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非理性行为的不断强化,引起了生态环境恶化的日益加剧。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给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保护人类生态环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发展低碳农业经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人类应对气候“大变脸”的根本途径。目前,在我国各地农村推广应用的低碳农业模式已呈现出了显着优势,但与之相匹配的必要条件仍然不足:在我国,小农分布的农业特点不利于低碳农业的规模化发展;财政投入不足阻碍了节能、节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技术上的局限性影响了低碳农业的推广和应用;收益不足,无法调动农民发展低碳农业的积极性。研究发现,利用产业化形式来实现低碳化可以有效促进低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产业化有利于形成低碳农业规模效应
从目前的生产方式来看,我国的低碳农业虽然前景广阔,但距离“低碳”的标准还有很大的距离。现代农业追求的是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农业,低碳农业更加需要规模经济的支持。但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的农业生产仍以小农的生产系统为基础,缺乏根本的竞争优势,与国外规模化的农业结构相比,当前我国的农业生产还比较分散,农副产品的商品化很低,生产成本、交易成本等附加值却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发展我国的低碳农业并不仅仅是要减少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有害品的投入,更重要的是要打破我国低碳农业规模化发展的制约。低碳农业不是“单打独斗”,也不是凭借一两个农户或一两个种植园就可以实现的,只有依靠土地使用者之间的大范围合作,才能保证在大面积的土地上,按照同等条件实施低碳生产,从而避免低碳农业的生产环境受到周围化学农业生产环境的干扰和影响。同时,低碳农业生产模式还要求各地能因地制宜地根据当地情况来对可利用的生态环境进行循环利用,这也需要发挥低碳农业的规模效应对生产技术进行大规模地研发和创新。
发挥低碳农业的规模效应需要以产业化为依托,以产业化形式来实现低碳化有利于在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共同作用下来发展低碳经济。产业化将生产、经营、服务融为一体。通过产业化经营可以将弱小分散的农户整合起来、将大量的土地集中起来,大规模地进行低碳农业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这就是所谓的农业产业的横向一体化。同时,产业化经营的另一大潜在优势就是对先进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产业化经营促成了低碳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只有规模化生产,才有可能更广泛地利用生产技术,改进生产技术,为低碳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二、产业化有利于开拓低碳农业广阔市场
农业是第一产业,也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工业化农业的发展是以投入大量的物质和能源为标志,在促进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能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调等严重的社会问题。“低碳”理念下的农业生产,修正了以高投入、高能耗换取高产出的农业发展思路,将“三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作为最高标准。低碳农业是节约型农业、效益型农业,是要以最少的物质投入,获取全社会最大的产出效益。在农村发展低碳农业不是赶潮流,而是要在科技的不断扶持下,加大各种资源要素的投入,以点带面,最终形成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在我国,农业属于弱势、低效的产业,土地小规模分散经营体制,使得分到农户手中的田地较少,根本不够养家糊口,很多农户忙着外出打工,对农业的绿色低碳带来的效益丝毫不感兴趣。因此,实现低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有技术的支撑、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更加需要有产业化的运作,使低碳农业与市场充分结合。
农业产业化运用现代化的经营管理,在农业产业内部及其他产业之间建立起各具特色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比如,采用“公司+农户”的形式,农户按照低碳农业模式进行生产,公司则为农户提供包括品种、资金、技术、信息、生产管理、产品深加工、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的服务,通过这种产业化的组织方式可以架起低碳农业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从事低碳农业生产的后顾之忧。低碳农业不能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产业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才更有利于低碳农业的广泛推广和应用。比如,有机蔬菜产业就属于生态农业和低碳农业的生产模式,但如果不实现产业化,也很难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因此,只有农业产业化才能提供低碳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广阔市场。
三、产业化可以有效实现低碳农业节能减排
联合国食品权特别报告员奥利维埃·德舒特在一份纪念世界粮食日的声明中说:“目前的农业发展状况……威胁着我们的子孙后代为自己提供食物的能力。如果我们希望明年还庆祝世界粮食日的话,就亟须进行根本改变。”当前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同样岌岌可危,就现状看来,在我国农业生产中能源浪费和污染排放同时并存,并且情况日趋严重。据专家测算,目前我国每年花费的使用量高达4,700万吨,而利用率仅为35%左右;农药使用量为140多万吨,利用率仅为30%左右;灌溉用水效率仅为45%;大量畜禽粪便没有得到资源化利用,利用率较低,对水体污染影响巨大。高污染、高排量的农业生产模式,已使我们付出了沉重代价,如天津、山西、甘肃等地玉米的显着减产,辽宁、湖北、湖南等地小麦的歉收。在我国,农业的节能减排刻不容缓。发展低碳农业是推进农业节能减排的根本途径。发展低碳农业经济可以通过合理有效地使用化肥、节水灌溉、秸秆还田、使用沼气、科学育种、健康养殖等。
以上诸多措施,需要现代化技术作为支持。目前,在我国节能减排领域缺乏的不是技术,而是如何让技术得到推广。比如,科学的育种技术如何让农民了解、秸秆还田技术如何在农村地区大面积的应用、如何筹集资金让家家户户都使用上沼气等,这些问题都可以依靠产业化来解决,农业产业化通过包括生产、管理、营销等手段在内的市场化运作,将各种节能减排技术最大限度地进行推广,从而更有效地实现低碳农业的节能减排。四、低碳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政府支持低碳农业就是要在农业系统中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实现农业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开展低碳农业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也是一次深刻的经济产业和社会观念的革命。目前,在我国发展低碳农业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和小规模、小区域的实验阶段,还没有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在现实中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在一些地方,基本上走的还是传统的农业化发展道路,是一种非低碳的模式,其最大的弊端是粗放发展和分散经营,非循环性特征依然显着,具体表现是:过于分散的耕作和经营方式使农业机械化、集约化运作无法顺利进行;农户各自为战不成规模,很难抵御市场风险;资源利用效率低,能源、原材料、水资源等消耗高;长期使用农药、肥料,使得农业生产过分依赖现代工业等。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低碳农业减排的碳汇补偿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对接;另一方面在于社会对低碳农业、低碳减排施肥的重视程度不够,农民对低碳农业的生态效益、产品质量效益的认识不充分。低碳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需地方政府给予资金、技术、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与引导。但目前在调动地方政府发展低碳农业的积极性问题上,一直未能引起相关方面的足够重视。实际上,一些地方政府对发展低碳农业的积极性比农民还要低,这对低碳农业生产的近期和长期发展都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发展低碳农业首先要调动起地方政府的积极性,通过地方政府的积极扶持来引起低碳农业的良性发展和不断推进。
低碳农业产业化比农户的“单枪匹马”更能左右地方政府的决策。在地方行政区域范围内,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作为一个集体的利益代表,更容易唤起集体行动的力量,也更容易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增强对地方政府的影响,而分散的农户就像一盘散沙,很难统一起来,也很难形成集体力量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充分利用集体效应,以产业化形式发展低碳农业,可以有效引起地方政府对低碳农业的扶持。通过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统筹各区域的发展优势,因势利导,从财力、物力、人力等各个方面加强对低碳农业发展的支持,使低碳农业真正成为带动当地农业发展、农民致富、造福子孙后代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
作者: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