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信息产业经济论文

国有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内容分析

2015-07-15 10:4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我国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人工费用列支制度不健全,界定范围不明晰,渠道过多过乱,给工资分配、工资管理带来许多困难。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我国实行了新的会计制度,合理界定了人工成本范围,规范了企业人工成本列支制度,企业人工成本的管理进入了新的阶段。笔者结合几年人工成本管理的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经验和体会。
  1.明确人工成本的概念和管理内容
  人工成本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因使用劳动力而支付的所有直接和间接的费用。包括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培训费、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其他人工成本费用七部分。
  人工成本管理是企业完成生产经营整个过程中因劳动者而发生的所有费用进行界定、支付、核算、分析、调整等一系列的管理行为。主要内容包括人工成本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人工成本信息的统计、分析、评价、预警、预测和控制等,在确保经济效益和产品竞争力的前提下,在保证员工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寻求最佳的人工成本投入比率。
  2.建立人工成本管理组织机构,明确管理职责
  人工成本管理特点涉及的点多、面广、线长,是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性工程,没有一个决策、协调、处理管理过程重大问题的组织机构,各个部门的扯皮、推诿将使管理工作落不到实处,这一点对于国有企业更为明显。
  为此,成立人工成本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工成本管理办法和政策的审定;人工成本管理重要问题的决策;年度人工成本指标的审定;中期人工成本预算调整方案的审议及人工成本管理责任制考核方案的审批。
  领导小组下设人工成本管理办公室,作为领导小组的执行机构,具体开展人工成本日常管理工作。
  3.理顺人工成本管理流程,规范人工成本审批、支出(如图1)
  4.制定人工成本控制措施,合理控制支出
  4.1实行人工成本预算管理,确保 总额受控
  ①人工成本预算原则:本着“增收节
  支、量入为出”的原则,精打细算,科
  学合理安排各项资金。
  ②人工成本预算分类
  月度预算、季度预算、年度预算
  ③预算方法
  采用从下到上和从上到下相结合的方法,由人工成本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执行。
  ④预算一经批准,一般不予以调整,如果执行中受有关政策影响或人员机构发生重大变化,确需调整的,需向人工成本管理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经人工成本管理领导小组审定后方可执行,未经批准不予以调整。
  ⑤正式批复的预算由人工成本管理办公室分解下达,作为相关单位的考核指标。
  4.2合理设置人工成本项目,确保规范列支
  ①一般人力资源部作为人工成本管理则的责任主体,如果没有财务部门的配合,人工成本管理工作很难深入开展下去,往往出现两张皮的现象。这需要两家协商确定人工成本列支的科目、项目,报人工成本领导小组审议、批准,任何部门不得随意调整,确需调整须经人工成本领导小组重新审议、批准。
  ②凡已确定为人工成本列支范围的费用各单位须到人工成本管理办公室审批,未经审批项目财务部门不得计入人工成本。
  4.3开展人工成本定期分析,构建人工成本预测与控制体系模型
  ①常用分析指标
  采用对比分析、结构分析及投入产出分析的方法,以半年为周期进行人工成本分析。常用的分析指标有:1.人工成本水平指标:人均人工成本、职位人工成本;2.人工成本结构指标:人工成本分项结构比例、人工成本含量;3.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指标:人事费用率、劳动分配率、人工成本利润率;4.人工成本水平指数:年度人均人工成本环比指数、年度人均人工成本定比指数。从四方面分析其变动趋势及规律,提出人工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建议和措施。
  ②预测与控制
  依据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按照同类企业薪酬水平领先的原则,以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利润率优于行业平均水平为指导,从构成指标的因素入手,分析预测发展趋势,构建人工成本预测与控制体系模型。
  4.4启动人工成本预警发布,实行及时分析、调整
  一般选用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这两项人工成本效益分析指标,衡量人工成本水平与企业经营发展是否相适应。结合企业生产管理的特点,劳动分配率和人事费用率偏离同类企业标准的20%时,人力资源部及时预警,分析偏离原因,制定偏离控制措施。
  4.5加强人工成本管理教育,提高认识
  国有企业因历史原因,成本管理意识淡薄,作为涉及员工的切身利益的人工成本管理,需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争取员工的理解和配合,科学定岗、定编、定员,提高生产效率,形成人工成本控制和员工收入提高的协调发展。
  5.建立人工成本管理制度,规范人工成本管理
  5.1建立人工成本预算管理制度
  建立预算制度,采用实际发生推算法、总量控制法或标准测定法,充分考虑物价增长、企业效益、行业竞争力等因素,合理制定人工成本计划。通过预算编制,做到人工成本走势心中有数。
  5.2建立人工成本统计分析和报告制度
  严肃人工成本填报制度,健全与人工成本有关的劳动工资、保险福利统计报表制度,建立人工成本统计台账。
  从人工成本水平指标、效益指标、投入产出指标等方面定期分析,向人工成本领导小组提出建议。
  5.3建立人工成本预警制度
  人工成本预警制度重要内容:定期发布人工成本信息;预测人工成本走势;制定人工成本预警线;运用预警线,监测、调节与调整人工成本。
  总之,国内开展人工成本管理研究时间较短,还需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出符合自身要求的一些管理制度、管理措施,才能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为企业生存发展谋得出路。
  参考文献:
  翁天真,人工成本管理与邯郸经验,中国劳动出版社,2006.
  王静,陈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量化分析,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