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改良是方山县肉牛繁育工作的基础,可引导山区农民大力发展基础母牛养殖,生产优质肉牛,显著提高养牛户的经济效益,对农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前,方山县为加大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把黄牛改良体系的有效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确保黄牛改良的科技含量,大力推进良种肉牛培育和改良技术,增强了服务功能。近年来全县黄牛改良年平均收入约2000万元,平均每户可增加约1万元收入,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同时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方山县黄牛改良基本情况
1.1 方山县黄牛改良发展现状
方山县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中段西侧,总面积1434.1平方公里,县辖5镇2乡,169个行政村,1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万,全县养牛的行政村有120个,养牛户2005个,牛存栏12845头,其中能繁母牛存栏8638头,占到存栏数的67.25%,有后备母牛2056头,年出栏7543头。主要采用同期发情技术,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对本地黄牛进行繁殖,取缔杂种公畜配种,提高肉牛生产经济效益,年平均完成黄牛改良5000头,成功繁育犊牛4700头,受胎率达94%以上,犊牛体格大,体重在40公斤以上,肉用体型好,生长发育快,近年来全县黄牛改良年平均收入约2000万元,平均每户可增加约1万元收入,经济效益很明显,受到广大农民的一致认可和好评,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 方山县黄牛改良的工作重点
黄牛改良以西门达尔、夏洛莱、金色阿奎丹等品种为父本,对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改良后代进行育肥为主。健全黄牛改良档案,包括电子、纸质。人工授精员在工作中认真填写黄牛改良信息,及时掌握和通报每月黄牛改良进展情况。不断完善县、乡配种网络服务体系建设,方山县畜牧兽医局负责辖区内冻精、液氮的分发和配送,乡镇兽医站负责品种改良和监管,包括养殖场小区改良点和个体改良点,并结合各项规章制度,配种人员持证上岗,配种记录规范、设备齐全,能繁母牛档案健全。
1.3 黄牛改良保障措施
县、乡两级政府成立黄牛良种繁育推广体系项目领导组,分工明确,层层签订责任状,把此项工作纳入考核各级领导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并列入年终考核评比的条件之一。同时,大力宣传黄牛改良的优越性,用广告、标语、幻灯、录像、电视、广播等形式,真正提高养牛户对黄牛改良的思想认识。要求政府保数量,业务部门保质量,以村定改良员,以改良员定任务,县级负责黄牛改良补助到养殖户,年终一次兑现。土劣种公牛是妨碍黄牛改良工作的一大阻力,出台了限制饲养土劣种公牛的政策,畜牧部门定期检查落实各乡村饲养公牛的品种、数量及其档案,并造册登记,对不合格的一律淘汰,经鉴定合格的要实行严格管理,作为黄牛改良工作结束后,为补充配种的公牛之用。
为确保黄牛改良工作顺利实施,各级畜牧主管部门要以《畜牧法》及《种畜禽管理条例》为法律依据,制定优惠政策,争取专项资金,完善体系建设,加强督查和管理。通过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出台优惠政策、提升养牛积极性,配置设备、强化硬件投入,淘汰劣质公牛、保障冷配质量等措施,拓实黄牛改良基础,提高改良效果,切实把晋西牛的品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 黄牛改良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1 黄牛改良在方山县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方山县是一个黄牛改良大县,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技术改良员深入养牛户进行改良,年平均改良本地黄牛5000头,第二年产活改良牛犊4700头,每头改良牛犊比当地牛犊最低多卖4500元以上,按最低4500元计,年总收入2115万元,除去投资,增收大约可达2000万元,每户可增加约1万元收入,效益非常可观。做成方山县黄牛改良品种品牌,建立了黄牛改良生产基地,增强了农业市场的活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渐渐地成为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和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力量。
2.2 黄牛改良是方山县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
方山县年平均改良黄牛5000头。同时,将带动全县科学养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无公害牛肉,推进肉牛产业化进程。黄牛品种得到改良开发,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带动广大农户脱贫致富,社会效益显著。随着养牛和养牛小区的建设及规模扩大,饲草、饲料的增加,质量的提高,秸秆的过腹还田,提高了秸秆的利用率。缓解冬季草畜矛盾,提倡圈养,使天然草场得到恢复,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态平衡。
2.3 黄牛改良是方山县农业经济实现创新式发展的动力源
经过一系列的杂交,杂种牛兼具了本地牛与国外优良品种的优势,其体形巨大,具备良好的发育性,也有利于日常的粗放管理,具备良好的抗病性,很好的适应了晋西区域的自然生存条件。但晋西黄牛毕竟不是专用肉牛品种,其整体生产性能与世界优良品种还有一定差距。当前,牛肉市场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牛的品种、繁育体系和科学饲养管理方法的竞争。因此,应当在晋西牛现有品种的基础上,加以适当改良,给其创造充分显示肉用性能的环境条件,提高晋西牛的经济效益,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 方山县黄牛改良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分析
3.1 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导致技术推广难度大
方山县地处边远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畜牧生产条件落后。全县养殖规模化程度不高,养牛户居住分散,技术改良人员来回奔走,劳动强度大。农民素质偏低,对畜牧科技知识接受能力差,加大了推广难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牛肉的价格不断的上涨,农户为追求短期利润,竭泽而渔,甚至出现大规模的黄牛出售情况,而黄牛饲养需要一定饲养周期,没有牛源,根本谈不上对黄牛的有效改良。
3.2 黄牛改良体系不健全
黄牛养殖规模化程度不高、实力不强,改良技术员和资金投入相对不足,育种及其配套技术能力较弱,改良目标过于重视眼前利益,缺少长远规划。对动物疫病防治重视程度不够,资金紧张,而导致其黄牛改良工作的中止;或者由于相关人员的技术不到位,出现了黄牛品种的随意杂交情况;或者由于对冷配技术人员培训力度不大,种种因素限制了肉牛品种改良工作的有效开展。
3.3 地方黄牛品种与推广体系不健全
在引进国外优良品种的同时,无合理选择性,盲目育种,不但没有选育好本地品种,反而加强了对本地品种的破坏,部分当地品种正在逐步退化,对本地原有的黄牛品种资源保护程度不高。在黄牛改良环节中,冷配的应用技术模块是阻碍其进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之一。包括受冻精液氮的技术问题、优质精液来源问题以及受精点的分布等因素的影响。
3.4 生产性能测定体系不完善
养牛场生产性能测定条件与技术难以满足现代育种的需求,测定的规范性、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不高。新品种审定要求的测定群体规模较小,不能全面准确反映品种质量和生产性能。
3.5 改良员人员年龄结构老化严重,后备年轻人员不足
全县改良员人员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常年不分昼夜、刮风下雨在外奔波,又无工资保障,后备年轻人队伍参与积极性不高。
4 结 语
黄牛改良生产周期短、见效快,开发前景广阔。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资源基础、技术服务是保证的。具有显著的农业经济效益,通过黄牛改良,每个养牛户年平均纯收入可达1万元。显著提高养牛户的经济效益,对农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刘唤成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