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农业是一个极为特殊的行业,其基本特点是动植物的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相互交织。农业会计是以农业企业(含集体经济组织,下同)为会计主体的一种行业会计,它是对有生命的生物资产的相互转化、收获、管理活动的核算。一方面,与工业企业会计相比,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内容具有多样性。农业企业经营,往往涉及农、林、牧、渔、工、商、运、建、服等多种行业,这要求会计核算既要满足企业综合管理的需要,又要适应多种行业生产经营的特点。而不同明细行业的生产对象在生命特征、生产周期、生产工艺等方面又具有显着的不同。另一方面,农业企业的管理体制更具复杂性。农业企业往往实行分层经营的管理体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也相应地建立起了统一经营的生产和服务组织;农村乡镇企业的体制更是灵活多样。这种经营对象的特殊性与管理体制的多样性表明农业会计核算的特殊要求。可见,农业会计人才的作用并不是一般的通用型会计人才所能完全取代的,通过专门的农业会计教育实现加强农业会计专门人才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1加强农业会计教育的意义
首先,加强农业会计教育是农业企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进步,加之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我国农业企业也将会有更快发展。目前,我国沪深两市共有农业类上市公司68家,总资产规模达1094亿元,总股本约为213亿股,农业类上市公司已成为证券市场上的一个重要板块。近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发展农业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四年锁定“三农”。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由此可见,无论是上市的大型农业企业,还是分布在广大农村的中小农业企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机遇。农业企业的大发展必将产生对农业会计人才的巨大需求(包括质量需求和数量需求)。
其次,加强农业会计教育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科学管理的需要。
据农业部今年在济南召开的第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介绍,目前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15万多个。农业部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数为3878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5.6%。这些合作经济组织广泛开展“产、力卩、销”综合服务、技术信息服务、运销服务、加工服务、仓储服务等开展其他服务,极大地促进了农民成员收入的普遍提高。而胡锦涛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专门提出了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这对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和发展意义深远。在如此大好的政治与经济背景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必然会加快步伐,进行科学的经营和管理。这也就产生了对农业会计人才的更高需求。
再次,加强农业会计教育是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的需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中办发[2004]17号),对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和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文件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和财务管理工作、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认真履行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职能、做好农村财会人员培训工作、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切实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和财务管理工作的领导。意见不但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还特别强调了要加强农村财会人员的培训工作,这是对加强农业会计教育的最直接要求。
最后,加强农业会计教育是全面推行新会计制度、新会计准则的需要。
近些年来,我国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涉农会计制度,我国农业会计制度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制度主要包括1993年印发的《农业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印发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制度》及2006年发布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制度〉补充规定》、2004年印发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及《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2006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等。这一系列涉农会计制度的建设是对我国农业企业发展及各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经营管理的制度保障。然而,由于涉农会计人才教育与培养工作的极度落后甚至是缺失状况,致使这些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制度的保障和引导作用被弱化,影响了农业企业及农业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效益。
2我国农业会计教育现状的不足
会计学作为一种有效参与经济管理的应用学科,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会计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非常迅速,为国家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有关农业会计人才的培养却表现得停滞不前甚至是倒退。尤其是农业类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发生偏移,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安排不尽合理,不能充分发挥出“以农为优势”的良好条件和优势,不能培养出具有“农业特色”的会计专门人才。这不仅严重制约着农业院校会计教育水平的真正提高,也影响了我国会计教育事业的不平衡发展,更导致了农业会计人才的供给不足。具体而言,我国当前的农业会计教育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大多农业院校放弃了对农业会计专门人才的培养
首先,在1998年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2004年版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均未设置农业会计、农业企业管理、农业企业财务管理之类的专业。比较靠近的专业只有农业经济管理(本、专科)、农村行政管理(专科)等专业。相应地,农业院校也不再开设这些本、专科专业了。近十多年来,无论是制度设计上,还是农业院校的主观上,都放弃了对农业会计人才的培养。农业院校纷纷转而参与到与其他财经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竞争之中。其实,失去了“农业特色”这一优势的会计专业,在会计人才的培养上与其他的财经院校竞争,显然是很艰难的。
2.2专业课程设置漠视了农业企业对会计人才的特殊需求
无论是农业院校、还是那些非农业院校,基本上放弃了对农业会计课程的建设。就以现存的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为例,大多数院校已取消了《农业会计》或类似名称的课程,并由《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取代。目前的图书市场上,也很难看到《农业会计学》这种专门教材了,偶尔看到几本,也大多打着农业的旗号,不见农业“特色”。笔者通过网上搜索,只查到山东农业大学、西北农林大学等少数几所农业院校开设了《农业会计》或类似名称的课程。因此,高等院校中的农业会计教育内容是越来越稀少,能适应农业的会计专门人才的供应也是越来越趋近于零了。
2.3现有的农业会计课程教学与实践脱节严重
农业产品的生产与加工与一般工业品的生产加工有显着不同。作为反映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会计工作者,必须熟悉农业生产过程与价值运动规律,否则就难以判断农业生产中价值运动的经济实质,不能合理地反映经济单位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当前,我国各院校注重通用型会计专业课程的建设,淡化了特殊行业对专业人才的特殊要求,在提高学生对特殊行业生产经营活动等客观事物的了解和认识方面的教育有明显偏废。这种脱离实践的纯理论教学导致学生只会做书本里的练习,却不能胜任农场里的会计,他们普遍缺乏用会计的语言对所观察到的农业生产活动与结果进行准确反映的能力。
2.4农业会计从业人员后续教育的不足
有关调查表明,农业企业会计人员曾接受过半年以上专业教育或培训的仅有80%,有5%的部分从未接受过任何会计教育或培训。尤其是县、乡、村中的一些小企业及广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会计人员,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来自本村村民或家庭成员,并以初高中生为主,原先根本没有接受过任何会计专业教育。他们的记账技术大都是通过传统的“学徒”方式获得。虽然各级农经管理部门也会组织一些会计岗位培训,但由于这些“财务”人员往往具有“年龄高、学历低”的特点,接受能力有限,培训效果也很不理想。而培训工作本身也往往无规律性,经常是为应付检查而流于形式。各级财政部门虽然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较为重视,并经常性地开展后续教育工作,但针对农业企业及村级经济组织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或以农业生产为内容的相关后续教育却几乎没有。
3对加强农业会计教育的几点思考
3.1鼓励农业院校开展农业会计专业建设
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企业的大发展,农业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会计人才也将越来越具有吸引力。相应地,普通会计人才的培养与就业在近些年来一直处于明显的供过于求的矛盾之中。各院校只有将自己的会计专业办出特色,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高、精、专需求。尤其是各农业院校,更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办学优势与特色,认清当前我国对农业会计人才的巨大需求与潜在市场,大力开办和加强农业会计专业建设,制订合理的农业会计专业培养计划和设置合理的农业会计专业课程。这既是其会计专业办学的一条有效出路,也符合我国“三农”事业发展对会计教育的客观需求。因此,建议教育部在本、专科层次中增设“农业会计”或相关专业,鼓励农业院校开展农业会计教育。
3.2在相关专业教学计划中加入农业会计教学内容
一是要加强农业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由于近些年来我国的会计制度建设打破了过去按行业划分的旧例,高校的会计专业与课程建设也淡化了行业会计的界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迅速,工业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一直是主要需求。为迎合市场需求,工业企业一直是我国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主要素材或研宄对象。因此,加强农业会计教育,可以考虑在现有会计学、农业经济管理、乡镇企业管理、农村行政管理等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增设《农业会计》、《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等专业课程或开设《农业会计专题》作为补充,加强相关专业教学中的农业会计内容,使现有相关专业的学生能适合农业生产与管理的特殊要求。二是要加强有关农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知识的专业基础课程建设(如《农学概论》),使学生对农业生产与经营管理有必要的了解和认识,帮助他们提高对农业生产中价值运动的理解能力,这对于提高农业会计教学的有效性是极为重要的。
3.3认真做好农业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
农业生产涉及农、林、牧、渔、禽、畜等的种植、养殖及其加工等内容。农业生产中的价值运动过程与一般工业生产相比有着显着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因此,只有加强农业会计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环节,才能最终提升农业会计教学的质量,实现农业会计教学的目标。在农业会计专业课程及相关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有亲临生产现场参观和考察农业生产过(流)程,充分认识农业生产中的自然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属性,增强对农业生产中的价值运动的感性认识,以确保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客观性与有用性要求。
3.4改进现有会计资格的考试内容
改革我国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可以考虑根据不同行业会计核算的不同特点与内容,分行业命题考试或在相关科目的考试中按行业特点分设特定的模块,分行业答题。现行不分行业命题考试的做法不利于将职称考试与实际工作内容相联系,不利于促进不同行业的会计从业人员提升其在本职工作中所需理论与技能的真正提高,即缺乏针对性。比如,我国外贸会计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就是由“国际贸易理论基础”和“外贸会计实务”两门组成。这种做法既有利于促进外贸会计人才的培养,也有助于选拔专业对口、具有专门胜任能力的会计从业人员,是值得提倡和推广的。
3.5加强农业会计的职业教育
对农业企业会计人才的培养除了高校管理与评价的教育外,还应加强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除了制度原因外,高校逐渐淡出农业会计人才的培养与教育,就是因为农业企业及农村对高级会计人才的吸引力低。本科院校的毕业生中愿意到农村或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的十分有限。为缓解当前我国农业与农村发展对农业会计人才的需求,通过中、高等职业学校大力开展农业会计人才的教育与培训,是很现实的选择。
3.6加强农业会计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
近些年来,农业会计制度建设成绩显着,一大批涉农会计制度发布实施。但中小农业企业的会计人才队伍素质相对偏低,接受的后续教育缺乏针对性。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会人员所接受的后续教育更少。新会计制度的发布,对农业会计从业人员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农业企业、县乡财政部门、农经管理部门应针对农业会计的特点,切实办好涉农财会人员的培训,使培训更规范化、实用化、经常化,给农业财会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
总之,农业生产与加工对象的特殊性及农业经济组织的复杂性决定了农业会计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农业会计人才并不是一般的通用型会计人才所能简单替代的,这决定了农业会计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政府与社会对“三农”问题的关注给我国农业企业及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带来机遇,而发展农业企业与农村经济组织又需要通晓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组织运作知识的农业会计专门人才,这表明农业会计教育是有市场前景的。农业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求决定了农业院校具有开展农业会计教育的独特优势,农业院校的相关专业必须办出农业特色才更有竞争力,发展农业会计教育正是农业院校相关专业生存与发展的突破口。因此,由农业院校开展农业会计教育是最佳选择。
作者:林斌,郑娟娟(1江西农业大学经贸学院江西南昌330045;2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