括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不含环湖5乡)、贵南县和贵德县的部分地区。
1.2气侯条件
年均温度2.9(贵南)—5.1℃(共和),年均降水量294.5mm,年蒸发量为1783.9mm,蒸发量为降水量的6倍。平均风速2.0m/s,最大风速为34m/s,年均大风日数在38-56天。据以往气象资料分析,降水地域差异悬殊,中部和西部明显偏少,靠近青海湖地区由于受青海湖和青海南山影响,降水较多,年总降水量在330—420mm之间,青海南山以南地区均在320mm以下,特别是中、西部的沙珠玉、切吉、新哲、哇玉等地,年总降雨量250mm以下,北部是沙化土地集中分布的地区,一、二、三塔拉在300—320mm之间,是本区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集中分布区。由于晴朗天气较多,全年日照时数达2670.4—3036.0小时,在干燥少雨、日照强烈、冷热剧变和大风等的综合作用下,发生强烈的风蚀,沙土被风吹扬搬运,形成了沙丘和沙地。
2枸杞种植现状
2.1种植情况
共和县从2009年开始在沙珠玉乡、下塔迈乡、切吉乡进行枸杞种植试验,种植面积达1.0万亩,其中0.1万亩已进入盛果期。
2.2成效分析
得益于共和盆地独特的气候条件,生产的枸杞鲜果玲珑剔透,红艳欲滴,状似红宝石,色红粒大,果实卵圆形,籽少肉厚,大小均匀,品质优良。据测定,共和枸杞含多种维生素和人体所必需的18种氨基酸,其中有利于人体健康和智力开发的有机硒、锗、锌的含量高。其蛋白质含量11.2%、脂肪6.6%、总糖52.4%、18种氨基酸1.0%,特别是在医用、保健功能中起关键作用的枸杞多糖高达8.3%,显著高于宁夏、内蒙、新疆等地,是中国最优质的枸杞之一。共和县玉苗产业有限公司在共和县恰卜恰乡下塔迈村种植的枸杞,经国际有机枸杞质量认证监测,326项指标除一项外,均达到有机枸杞认证标准。
有机枸杞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为每公斤300元,2011年,共和县下塔迈村种植的枸杞,平均亩产干果50公斤,按每公斤300元的出口价格计算,每亩收入达15000元。
3前景分析
3.1国内及国际市场分析
枸杞是我国重要的药食两用特种经济植物资源和传统的出口农产品。近年来,随着独特而丰富的营养保健功效在西方国家逐渐得到证实和认可,枸杞产品逐渐由传统的亚洲和华裔市场进入西方主流社会,枸杞产品除销往港澳、东南亚、日本市场外,已打入欧洲、美国等地区和国家,国外市场得到不断拓展,枸杞产品贸易额已由2006年的1200多万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3000万美元。青海枸杞在欧洲、美国和日本市场前景看好,价格也高出其他省区很多。专家预测,在未来几年枸杞产品市场将会呈现双倍增长。
目前,国内市场枸杞干果流通量每年在6万吨以上,枸杞产品已突破了传统的中药行业,正在向保健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行业拓展。随着枸杞医药作用和保健功能的进一步明确,枸杞系列产品的不断上市,人们对枸杞产品的特殊保健作用认同感和接受程度日益上升。同时许多制药企业不断研究开发以枸杞为主要原料的药品和保健食品,对枸杞干粉、枸杞多糖、枸杞黄酮和枸杞籽油的需求量逐年增大。据2007年有关资料报道,以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枸杞籽油,市场紧缺,价格高达160-180万元/吨;枸杞黄酮高达1500-1800万元/吨。今后随着青海枸杞规模扩大,精深加工水平的提高,开发出更多的食用、药用及保健用枸杞产品,会进一步增强枸杞市场竞争力。
3.2本地土地资源及人力资源分析
3.2.1林业资源
林业用地面积294.71万亩,其中有林地3.15万亩,灌木林地79.22万亩,未成林地25.22万亩,宜林地175.89万亩,灌丛地11.13万亩。
3.2.2耕地资源
耕地面积45.6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20.68万亩。
3.2.3劳力资源
总人口13.29万人,其中农牧民人口8.76万人。乡村劳动力4.53万人。
3.4 发展潜力分析
共和县具有适宜发展枸杞的气候条件、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充足。发展枸杞产业前景广阔,潜力巨大。种植20万亩枸杞,每年可产枸杞干果3000万公斤,产值15亿元。同时每年可为农村及城镇周边富余人员提供5万人次劳务输出机会,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4发展对策
4.1充分利用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工程、公益林建设等国家重点林业工程建设资金,加快枸杞基地建设。县财政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专项用于种植农户的技能培训和采摘工劳务输入费用。充分利用和引导民间资金发展枸杞产业。积极建立产业发展的风险补偿机制,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展枸杞产业政策性保险业务。
4.2加大对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落实国家支持林业发展的贴息贷款,重点发展枸杞产业。适当放宽条件、简化手续,扩大面向农户和非公有制产业经营者的小额信贷、联保贷款的贷款额度。允许经营者以枸杞树苗、土地使用权和产品收益权抵押申请银行贷款。
4.3实行优惠的产业发展用地、用水、用电政策。结合实际,进一步放活土地政策,鼓励利用荒山荒地(沙)发展枸杞产业。将基地建设配套水利设施和电力设施纳入水利工程和电力工程建设规划。保障林业生产用水和电力供应,水电费按农村收费标准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