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近年来日渐兴盛,成为农业与生产加工业、运输业、服务业、旅游业结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然而全国各地的休闲农业在发展中普遍存在产品同质、休闲项目雷同、服务水平低下等问题,导致客源分流、竞争力降低、难以实现持续发展。本文选择天津作为研究范围,结合天津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实际,设计休闲农业产品体系。以期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一、休闲农业发展瓶颈
为了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相融合,国内各地各级政府都将休闲农业作为重点发展,并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国民对生活质量的高要求、对优质自然环境的偏好促使休闲农业的需求市场快速壮大。在此背景下休闲农业日渐兴盛,成为农业与生产加工业、运输业、服务业、旅游业结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天津地区休闲农业的产业规模近几年不断扩大。据“十三五”天津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研究:
1)2011年,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810万人,直接收入5亿元,综合收入15.7亿元,直接从业人员3.18万人,带动就业人口17.5万人。
2)2012年,全市旅游特色村点达到200个,乡村旅游经营户2358家,其中星级示范户1428家,接待游客数量超过1000万人次,从业人员4万人,带动就业人口超过20万人,综合收入超过20亿元。
3)2013年,接待游客数量超过1213万人次;实现直接收入7.6亿元,实现农副产品销售及旅游综合收入26.3亿元,比2012年增长31.5%以上。开发特色农业节庆活动10余项,每年吸引国内外游客近1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500万元。
4)2014年,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户达到2510家,其中星级示范户1428家,直接从业人员超过5.28万人,带动农民就业人数26.1万人,接待游客1473万人次,实现直接收入10.5亿元,实现农副产品销售及旅游综合收入39.6亿。
自2011年来,年接待人次和综合收入增长速度达到30%左右,如图1和图2所示。国内休闲农业发展起步较早的其他城市如北京、上海、成都和重庆等城市成绩更是斐然。然而全国各地的休闲农业在发展中普遍存在产品同质、休闲项目雷同、服务水平低下等问题,导致客源分流、竞争力降低、难以实现持续发展。
如何破解上述难题,带领我国休闲农业走出发展瓶颈?
在休闲农业产品体系设计中体现设计者的人文关怀,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此,本文选择天津作为研究范围,结合天津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实际,设计了休闲农业产品体系。以期为休闲农业的长效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二、休闲农业产品体系设计
目前天津地区休闲农业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主要有以大集团、大公司投入为主的庄园休闲度假型产业模式,如武清区君利现代农业示范园;以当地政府和村民集体投入为主的山水村落型产业模式,如东丽区华明新市镇;以村集体或村民合作组织投入为主的设施农业观光型产业模式,如滨海新区大港沙井子三村的四季田园;以一家一户投入为主的单一经济体农家乐型产业模式,如蓟县郭家沟;以民间资本投入为主的文化传承与娱乐体验型产业模式,如蓟县桃花村。本文设计的产品体系适用于以上五种模式。
(一)绿色餐饮产品设计
以地方性特色餐饮为主要内容,间杂垂钓、棋牌、品茗等活动内容的点状或带状式服务接待型休闲农业产品。这类产品是休闲农业中较为低端却最为主要的一类产品。人们选择农家饭的原因基本可以归为以下几种:山清水秀,空气新鲜,在城里工作累了,可以到农村休闲娱乐,进入大自然,放松心情,缓解疲劳与工作压力;农家饭食材新鲜、污染少、味道好、口味香、价格公道;感受农村的乡风民俗,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朋友间可以找一个共同目的去乡村休闲,加深朋友、同事间感情。
在分析农家饭受追捧的原因的基础上,依托天津地区农产品发展特色乡村料理系列:风味小吃系列、药膳养生系列、野味品鲜系列、新奇特佳肴系列。
在就餐环境上解决休闲农业发展中的同质现象,将餐饮、赏景、怡情结合一体;在就餐过程中加强席间服务工作,通过讲解服务将历史、文化、养生等话题融入其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升菜品层次。
(二)度假住宿产品设计
休闲农业开发项目的建设应强调植被覆盖率,不要一味追求“钢筋水泥”的现代化建筑,造景材料就地取材、多采用原生态木石。因此我们的民宿建筑不同于传统的饭店旅馆,不以高级奢华的设施取胜,但它能让人体验当地风情与田园生活,主要包括农家民宿和休闲农庄两种类型。农家民宿以原有的私宅改建即可,指利用自有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以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建筑材料以石头、青砖、木头为主,以家庭业方式经营,提供游客乡野生活的住宿处所。天津农家民宿可以细化为农家院、渔家院、旅游特色村这三种发展形式,一般都是依托旅游观光景点、历史文化村镇而产生的,数量众多,但分布较为集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蓟县的郭家沟农家乐。随着天津农业主题公园、休闲(观光)农业园区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休闲农庄在住宿环节基于原来的功能产品在服务质量、设施水平和舒适程度等方面进行提升,利用乡村良好的自然景观、优良的生态系统及相对完善的服务设施体系与商务度假、企业或私人庄园相结合,构建具有乡村风情、乡土气息、地方文化氛围的乡村度假地。休闲农庄以西青杨柳青庄园和水高庄为典型代表。
(三)休闲娱游产品设计
1)农业节庆会展产品设计。天津适宜发展节庆农业的资源众多,按种类可分为农产品资源类和民俗文化资源类。根据《“十三五”天津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研究》初步规划天津特色农产品型节庆农业活动有萝卜文化旅游节、冬枣文化旅游节、葡萄文化旅游节、湿地河蟹垂钓节、炫彩花卉旅游节、西瓜文化体验节;初步规划天津传统民俗文化型节庆农业活动如下葛沽宝辇会、世界精武武术文化交流大会、中国?天津渔阳金秋旅游节、天津蓟州梨园情旅游文化节、滨海新区开海旅游节、宝坻水稻文化休闲体验节。农事体验节作为节庆会展产品的一种新类型,实现了生产者与消费者共享农业功能拓展带来的丰硕成果,让市民享受自然生态与农事活动带来的精神愉悦,让农民享受节庆农业带来的物质提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2015年9月天津市休闲农业协会牵头主办第一届天津农事体验节,结合齐心现代农业示范园和宁河县的特色资源,遵循“自然、和谐、参与、共享”的策划思路 ,融入文创创意,深入挖掘天津地区特色农耕文化内涵和地域生产生活特色,以生产习惯、生活习俗、饮食、服饰等为切入点,兼顾农民劳作之余的传统竞技活动,突出特色产品展示和亲子主题,设计系列特色精品农产品营销和生态体验“游园活动”,吸引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参与农事体验节,全面提升了天津地区休闲农业的品牌影响力。
2)康体养生产品设计。依托天津地区的特色村落、各类农特产品种植基地、森林公园以及郊野公园等独特资源,发展形式多样的康体养生产品。以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背景,开发诸如食疗、药物保健、生态养生、天然氧吧等为内容的乡村康体产品。这类产品对生态环境要求比较高,往往在环境优美的地区,另一方面对服务要求比较高,有专门的经营机构进行开发与服务,消费水平要比乡村社区产品高,配套服务设施也更为齐全。在保持当地的自然资源特色前提下,以当地农民传统劳作方式为样本,开展以乡村风情为背景的运动性产品,适当结合现代休闲运动需求,开展休闲垂钓、户外骑行、自驾车体验、野营、运河景观游览、野外探险、水上运动、拓展训练等。
(四)亲子教育产品设计
1)科普、德育产品设计。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大力推动科技农业发展,运用现代繁育技术、无土栽培技术、气候调控技术、标准化技术等前沿技术,发展高科技农业,反季节果菜观光采摘、立体种植、无土栽培、无公害植保等以农事科普、德行教育为主要功能的科教农园、科技农业展览厅、立体农业展示区、组织培养中心观览区、农业教育中心等特色项目。
2)亲子、创意产品设计。根据园区自身条件,开发亲子活动项目。例如:碧海金沙离家里太远,一个小小的沙池也能一定程度上满足孩子们对沙滩的向往;废弃滑板、轮胎都是制作秋千的好材料,不仅环保,也具有很大的趣味性和可塑性;只要有高低落差就可以开发的拓展游戏;一座户外厨房,可以将整个园区的孩子聚集过来,树枝、落叶都会成为他们的“盘中餐”,有人扮厨师、有人扮客人,孩子们总能从中找到乐趣;户外剧院是亲子相处、互动的最佳选择;一座外形酷炫的树屋或者堡垒,可可以融多种单一游戏功能于一体;在背阴处设置一些造型独特的吊床,孩子们玩累了也可以就近休息,也便于看护人或者儿童消遣、阅读、午睡。
同时引入将农产品变成艺术品的理念,加强农业与文化、艺术和科技的融合,开发与当地民俗融合的瓜果雕刻、瓜果造型、泥塑体验等产品,培养儿童的创意思维,丰富可参与项目的种类。
(五)休闲农业礼物产品设计
到休闲农业园中的游客,在归家时希望购买一些产品作为礼物馈赠亲友。礼物型农产品包括园区自产的农副产品以及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产品。
延长产业链,对特色地域农产品进行品牌化、精品化包装和加工,如大港冬枣、沙窝萝卜、黄庄水稻、七里海河蟹,武清、西青的特色小吃等产品。对民俗文化产品进行包装,并不断进行创新,融入现代文化和技术,增加附加值,打造精品购物。形成多样化和特色化的民间艺术工艺品,推出具有特色纪念型产品如杨柳青年画、风筝等。
三、结语
休闲农业产品体系的设计,不应该片面强调自身资源条件,而应将需求市场做为设计出发点。结合不同受众的需求层次,综合发挥休闲农业的多样化功能,力求展示自身最具特色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成果,设计出富有创意,类型多样,风格独特的参与性活动和产品,建立适合不同人群的休闲农业产品体系,以解决当前休闲农业产品供需不对称的问题。
作者:董霞 来源:科技风 2016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