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信息产业经济论文

甘孜州旅游发展浅析

2015-09-29 08:4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甘孜州自然风光神奇,康巴文化博大精深,民俗风情绚丽多彩,旅游业正在成为其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六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本文结合甘孜州旅游发展现状,通过对其优劣势的具体分析,找到制约其旅游业发展的因素,提出加快甘孜州旅游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结构的变化,生态旅游、回归自然的呼声此起彼伏,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时尚。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高山、草原等将受到青睐,交通不便、人烟稀少、受人类破坏影响小、污染程度低的地方将成为旅游者首选地区之一,甘孜州的旅游资源分布特征、品位及内涵正适应了这种需求。如何紧抓机遇,利用优势,促进甘孜州旅游业快速迅猛发展,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及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结合甘孜州旅游发展现状,通过对其优劣势的具体分析,找到制约甘孜州旅游业发展的内在因素,提出加快甘孜州旅游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旅游发展现状
  甘孜州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初步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后发优势,成为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扩大内需、促进就业、调整产业结构、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及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甘孜州旅游局公布的资料显示,2010年,甘孜州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58.6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3.56亿元人民币,2006年的旅游收入占全州GDP的35.75%,2007年入境旅游人数达11.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912万美元,这两项指标在全省各市州中均名列第三,旅游业已成为甘孜州六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更是当地发展潜力最大的一项产业。
  二、甘孜州旅游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分析
  1.资源优势
  甘孜州地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核心地带,是四川省人口密度最低、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是祖国内地通往西藏的走廊。甘孜州气候带谱完整,地形地貌复杂,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其得天独厚、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一是原生态保持完好且具多样性。由于特殊的地理和历史因素,甘孜州长期处于较封闭状态,开发程度较低,未开发旅游资源占四川省的50%,形成了以蜀山之王贡嘎山、冰川世界海螺沟、康巴圣湖木格措、最后的香格里拉稻城亚丁、林中翡翠九龙伍须海等高品位、高富集、多组合的冰川温泉、高山峡谷、雪山草原、森林湖泊等多样化的自然景观,是世界上保存自然生态最完整的地区之一,也是气候垂直带谱与动植物资源垂直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同时又是各类自然保护区(鸟类及以大熊猫、白唇鹿为代表的一、二、三级珍稀动物和植物)最多(18处,总面积达198.3万公顷)的地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天然物种基因库,是全球罕见的生态旅游资源富集地。二是自然与人文交融且具稀缺性。甘孜州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南缘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带上,因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共融和谐,被世界旅游组织定位为“中国推向世界旅游市场的自然生态旅游和康巴藏族文化旅游的目的地”,被誉为中国21世纪旅游发展的后劲所在。三是文化资源独特且具唯一性。甘孜州是康巴文化的发祥地,是古老藏文化与藏经文制版、藏族文化典籍文献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有建于18世纪誉为藏民族文化宝库之称的德格印经院)的地区之一,孕育了享誉世界的扎巴走婚大峡谷的母系氏族文化、康定情歌文化、丹巴古碉文化、藏寨文化、格萨尔文化、锅庄文化、茶马文化、宗教文化等独具特色的康巴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据统计,全州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4A级景区1个,世界遗产1处,中国世界遗产名录预备名单5处,“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2个,州级自然保护区7个,县级自然保护区25个;国家森林公园4处,国家地质公园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3处,州级保护单位37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2个;已开放的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寺庙500余座,重要名寺40余座。
  2.区位优势
  甘孜州作为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独特的大地构造与地貌区位条件使其成为我国唯一具有从低中山峡谷区、中高山峡谷区、高山峡谷、极高山区到山原宽谷、沼泽、湖泊(古冰川堰塞湖)、高原区的地区,地貌景观类型最多、最雄伟壮丽,处于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接触带,州内川藏318、317国道线是青藏高原的大动脉和连接大西南、大西北的纽带,是成都陆路进藏的必经之地,在西部大开发中可以成为成都平原经济圈向西拓展的接力区和产业竞争优势的增长区。
  甘孜州是我国历史上早期民族频繁迁徙的“民族走廊”的腹心带,又是内地通往西藏的交通枢纽和藏汉贸易的集散地,是“茶马互市”中心,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种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吸纳,从而形成了既有与其它藏区相同的藏族文化共性,又具有自身多元性文化历史印记的鲜明地域特征,是底蕴丰厚的康巴文化的精华地带。
     甘孜州南部与云南中甸及丽江毗连,东北部与九寨沟、黄龙衔接,其南与西昌“航天城”连接,均有干线公路相连,已开通的成都机场、西昌机场、丽江机场、中甸机场、邦达机场、九寨沟机场、康定机场使甘孜州成为四面被空中通道包围的最佳旅游区,中甸、丽江与九寨黄龙每年分别拥有数十万游客量,是甘孜州发展旅游的前沿客源市场,甘孜州区位极为有利,可成为这些旅游热区的辐射地。
  3.时机优势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把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业从行业的、部门的、经济的层面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层面,加上中央高度重视藏区发展,为甘孜州大力发展旅游业、建设旅游精品项目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保障和发展空间;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属于国家限制开发的生态地区,要建设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甘孜州有森林草原面积两亿亩以上,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大力发展旅游业是最适合甘孜州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式,通过加速大布局、大开发、大融合,可将生态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经济优势与社会优势;“十二五”期间,四川民族地区不仅面临着加快发展的历史使命,还要处理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民族、宗教、民族文化变迁等特殊社会问题,旅游业是藏区最具优势、最具潜力的战略支撑

产业,也是富民惠民产业,将成为实现政治安定、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当前全国正进入低碳经济时代,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甘孜州,尽快把握住旅游业这一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先锋,以旅游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有效发挥旅游业在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环境、节能减排、产业替代等方面的多重潜力,必将加速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二)劣势分析
     发展旅游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需要多层面的协调支撑。制约甘孜州旅游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1.观念滞后,意识淡薄
  一是一些高品位的旅游资源仅停留在低层次的开发水平,旅游产品开发认识出现偏差,定位不明,思路不清。二是在市场经济强势的短期利益驱动下,以旅游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很多时候不得不向水电、矿产资源项目让步。三是对旅游业调查研究不够,旅游发展多体现在口头上,少有强力措施,旅游及其经济地位不明显。
  2.投入不足,设施落后
  由于旅游业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政府财政资金投资于旅游业的数量和规模非常有限,社会资本很难进入,旅游开发的投资渠道狭窄,市场化程度低;交通“瓶颈”因素突出,立体交通网络尚未建成,景区可进入性较差;景区及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落后,档次提升缓慢,重点城镇旅游功能不足,旅游厕所、汽车加油维修、医疗急救、购物等功能性设施不配套;旅游接待设施滞后,星级酒店数量少,档次低,硬件设施较差,不能满足中高端游客及商务游客的需要。
  3.资源分散,人才匮缺
  一是旅游资源点多线长面广,缺乏有效的整合和区域协作,核心产品不明确,产品特色不够明显;二是旅游产品挖掘不够充分,许多高品位资源尚未打造成高质量产品,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以自然生态资源的一次性观光旅游为主,高端观光休闲、生态文化旅游、特种旅游等潜力发挥不够,没有实现向多元化高附加值旅游产品的转型;三是具有较大卖点的贡嘎山、海螺沟、稻城亚丁属生态脆弱区域,稍有不慎易造成自然生态的破坏,原生性强的情歌文化、藏寨.古碉、木雅文化等民族传统文化较脆弱,易受外来文化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冲击而丧失特色,一些景区无序建设,核心区的采砂取石对生态、景观造成破坏;四是旅游相关部门管理关系不顺,职责不明,没有形成发展合力;五是旅游从业人员数量少,专业人才所占比例低,旅游行政、景区和饭店管理、市场营销、网络等方面专业人才奇缺,州内自己培养的导游、讲解员流失严重。
  4.不确定因素多,应对能力弱
  甘孜州地处地震、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多发区,又属多民族聚居区, 政治、宗教、文化等因素交织,极易受到自然灾害、特殊事件等不确定的外部冲击。如2008年因5.12汶川地震等“天灾人祸”冲击,旅游业遭受重创,接待游客量仅占2007年的35.74%。甘孜州处于高山、高原、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初到旅游者易出现头昏耳鸣、呼吸困难、心动加速、睡不着觉等不同程度的高山反应。
  三、加快甘孜州旅游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1.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设立旅游发展专项基金,加大政府引导和投入,创新模式,因地制宜推行“企业+农牧户”、“政府+企业+农牧户旅游组织”等模式,建立利益分配机制及充分协调企业利益、农牧民利益和生态保护等共同发展的机制;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提供优惠政策和良好服务,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引筹融资体系,广泛吸引国有、集体、外商、私企一起共同建设,联合开发;建立对突发事件的长效应对机制,改善生态环境,做好绿化工作,健全医疗保健机构,使生理不适者在一定程度得到改善和及时治疗。
  2.突出资源特色 ,科学定位旅游形象
  旅游产业是典型的特色经济,甘孜州应根据自身资源条件开发有明显优势、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依托高山生态景观、河谷地带适宜的海拔、气候、阳光、温泉等自然资源和康巴民族风情、藏传佛教、寺庙等文化旅游资源,在旅游形象定位上,突出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特种旅游、民俗体验、宗教文化等特色。
  3.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加强与开设有旅游专业的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建立甘孜州旅游培训基地,培养“下得去、留得了、靠得住、干得好”的应用型旅游专业人才,加强现有旅游管理人员、旅游服务人员和导游队伍的教育培训,努力造就一支业务精、素质高的人才队伍;制定行业标准,建立和完善从业人员优胜劣汰机制,严把岗位资格准入关,营造良好的旅游人才成长环境,多形式引进旅游人才;以高校为载体,推广“学校+企业+协会”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旅游人才信息库,吸纳专家、学者担任旅游顾问,实现旅游人才资源持续开发与旅游业长期稳定增长的良性互动。
  4. 促进区域合作,强化旅游兴州认识
  牢固树立以旅游发展改善民生、造福百姓的思想,大力实施 “百千万”“臧家乐”民居接待工程;树立“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观念,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加大川滇青藏跨省区的项目合作,拓展与阿坝、凉山的合作与互动,加强与成渝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联动,改变孤军作战的封闭格局,促进州内各大旅游区互为带动,形成点线连片、东西呼应、南北对接的局面。
  经过20余年的发展,甘孜州的旅游业已暂露头角,旅游业的产业优势已在逐步加强。只要继续利用自己特殊的地理环境及其文化等有利条件,借助独特稀缺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挖掘各种潜在的旅游资源,甘孜州旅游业一定会成为最具优势、最具潜力、最具带动作用的富民产业和战略性支柱产业。
  (本文是四川民族学院(原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办科研项目——“甘孜州旅游发展调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陈建兵,周华.向祖国“最美丽的地方”飞行——康定机场建设之路[N].四川日报,2008年10月21日(第B03版).
[2]夏朝静.甘孜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思考研究[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3(1):13—17 .
[3]肖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我州旅游业发展[N].甘孜日报,2009年6月25日(第A3版).
[4]新疆旅游业发展重点专项规划[R].资源来源:中经专网.党委版:http://party.cei.gov.cn/.

作者简介:陈阳(1978--),四川康定人,四川民族学院院办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