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信息产业经济论文

西方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与困境

2016-07-30 15:1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世界经济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各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学习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经验,从而形成一定的经济发展模式,对经济乃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意义深远。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是学术界也是政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对西方影响重大并且有代表性的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和当前面临困境进行分析,并对比它们的优劣势,这对于处在西方经济转轨阶段的国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发展模式对一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环境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伴随被很多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落后的国家效仿的西方发达国家遇到国债和预算赤字额高、就业率较低、对外贸易失衡等经济增长瓶颈,并在经济危机中暴露出经济发展模式缺陷,探索适合本国发展的新模式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特别是中国等处于经济转轨重要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本文通过分析西方经济发展模式中具有代表性的美国模式、欧盟模式和日本模式的特征与困境,对它们进行对比。

 

  一、美国模式

 

  ()美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

 

  美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包括:(1)自由企业制度。经济行为主体在地位、资源支配、经济行为决策、责任和风险、经营成果享有上保持独立;(2)自由竞争政策。美国政府的干预市场程度非常低,竞争自由化程度较高;(3)大中小企业发展并行。美国政府对于小企业从法规、税收、科研经费拨款等方面予以直接支持;(4)产业结构优化,地域分布较合理。美国市场体系包括一般商品市场(生产、商品、消费)和特殊商品市场(金融、技术、信息、劳动力、房地产等),地域分布上,东北部集中传统工业,南部拥有农业和部分新兴工业基地,西部集中新兴工业;(5)市场经济国际化程度高。美国跨国公司是美国资本和商品输出的最主要方式,在生产规模、资金、技术以及市场份额上优势明显,其体制以垂直型为主;(6)经济增长和政治、军事扩张互相支持。美国通过政治和军事扩张,获得更多商品输出市场和能源生产资料以及在外国设立本国企业的政策优惠;(7)政府干预程度相对低。80年代,美国再度放松经济管制,虽然90年代重新强化对经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但仍旨在为企业创造宽松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8)科技创新。美国政府科技研发财政拨款中基础研究的支出所占比重最大,扶持技术密集型产业,培养大量科技人才。

 

  ()美国模式的困境

 

  1.政府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对市场间接调控,对资本和劳动相互作用方面政府作用极其有限:政府行为局限在创造良币,防止垄断扭曲市场和自由贸易,提供公共产品等,都以服务市场为中心,对消费品制造的产业政策自由主义观念较重。

 

  2.收入分配上差距悬殊,社会矛盾尖锐。在金融、电子、医疗等高薪行业与其它行业收入差距大,并且低福利的社会保障体系下,退休职工等没有很好的福利补贴,对初等和中等教育的发展没有足够的政府政策支持;

 

  3.美国失业率降低幅度有限。高技术产业给美国创造的很多就业机会,但失业率的下降幅度有限,因为生产管理电子化,非熟练劳动力和不能适应该方式人会失业,并且失业率受通货膨胀率制约。

 

西方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与困境


  二、欧洲模式

 

  ()欧洲经济模式特征

 

  欧洲共同体经济模式是内部成员国合作和妥协后实现的多个子模式的结合,形成如下特点:(1)欧盟形成严格法律体系规范经济活动。欧盟现行法规关联统一货币政策、市场结构和社会保障体制,成员国必须遵行欧洲法院判决;(2)竞争政策在经济秩序政策中占首位。竞争政策是欧共体施行的第一个共同的经济政策,至今仍是欧盟一体化的程度最高的经济政策之一,其反垄断规则是欧洲很难形成垄断性企业的重要原因;(3)经济政策导向是稳定。稳定货币是共同货币政策的唯一、首要的目标,其市场结构和劳动力的相关政策也以稳定为前提;(4)市场自由和社会平衡有机结合。欧盟社会政策还没有达到经济政策高度一体化,但由于成员国中很多推行高福利政策,良好的社会政策为良好经济环境创造条件达成共识。

 

  ()欧盟经济发展模式的困境

 

  1.分散财政政策和统一的货币政策间的矛盾。货币统一背景下,成员国有扩大内在财政赤字的激励,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就业增加,本国政府也可以获得国民支持,由欧洲央行承担通货膨胀责任。

 

  2.欧盟经济结构失衡。欧盟成员国各自经济的结构、周期和发展水平有差异。中欧和东欧国家的财政赤字和外债过高以,其中德国过度依赖出口;南欧国家经济过度依靠消费,储蓄低,公共财政相对弱,需要外来资本来弥补。

 

  3.部分成员国对周期性产业过度依赖。如冰岛主主要依赖金融服务业,希腊高度依赖海运、旅游和农业。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重创这些国家的支柱产业,导致经济持续衰退,失业率攀升。

 

  4.西欧和东欧经济发展水平失衡。东欧国家、南欧部分国家劳动力成本较低、资本相对匮乏,多为债务国;德国、法国、荷兰等西欧国家劳动力成本较高、资本相对充足,但金融危机背景下,西欧银行资产严重缩水,东欧获得信贷额大幅下降。

 

  5.社会保障制度福利过高,但降低福利会激化国内矛盾。金融危机后,欧洲高福利国家面临政府财政收入远低于福利支出的困境,而国内失业人数增加,简单削减福利支出将激化国民和政府矛盾。

 

  6.失业率高。首先,高福利社会保障给企业解雇职工的激励,其次欧洲产业结构中传统工业占的比重大,发展空间有限,高技术产业相对美国、日本落后,提供新就业机会相对少。

 

  三、日本模式

 

  ()日本模式特征

 

  日本模式的特征包括:(1)市场性与非市场性并存。日本政府通过经济计划和政策进行资源分配,通过法律和行政指令落实对重点扶持产业的倾斜性经济;(2)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二战后日本政府选定汽车、家电等战略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形成以制造业和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3)以技术引进为主的科技发展策略。日本确立了积极引进外国实用性强的先进科技成果并学习、吸收的科技发展战略;(4)企业布局和治理。日本企业是金字塔式布局,大企业处在塔尖,其子公司处于中部,其它中型企业和众多小企业在底部。其股东力量相对欧美弱。大部分日本本土企业实行雇佣终身制;(5)出口型国家。由于受国土面积和人口限制,日本国内消费市场的潜力有限,政府鼓励出口贸易。

 

  ()日本模式困境

 

  1.政府行政指导和市场机制并存矛盾凸显。政府过多干预市场制约了经济进一步发展,比如产业政策方面向金融、财政、外贸倾斜,破坏了市场价格机制形成的投资规律,损害其它产业利益和也剥夺了消费者部分利益,也引起和国际同行业摩擦。

 

  2.产业结构失衡。制造业和重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比重过大,农产品自给率较低。更重要的是,知识经济要求产业结构、经济管理模式随技术、经济环境变化而调整,产业结构比重失衡使日本在知识经济时代难以及时进行经济转型。

 

  3.基础科研的创新力低。吸收型科技发展策略过于依赖技术引进,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在基础科学研发上较为薄弱,受到来自欧美基础技术研发能力强的国家的科技方面制约。

 

  4.市场封闭性的弊端。日本商品流通领域规制繁琐,交易习惯较为复杂,给市场公平竞争设置障碍,使外国许多企业难以适应和接受,形成日本封闭的流通市场。

 

  5.雇佣终身制的弊端凸显。终身雇佣制度要求企业应避免解雇工人,一方面工人劳动强度相对大,另一方面企业在经营恶化时工资负担重而不利于企业转型,特别在信息技术为中心的产业革命时期,工人被束缚在夕阳产业,阻碍新产业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西方发达国家三大经济模式在国家和市场的关系、企业格局和公司治理结构、公正和效率的关系、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关系、经济和军事实力关系上均有差异,这和一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有重要关系。中国应结合自身特点,将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和政府调控有机结合,发展多元化企业格局、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积极发挥工会作用,建立合理的社会福利保障机制,坚持对外开放的同时保持均衡的国际贸易收支,同时发展巩固军事国防建设。

 

  作者:肖瑶 孙彤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5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