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信息产业经济论文

论阆中古城张飞历史名人旅游资源开发

2015-09-17 11:4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本文从张飞同阆中古城的旅游开发相结合,探讨阆中古城对于张飞历史名人资源开发的现状,以及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对策,旨在促进阆中古城关于张飞历史名人的开发。

关键词:阆中古城历史名人张飞
一、张飞与阆中的渊源
(一)张飞简介
  对于张飞的记载最初来自于西晋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史载:“张飞,字益德,涿郡人也,少与关羽俱事先主。”[1]张飞其实不是一个有勇无谋的粗人而是一个文武全才、外粗内细的儒将。《三国演义》中也阐述了张飞从急躁粗莽到渐知用智的过程,张飞一生中五次用计谋,并且都大获全胜。[3]阆中张飞庙中有,张飞手书的“立马铭”古碑。据说,张飞是三国时期著名书法大家,同时善画美人图。[4]
(二)张飞与阆中结缘
  张飞与阆中结缘于张飞镇守阆中七年的历史。建安十九年,刘备取代刘璋自任益州牧,随即任张飞为巴西郡太守。建安二十六年,张飞为部下所害,葬于阆中,后主刘禅追封其为“桓侯”。张飞驻守阆中期间,采取保境安民的治郡方略,促进了阆中的繁荣,得到了历史的肯定,雍正《四川通志》评价说:“蜀汉张飞以车骑将军守阆中,有保障功。” [5]
二、阆中开发张飞历史名人资源的有利条件
1(一)三国文化的市场基础
  三国文化,狭义上指人们对三国时期进行研究所得到的知识经验,广义上也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三国时期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三国文化表现最形象生动的,莫属于《三国演义》,小说主旨在于“忠孝节义”的文化传统,尤其是义方面极为力宣扬。《三国演义》无论在学术还是影视上,都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掀起了学三国文化的热潮,世界各地游客对三国游的旅游需求不断提升,为阆中进行张飞历史名人资源的开发有了市场基础。
(二)社区居民对张飞的特殊情结
  张飞初为屠夫,有着与平民相同的出身,与刘备、关羽桃园结义质朴真实,其“义气”情节与普通百姓的生活十分接近,极具亲切感;飞戎马一生,其忠义孝弟之性情得到了社会底层民众的共鸣与钦佩;死后又身首异处,给世人以漂零之感,极易引起过着不安定生活人们的同情。[7]阆中人对张飞的特殊情结,为张飞文化的开发提供了以下条件:
(1)丰富的故事题材。关于阆中古城的张飞传说具体的有:张飞之死、张飞御敌护城、张飞破案释怨、张飞佑护农事、张飞擅长书画。这些都是历代阆中人传颂的经典,传颂的故事情节、人物都比较统一,相对来说完整比较高。[6]
(2)提供了具有历史价值张飞遗迹遗物。阆中张飞庙,是现存规模最大的桓侯祠。桓侯祠内存放着三国时期,张飞用丈八蛇矛(兵器)书写的汉八分隶书的书法真迹。保存下来的三国战争时期古驿道、以及张飞大战张郃于瓦口隘的战争遗址。阆中人在张飞身后建造了张飞冢,在坟前塑起了,一座国内庙宇中唯一的文身帝王像:另一座是武身座像。这些遗物遗迹为阆中的张飞历史名人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可视资源。
(3)阆中在三国文化旅游中的地位。阆中古城区西街的张飞庙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桓侯祠,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阆中的三国文化旅游不仅在国内拥有广阔的市场,而且在港、澳、台地区和日韩等国家,也极具影响力,境外媒体多次到阆中拍摄三国旅游线路和张飞庙等遗迹,台湾、澳门的同胞经常会组团来阆中祭拜,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游客还为阆中张飞捐赠黄袍和祭祀用品,朝拜张飞感受灵。
三、阆中关于张飞历史名人的开发现状
(一)阆中张飞历史名人景点开发现状
  阆中对张飞历史名人的景点开发主要是开放了张飞庙。现存桓侯祠是经1987年维修过的一组进三出的四合庭院式明清古建筑,主体中轴布局,南向北。主要组成部分是由山门、敌万楼、左右牌坊、东西厢房、大殿后殿、墓亭、墓冢及墓后园林,占地6000多平米。2011年以前门票价格为全年40元/每人每次,阆中是于2010年12月召开了门票改革会议,做出将张飞庙门票涨至50元的决定,现已经开始实行。[7]
(二)阆中张飞历史名人旅游活动开发现状
  主要有张飞巡城、打更巡城两项大活动。张飞巡城活动大概流程是一队将官高举着“张”字大旗,面具巴人敲打铜锣、跳巴象鼓舞,10多名魁梧的随从将士则护于两侧,张飞身骑一匹高头大马,手持丈八蛇矛开始巡城。打更巡城是两名配备了马灯、铜锣、竹管和蓑衣、斗笠、水靴等道具身着明清时代的服饰的打更人,兵分两路:一路从状元牌坊开始,一路从古城游客接待中心开始,每天晚上一更、二更和三更三次,在古城30多条主要街巷间打更巡城。
(三)阆中张飞旅游商品开发现状
  阆中张飞文化的旅游商品有张飞牛肉、张飞豆干、保宁醋、张飞丝绸等,当地为纪念张飞对阆中贡献以及对阆中人民的爱护,所以很多农产品、手工艺品都以张飞冠名。当地开展旅游业以后,这些都被纳入了旅游商品的行列,作为阆中的特产代表着阆中的张飞文化。
四、阆中对张飞旅游资源开发的不足
(一)对张飞历史名人资源开发意识不高
  阆中对于“张飞”的名人效益认识还仅仅局限于被动接受的局面。现在除了留下为全国人所共知的“三国文化”范畴的文化氛围和一座“汉桓侯祠”,余下就是只有阆中本地老人应象中的“张飞传说”,仅此而已。阆中现在所打造的文化牌就是开放“祖传张飞庙”供人参观游览。
(二)开发表现形式单一
  张飞旅游资源景区内部开发,主要表现载体是以故居、纪念馆和活动旧址等静态的旅游吸引物,且多以图片、文字、实物的陈列形式供游客观览。这些开发方式过于陈旧,只能满足初级观光旅游,不能激发起游客的重游阆的欲望。开发的外部关联性,大多与当地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其他社会人文旅游资源联系不够,呈现出孤立性开发的封闭性特征。
(三)阆中对张飞历史名人的宣传较少
  阆中在对“张飞”旅游品牌的宣传上投入较少,由于阆中对其重视度不够,在阆中对外宣传的经典景点中,与张飞文化相关的张飞庙几乎没有出现。并且阆中在旅游宣传手段上,就比较单一。多为传统的宣传方式,并且传统媒体中对“张飞”旅游的品牌的宣传还较少。网络媒体的利用程度不够,对仅有的历史名人遗址——张飞庙的简介较少。
(四)同质竞争化严重
  作为同处川渝地区的重要旅游景点——阆中张桓侯祠和云阳张飞庙,是自古保下来最完整也最著名的两处张飞庙宇遗迹。阆中桓侯祠同云阳张飞庙,存在抢夺“张飞”的

现象。云阳与阆中相聚甚近,并且云阳张飞庙的主要客源,来自于重庆三峡游,是全国范围的游客,而阆中的主要客源是川渝两地的城镇居民。并且两地互相抢夺三国文化旅游的客源,让整个三国文化旅游出现混乱局势。
五、对于阆中张飞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
(一)提高开发意识
  张飞是三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阆中来说,开发张飞旅游资源,有两大益处:一是出其不意,制敌克胜。首先推出张飞文化,打响张飞文化的口号,推出张飞这个名牌,在全国和世界范围更具有代表性。二是申遗在即,增添筹码。与阆中同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平遥、丽江都相继申遗成功,两大古城的游客接待人数急速增加,并且外国游客所占比例成倍扩大。所以阆中应该在思想上提高对张飞文化的开发意识,重视对张飞现有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开发利用及保护。
(二)表现形式多样化。
   现有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张飞巡城,夜间打更活动,开发形式单一,并且同当地的其他文化艺术没有交融。表现形式多样化的建议有以下几点:
(1)开发现有的民间传说,丰富活动的多样性。阆中古城流传着丰富的张飞动人传奇故事,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张飞民间形象。在桓侯祠内设置表演地,露天舞台为最佳,组建演出队伍对民间故事进行真人演绎。让游客有能穿越回三国,真实、直观的感受。并且在演出中,游客也可以作为客串演员,增加游客的体验性。
(2)开发多种表现手段,与阆中其他文化融合。阆中的其他非物质文化如川北大木偶、川北皮影戏、川北灯戏、川北剪纸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演绎张飞文化的手段,这种既将张飞文化表现的丰富多彩,也让当地内容得到扩充。
(3)开展“张飞庙会”大型祭祀活动。阆中若推出这一文化项目,在国内是属于首创,具有较高的新颖性,足可与广东、南洋等国家和地区在每年5月28日为尊崇“义节圣人”关羽所举行的盛况空前的三牲宴、百猪宴、千鸡宴等万人空巷的赶庙会祭祀活动相映生辉。
(三)加大宣传力度
  目前,对于阆中张飞历史名人旅游宣传力度不够。积极扩大宣传、多手段宣传,是进行张飞文化旅游资源宣传的当务之急。
(1)创建张飞文化旅游论坛。现在随着游客文化水平的提升,网络的发展迅速。游客更喜欢通过网络来了解目的地的文化背景,因此建立网络论坛,让游客在未到阆中时,就感受到张飞文化的魅力。
(2)借势影视宣传。建立张飞影视基地,提炼以张飞为主轴线的电视或电影。《三国演义》被翻拍过很多次,培养了数不胜数的“三国迷”,覆盖整个世界范围,对三国文化的宣传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部影视中,涉及张飞文化的较少,并且不能体现阆中的张飞文化。因此,借助电影电视的影响力,为张飞文化造势。
(四)跨区域合作,取得双赢
  三国文化范围覆盖全国,张飞文化作为三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其覆盖范围也遍布多个地区,它是一个整体性文化,跨区域合作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1)差异互补。云阳与阆中虽然同为张飞历史名人旅游资源,云阳张飞庙是属于三峡旅游的一支,作为长江风景线上最重要的人文景点之一。在某种程度上是三峡长江古文明的象征之一。而阆中桓侯祠代表的是古城文化。所以两者旅游开发的出发点不同,游客在两地旅游时,不会感到有重复的感受。
(2)两地文化连续性的支撑。两地之间不但有“头在云阳,身在阆中”的张飞民俗文化联系,还有古代文人墨客如杜甫等历史名人在两地留下的众多珍贵墨宝:同样两地还有各自的“盐”“醋”饮食文化等等,在这些文化上的延续性,能支撑其两地的合作开发。
参考文献:
   [1] (西晋)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陈倩. 论张飞在阆中的民间形象. [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科学版),2011,2.
[3]张真.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缺少变化辩———以刘备、关羽、张飞为例. [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11,2(27).
[4]史幼波. 阆中人的张飞情结. [J] 西部特稿.
[5]雍正. 四川通志[M].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6.
[6]黄涓. 张飞传说与阆中旅游. [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科学版),2009.
[7]熊梅. 巴蜀现存张飞祠庙考述.[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73).
作者简介:杨成利(1986--),研究生,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规划与开发方向。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