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信息产业经济论文

现代信息技术让品德与社会教学锦上添花

2016-08-12 16:3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不仅能把道德行为与儿童的生活、情感体验,化成一幅声形并茂的生动画面展现在课堂中,而且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确定发展目标,自觉内化,以致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品德社会课的兴趣,促进学生开放性思维

 

  如何在兴趣中求知,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

 

  (一)激“趣”导入

 

  以耐人寻味的小故事、小片段,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将其顺势引领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如在讲述泰山版三年级上册中《诚信是我的朋友》一课,上课伊始教师先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视频,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设疑,通过“为什么懒羊羊为了睡懒觉而爽约,羊羊们就不喜欢他了呢?”等问题逐步导入,揭示课题。激“趣”导入,就会使学生的学习欲望空前高涨,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通过欣赏短片和讨论明白了道理:做人要诚实守信。

 

  (二)激“思”导学

 

  任何知识的学习和提升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经验的加工和改造,丰富的图片、直观的视频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将其思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例如教泰山版三年级下册《粒粒皆辛苦》一课时,在学生充分感知了粮食的来之不易之后,老师出示了拍摄浪费粮食的照片,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浪费粮食的现象,学生面对照片马上唤起了回忆,侃侃而谈。教师又出示了国内外贫困地区饥饿现象的一组照片:我国西北地区的贫困现象,非洲上万人民在饥饿中备受折磨走向死亡的图片……学生的思维被这些触目惊心的照片激活了,他们纷纷想到要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想到了节约能源,想到了奉献爱心……很明显,学生已把自己的心融入到了新课的活动中,一切水到渠成,充分调动思维,回顾旧知识,联系文意,思维的广度、深度得到了体现,课堂上真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教学,让教材内容鲜活起来,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信息技术通过获取、传递、处理信息,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运用,让学生通过视听感官刺激和感受,促进学生对道德知识的认识和道德情感的体验,最终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一)激“情”内化

 

  多媒体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感染力积极地服务于课堂教学,生动的图片和视频、声音等处处都在撞击着学生的心灵,将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到一个新的层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道德的认识和理性的发展,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增强了明理和导行的效果。如教学泰山版三年级上册《谢谢您,爸爸妈妈》一课时,教师想要通过父母对孩子的爱来教育孩子孝敬父母,老师播放了班上一位同学妈妈对孩子成长回忆的录像,母亲慈爱的脸庞以及亲切的话语,打动了每个学生、每位老师,让看者流下了眼泪。看过录像之后,孩子们看到手中妈妈给自己的亲笔信,更是泣不成声。老师通过电脑软件的演示化无声为有声,化抽象为具体,从听觉上、视觉上感染学生,大大增进和提升了孝敬父母的情感,自然地内化成自己的一种情感体验,而不需要教师的过多说教。

 

  (二)以“境”激情

 

  以充分的、丰富的情境做铺垫,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如上泰山版六年级下册《明天的早餐在哪里》一课时,教师先播放人们在地球上辛勤地劳动、愉快地工作、幸福地生活的情景,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再话锋一转说:如果我们不节约用水,地球将会这个样子,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干枯的地球在转动。学生看到干枯的地球,立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人们没法生活。”“动物植物都死掉了。”这时以情景化学习材料作为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媒介,直观形象的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结合课堂所学方法,学生便可迅速地理解了。

 

现代信息技术让品德与社会教学锦上添花


  三、信息技术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潜能

 

  信息技术与品德社会课程的整合,让学生不断地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学习、成长,得到信息的帮助,产生对信息的兴趣,逐渐学会获取信息,分析加工信息。这样既遵循了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规律,又发挥了学生主体的作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一)激“能”善学

 

  多采取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的方法来学习。学生从课外书籍、报纸媒体等查找到大量资料,当然也不排除从网上下载内容。网上下载内容方便快捷,也是教师教学寻找资料的好方法、好地方。如我在讲泰山版二年级上册《美丽的秋天》一课时,学生们共同欣赏了色彩斑斓的叶子、各种美味的水果、形形色色的动植物。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并引发质疑,充分利用教学网络资源为学生形象展示,不仅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同时还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动手动脑钻研学习知识。可以说信息技术为品德社会课堂教学提供了方便,信息技术使品德社会课堂上的学生得到锻炼,积累了多渠道的学习能力。

 

  (二)激“能”践学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又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利用网上资源指导师生学习实践,实现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从而能使课堂教学得到突破性进展,也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不同地域的衣食住行》这一课时,学生能课前从剪报、网络资源查找、摄影等形式去多方面搜集素材。在课堂上再利用信息技术将素材呈现出来进行交流讨论,课堂精彩纷呈,收到了出乎意料的可喜效果。尤其是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每个人都进行资料的搜集,集中到一起的资料众多,杂乱,小组要想有一个统一的论点,要想共同说明一个问题,必须学会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得到十分有益的锻炼。

 

  总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既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大大提高品德社会课教学的实效,又能使教学信息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品德社会课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锦上添花、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何燕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14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