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微观经济学》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而尝试采用“四段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启发式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一、引言
在教学方面,教师讲、学生听、课后做练习作业是传统课堂教学最常见的教学模式,这是一种“灌鸭式”应试教学模式。理论性较强课程的教学应用这种授课模式当然是行得通的,但使用于应用性及实践性较强的的课程教学往往会引起课堂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就算学生能够理解书本中的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但往往无法把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的联系起来,无法感受到学习本课程的现实意义,以至于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更谈不上达到培养创新能力和提高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应该寻求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做好课程教学设计,以提高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本人结合多年来从事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实践,提出了“四段式”教学模式,以期对提高课程教学效果进行有益尝试与探讨。
二、“四段式”教学模式的含义
“四段式”教学模式就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原则,以展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和延伸拓展等四个环节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从教学操作的整个过程来看,包括创设问题情境、协作讨论、理论精讲和回顾反思四个阶段。要求教师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启发探索思路、指导具体解答和理性概括,而要求学生要敢于接受挑战,善于发现问题,不断探究思考讨论并形成新的认知。
“四段式”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创新探索新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达到较快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灵活运用以启发式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同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让学生在知识探究中养成自觉思考与不断探索的习惯,从而达到学生个人的知识建构。
三、四段式教学模式的操作过程示例
下面以讲授“基数效用理论”内容为例,谈谈“四段式”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情境导入
基数效用理论的教学一般需要研究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二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下消费者均衡问题的研究。于是在此阶段先探讨类似以下问题:
如果有个人每天只能安排6小时的复习时间来应对三门课的考试,每天每门课程可以使用的复习时间和相应可能取得的分数如表1所示,问:该生应如何安排每天的复习学习时间以取得最高的总分?
老师给出问题后让学生尝试根据基数效用理论基本知识分析并讨论,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案。
(二)协作讨论
本问题涉及学生考试时间分配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因此引起学生较大的探讨兴趣,大家马上议论开来。
有学生马上提出质疑,认为学生成绩好像跟效用没多大关系。此时,教师当然不能打击理解问题比较浮于表面的学生,否则会破坏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积极性,甚至掐灭和谐课堂的气氛。学生对新问题提出质疑说明学生们还无法把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联系起来。因此,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其所提出的意见是关注的,进一步激发其他学生接着提出自己的看法。
另一学生认为:根据效用的概念及含义可以认为通过花费时间复习功课可以换取成绩,在某种意义来说,成绩也是商品,当然也有效用。而且从表中可以看到复习时间越多分数越高。要想取得更高的成绩必须多花费复习时间。但也有学生提出:好像每一门课分数的增加量越来越少呢,难道效率越来越低了,是否说明效用也在递减呢?针对同学们的问题,老师此时可以介入点拨,引导学生理解效用、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概念。以下为师生对话情景:
老师:是效用递减吗?大家再看看概念再讨论。
学生:效用是对于消费者通过消费或者享受闲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的满足的一个度量,是一种主观感受;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从一定数量的商品和劳务的消费中得到的总的满足;边际效用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新增效用,即总效用的增量。
老师:抽象概念不好理解。举个较通俗易懂的例子:假如给你吃六个包子,你能否从中说出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
学生:吃包子能满足我们的生理需求当然有效用。吃完六个包子得到的总满足量就是总效用。每吃一个带来的满足量就是边际效用。
老师:吃越多越舒服吗?
学生:吃包子时刚开始吃两三个时感觉很好,但吃的个数到一定程度后会越来越不舒服,说明边际效用是在递减,总效用又会如何变化呢。
此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用数学表达式把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关系列出来。总效用是TU=F(Q),而边际效用是MU=dTU/d(Q)。根据数学的相关知识,学生逐渐明白:总效用的导数等于边际效用,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最大;当边际值大于零时,总效用递增,当边际值小于零时,总效用递减。学生终于明白:复习功课时分数的增加量越来越少了。接下来老师总结相关结论,并提出新问题:
老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告诉我们,在其它商品的消费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中所获得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就学习成绩而言,分数的增加加趋是下降的。
学生:从表中可以看出,每门课程复习时间好像与取得的分数成正比。但三门课总的复习时间仅为六小时,且每一门课随投入时间的增加分数的增加量是递减的。
老师:经济学的产生其实就是解决有限资源作合理选择配置以取得最大效益的问题。对本问题来说,就是把有限的六小时复习时间如何进行合理分配以取得到三门课程的最高总分。
学生:难道只要每门课程的边际值等于零,该门课程的分数就最高,总分也是最大呢。
老师:好的,接下来大家计算:时间增加一小时时每门课的成绩增加量(边际效用)。
列出计算结果后,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
学生甲:每门课的边际值一直减小但没有减到零,是否此时就是每门课程的边际值为最小的时候呢?
学生乙:只考虑每门课看来不行,必须综合考虑。
学生丙:是不是三门课程的边际值相等时,总分最高。
老师:大家可以试试看。
学生丙:当三门边际成绩均为9时,总分为76+62+81=219,此时,每天花在经济学、经济数学和英语的时间分别为3小时、2小时和1小时,总时间也正好等于6小时。
学生丙:如果每天花在经济学1小时,经济数学2小时,英语3小时,则总分为56+62+90=208,看来还是三门课程的边际成绩相等时总分最高。
学生丁:当三门课的边际成绩是7时也是一样的,但此时每天花在经济学、经济数学和英语的时间分别为4小时、3小时何2小时,总时间已经超过限定的6小时了。
此时,老师可以提醒学生对问题分析要考虑全面,必须在有限的复习时间下保证三门课程的边际值相等,否则就得调整。
协作讨论环节主要是通过提出现实会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和分析问题。当然,此时学生虽然已经弄懂情境设计的问题解决了,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起点,但还会带有较多的疑惑,老师还需通过重点的理论精讲,使学生的认识高度能达到更高的层次。
(三)理论精讲
老师:刚才大家虽然已经把前面的问题给解决了,但我们必须要探讨在有限的复习时间下为何三门课程的边际成绩相等时总分最高?下面一起来分析这个问题。
在保持商品(x1,x2)的价格(p1,p2)和消费者收入M不变时,消费者应如何合理选择才能取得最大效用问题,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如下:
即消费者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得到相等的边际效用,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时,消费者才能获得最大的效用,这就是达到了消费者均衡状态。对于复习考试问题,由于每天已限定6小时的复习时间,为使三门课程的总分最高,意味着该生花在每一门课程上的最后一小时所带来的成绩增加量相等时,才能取得最高分数。
(四)回顾反思
本环节仍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适当补充的前提下尽量自己完成。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刚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其实,回顾反思阶段不仅要求学生会对所学全部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包括学生从获得知识过程中的体现的心理感受和心得体会。通过回顾反思,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系统和完善,还可以通过学生发言讨论来提高自己语言组织能力,进而学会调控学习行为的能力。
四、开展“四段式”教学模式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注意灵活性
“四段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中,不一定要生搬硬套“四段”来进行,而是更应该根据经济学学科的特点、讲授的具体内容和教学条件以及教师自己的能力、学生的认知素质能力等,在教学方法上进行调整,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有针对性。另外,考核方式也要灵活,可以综合学习过程、作业完成情况和阶段考核等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
(二)教师要注意适时启发引导
实施“四段式”教学模式时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情况,根据教学的目的和内容,合理运用板书图表和多媒体演示等各种教学手段,通过直观丰富的材料展示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和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进行师生间的互动交流,通过巧妙设计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三)“四段式”教学模式应注意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使用
传统教学模式能够在短期内把基本的理论知识集中传授给学生,这是其最大的优点,因此,引入“四段式”教学模式也不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在吸收传统教学模式优点的基础上对新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索,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在“四段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中,四个环节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有机整体。各个环节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纳案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五、结语
进行“四段式”的课程教学模式,既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功底,又要求具备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并能将相关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知识理念,对现今有关经济问题保持较高的关注度和敏感度,不断地从经济实际中寻求适宜用于教学的素材。
总而言之,采用“四段式”的课程教学模式,可以调动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能更好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还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使整个教学活动能始终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作者:张振强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