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统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统计数据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可以为领导决策机构的内部参考提供真实科学的依据,确保各项决策合理并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制定的发展规划也更加符合现实。但目前我国统计部门逐步被边缘化,统计数据不真实或统计效率低下问题严重,人造统计数据屡见不鲜,统计失实的的现象日渐严重。基于此,本文对我国统计质量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统计质量;数据;探析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从宏观上看,经济运行的物价指数(CPI)、国民生产总值(GDP)的统计指标成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修订的重要依据,也是社会公众所密切关注的数据和指标;从微观上看,单位、部门内部的人事、劳资、科技情报等基础数据,可以提高本单位基础信息水平,为单位和部门制定发展规划提供重要而详实的基础数据依据。但目前我国统计部门逐步被边缘化,统计数据不真实或统计效率低下问题严重,人造统计数据屡见不鲜,统计失实的的现象日渐严重。和发达国家精确统计还存在较大距离,统计工作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不明显,已经严重影响到统计行业的社会公信力。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诚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诚信体系,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对统计工作而言,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既是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又是新时期国家对行业提出的工作目标。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对现阶段统计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提高统计质量进行了探析,以期共同商榷。
一、 统计质量概述
统计质量简而言之就是确保统计工作所采集的数据和统计分析报告真实、客观、完整而进行必要的控制手段。统计工作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对纷繁复杂的统计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并进行适当的修正,进而可以得出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或一个部门一定时期的基础资料,统计工作要涉及到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统计前要进行统计口径归类、统计指标解释、统计具体数据的确定以及统计时间的统一,需要进行一定的市场调研和人员培训,可以说统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统计工作如此重要,那么也就决定了统计质量的重要性,如果统计质量不高,出现了重大偏差,不但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影响到国家的宏观决策,影响到部门统计资料的运用,导致宏观决策不准确或单位、部门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失实,一些新的建议和设想就失去了实证的支撑,各项管理运行就将如空中楼阁,虚而不实,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从统计的功能上看,应做到数据准确性和统计科学性的有效整合,以确保统计质量的持续提高,要减少人为和自然的误差,确保统计数据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为领导决策机构的内部参考提供真实科学的依据,确保各项决策合理并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制定的发展规划也更加符合现实。
二、 统计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领导和统计人员质量意识淡薄
由于统计工作并不进行价值的创造,只是一种基础性工作,导致单位领导对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单位的统计部门都属于弱势部门,其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单位重视财务工作而轻视统计工作,很多单位在人员配备时能基本保证财务工作需要,而统计工作很少建立专门的部门,在具体统计时往往根据归口原则进行分配,人员工资统计一般交由财务或人力资源部门负责,而干部工作主要较由政工部门或人力资源部门负责,而经营上的统计工作交由具体的经营部门负责。这样就导致统计资源的不能充分整合,导致统计工作效率低下,进而影响到统计质量的提高。二是对统计工作重要性认识上存在偏差。由于单位领导对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高,进而也影响到统计人员对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认识,统计人员责任感不强,不认真执行统计制度,填报的报表不规范,随意性大,甚至出现了人为编造统计数据的极端现象。例如:在劳动工资统计上,很多统计人员认为这些工资都是财务上已经发放的,可以直接从财务上采集,而对一些其他数据,基本是按照单位台帐进行登记,而很少进行核对,数据的钩稽关系不强,甚至是人为的编制钩稽关系,凑数据现象比较明显,更鲜于利用统计数据进行科学处理后充当预测职能,更没有把劳动工资统计做为企业管理的工具,没有真正使劳动工资统计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导致统计质量工作始终难以有效提高,其工作的可持续性难以保证。
2、统计基础工作薄弱
统计工作简而言之,就是对基础的数据资料进行汇总,其基础工作好坏不但决定了统计效率的高低,更会影响统计工作的质量水平,当前,一些单位统计台账、原始资料不全,统计基础工作薄弱,往往在阶段性统计工作时,为了按时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在时间压力面前,不得不进行人为编造数据。比如在经济普查工作中,有些数据单位根本就没有进行日常统计,统计人员往往随意采集数据或由临时人员代填,导致数据往往和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另一方面,是统计部门多属于临时机构,单位在归类统计的情况下,考虑到人员问题一般不设立专门的统计部门,在进行综合性统计时,往往是临时安排人员进行培训学习,非统计专业人员多,而具有统计专业背景的基本很少,这样就导致统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甚至对《统计法》具体内容都不了解,对统计专门术语基本不了解,缺乏必要的统计科学方法,而且工作的连续性不高,人员的不稳定导致工作的衔接性差,进而影响到统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3、统计手段落后
目前,统计工作还主要停留在计算机简单的录入和汇总工作,数据的信息化采集和智能化管理应用程度不高,在统计信息化建设方面上比较落后。一是网上直报还没有普及,电子统计表格还没有完全代替纸质表格,造成基层统计人力、物力的浪费;二是报表处理程序审核、汇总等环节不够严密,数据没有进行智能化管理,只能在汇总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汇总方法单调,难以进行深加工,使审核程序复杂化,对统计对象缺乏有效监控。
三、对提高统计工作质量的对策思考
1、提高领导和统计人员对统计
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加大对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统计人员的法律意识,确保《统计法》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强化单位内部执行统计制度意识,确保填报的报表规范和数据的真实性。同时国家在宏观上加强统计行政执法力度,对证据确凿的统计违法行为,要坚决依法严惩,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通过法律的手段确保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促进单位领导和统计人员的统计责任意识的不断提高,不断优化统计工作环境,排除外界对统计工作的干扰和影响。
2、不断提高单位统计基础工作水平
要建立健全统计机构建设,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都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统计机构,但企事业单位由于非强制性而鲜于建立必要的机构,所以国家应该从提高统计质量强制性要求方面来促进企事业单位建立相应的统计机构,对于有条件的应该建立独立的统计部门,并明确其工作职责,将企事单位的人事、工资、干部统计以及生产统计都交由其统一负责,通过专门的部门为统计质量的不断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对于单位规模较小或统计工作量少的,可以不进行专门的统计部门的设立,但要配备专职的统计人员,在归口管理的情况下,各部门统计的数据交由专职的统计人员进行处理,以解决各部门统计兼职人员水平不高以及人员流动性带来的统计原始资料无法有效保管的问题。三是建立健全单位的统计台帐,要实行规范化管理,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和要求。要把统计工作涉及的各个环节包括信息源点,都纳入到质量保证体系之中,同时要充分运用运算检验、逻辑检验、关系检验和法制检验等一系列检验手段,形成有效的统计质量体系。要建立统计资料的档案管理制度,建立专门的电子和纸质档案,并向全电子档案过度,不断可以健全单位统计数据的基础工作,而且可以通过索引、分类统计等方法来提高统计的效率,进而不断提高统计工作质量。
3、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步伐
目前,我国信息化运用总体水平不高,在统计工作方面开展不足,人力、物力上还没有进行有效的精简,所以,应重视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武装统计部门,加快统计信息网络建设,同时通过智能化软件的开发可以快速的进行检索、查询和发馈,提高工作效率,使统计资源得以高效高质的开发利用,并可实现“一源多用、信息共享”,这也有利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参考文献:
[1]邵兰英李晓静.浅论统计质量对统计的重要性[J].现代制作技术与装备,2010,(2)
[2]刘玉琼,曹向兰.构建统计信息质量长效机制[J].企业导报,2009(12)
[3]王桂菊,贾玉荣.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统计信息质量[J].辽宁经济,2008(10)
[4]马建堂.要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公信力[J].时代经贸,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