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信息产业经济论文

农村干部培训 解决“三农”难题的方法

2015-07-15 10:4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农村干部队伍培训现状
  1.培训成效初步显现
  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广大农村干部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不懈地加强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评价较好,无论是各乡镇的领头羊,基层村干部,还是到村的大学生村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培训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去年组织的村后备干部培训班的“八个一”的专题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普遍认为这样的内容设置以实际存在问题为导向,更贴合岗位需求,有较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二是培训方式有所创新,形式多样。开始注重实地调研、现场感受,变“照本宣科”为“基层点菜”,变“守株待兔”为“主动出击”。三是培训效果初步显现。农村干部普遍认为开阔了他们的工作视野,提升了他们的科学发展能力,促进了如皋新农村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干部对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认识,培养了一批堪当小康建设大任、敢闯敢干的新农村建设“领头雁”,加快了我市更高水平小康建设的大突破。目前,我市332个村(社区)已有180个达到更高水平小康村(社区)标准,其中65个村(社区)被评为红旗村(社区)。
  2.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调查发现,部分农村干部有培训机会就参加,没有也无所谓,处于一种被动培训的状态;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干部,迫切希望提升工作能力,创新工作思路,特别是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机会,但在获得机会的同时又对培训工作显得不够积极,表现出一种矛盾状态。究其原因,是工作中遇到问题感到束手无策,尤其是在当前农村发生重大变革时期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多,感觉到培训的必须性,但同时,缺乏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对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经济发展的成果远重于培训能力提升,有时间发展几个现代农业项目,那才是更重要的工作,一切工作都要优先让位于经济发展,缺少推动工作长远发展的思维和眼光。
  (2)参加培训的动力不足。调查发现,部分农村干部没有树立忧患意识和恐慌意识,感觉不到本领恐慌的压力,常常以工作繁重为借口回避学习,不能超脱出具体的工作任务、超脱出频繁的送往迎来、超脱出复杂的人际关系。还有部分农村干部学习的成效得不到体现,不能有效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运用科学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薄弱,从而失去了学习培训的兴趣。当然,学习动力不足原因不仅是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原因。当前干部的选拔、任用和教育培训还没有完全结合到位,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在运行中也暴露出结构体系不完善、权力配置不合理、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导致一些干部重关系而不重能力,注重迎合上级需要而不注重个人素质提高。另外,干部学习、教育培训的考核与评估制度,激励和约束机制,都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3)培训内容和形式的吸引力不够。在培训方式方法上,对案例式、现场教学、情景模拟等新的培训方式的运用上,学员的主体性体现还不够,学员间互动互补互相学习的环节普遍觉得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学内容上存在学用脱节现象,对干部急需和实用的新知识涉及不多,联系本地、本部门的实际不多,而且培训内容不能针对年龄、岗位、文化水平的不同实行分层次设计,共性教育多,个性教育少,普遍培训多,特殊培训少,从而产生一部分干部们嫌简单不想听,一部分却又觉得太难听不懂。
  (4)培训管理体系化不够。在日常工作中,碍于都是成人,都是干部的原因,培训工作的管理强调自我管理的多、落实监督检查的少。尤其是培训期间表现、考试成果与干部选拔任用、成果转化考核等整个干部成长链联系不紧密,使得培训考试对学员几乎没有什么约束力和促进力,学员也不很看重考试成绩,使教育培训的成果不能有效地作用于干部队伍建设。
  二、当前农村干部培训的趋向需求
  在当下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村工作出现了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干部培训作为应对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农村干部的培训更需要直面当前农村工作形势,突出需求上的新特点。
  1.合理确定内容,“实用”为标
  随着农村工作改革的深入,农村干部所处的环境在不断变化,对农村干部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需求要求农村干部培训要不断拓宽培训领域,增大培训容量,强化综合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升。调查发现要求培训内容门类之广、科目之多是前所未有的,且都是结合做好自身工作、增强致富本领、提高带富能力和熟悉党在农村的法规、政策提出来的,集中体现出了实用性。
  2.改革教学方式,“有效”为要
  调查发现,无论是采取传统的讲授式培训,还是现场教学、情景模拟等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学员都强烈要求要与他们的工作实际相结合,尤其是剖析先进典型。不仅学习身边典型,更强烈要求到经济发达地区 “取经”,开阔视野,获取新鲜经验。希望课堂教学能与社会调研、考察学习、专题研讨相结合,重点突出互动与案例教学,探究专题研讨型的培训模式。
  3.加强培训管理,“科学”为本
  被调查者从加快干部教育培训发展的要求出发,对今后干部培训的组织管理提出了不少建设性建议和要求。被调查者认为,干部培训工作的管理模式应努力实现由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要着力于现代培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健全的制度促进培训管理的科学化,尤其要建立健全考核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训用结合,真正使知识、能力与职位一致;加大考核考试力度,由重培轻考向培考并重、以考促培转变;加强学用结合、奖优罚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营造学习有出路、学习有奔头的浓厚氛围。
  4.整合培训资源,“灵活”为上
  绝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政治素质是干部素质的灵魂,党校是培训政治理论的主阵地,其主导作用应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加强执政能力培训力度,党校作为党员干部培训的基地也责无旁贷。既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专家领导型教师最能满足新要求。要加强外培基地的开发,逐步形成以市委党校为主体,以外培基地为延伸的开放式培训网络,实现培训资源的共享。
 三、加强农村干部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
  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适应农村工作的新形势,适应党在农村的新政策,把培训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抓实抓好,努力建设一支有政治觉悟、有政策水平、有致富带富本领、有群众威信的农村干部队伍,是农村干部培训的主要方向。今后在农村干部培训工作中,应围绕提高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突出能力提升,重点解决实际问题。
  1.强化教学改革,增强培训活力
  以农村干部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优化培训内容。根据农村干部的岗位职责和工作需要确定培训内容。突出培训内容的时代性,因时施教。围绕提高农村干部能力和素质这一主线,加大前沿学科和热点知识在教育培训内容中的比重,以满足参学人员在学习内容上求“新”的要求,增加农村干部的知识存量。增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按需施教。加强对惠农政策、土地政策等农村政策法规的学习,增强农村干部依法办事、发展农村经济、管理农村事务的能力。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因人施教。找准“供”“需”结合点,“学什么有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强化培训前需求调研这一环节,科学拟定培训内容。多采用案例分析教学,以大量的问题、案例为讲课内容,在对问题、案例进行分析过程中,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目的。
  2.扩大师资渠道,增加培训合力
  根据农村干部的不同级别,精心安排师资,综合采取聘请外地专家教授、党政部门领导干部、专业农业技术人员、优秀村干部代表和科技致富能手等方式,实现培训师资向“复合型”的转变,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指导性。改变过去就培训抓培训的思路,树立全方位的、开放式的培训观。努力拓宽培训渠道,走联合培训、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培训道路,完善干部教育体系。在整合干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狠抓教学质量,增强师资队伍实力。
  3.强化激励约束,增长培训动力
  构建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推进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是基础。
  一是健全调训制度,彰显规范性。以农村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为核心,组织部门、人事部门牵头,建立健全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农村干部调训制度。完善调训纪律、印制培训证卡、建立培训档案,加强对农村干部参训情况统一管理,疏通农村干部培训信息的反馈渠道。二是健全管理制度,彰显纪律性。对参训人员的培训管理,制订相应的考勤制度、听课制度、调研制度、自学制度,并与参训人员的工作单位密切联系,定期向参训人员所在的工作单位反映他们的学习情况,实行双重管理,施双重压力,使学员安心参加培训学习。将有效监督贯穿于每一次的培训方案的实施过程,保证培训工作高效、高质、有序地进行。三是健全考核制度,彰显激励性。创建多样性的考核方式,对参训者在完善传统的笔试,文章撰写等方式的同时,大胆尝试现场情景模拟考试、面试演讲等新的形式,实行“不培训不任职、不培训不定级、不培训不晋升”;工作单位在进行表彰总结、评选先进和提薪提职时,充分参考对象在培训期间的考勤考核结果,并以此作为重要依据。四是建立健全培训质量评估制度。培训质量评估主要是评估培训计划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方式的有效性,随时掌握干部培训需求状况,及时调整培训方案,提高培训质量,务求实效。
  (作者单位:中共如皋市委党校)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