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

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措施分析

2016-08-13 14:4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我国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是解决 “三农”问题的关键要素之一。对此,本文介绍了加快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对农技推广的阻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这些因素探讨了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相关措施,具有一定意义。


  1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概念

 

  顾名思义,所谓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指所有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组织机构及其之间的关系与制度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指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科研单位与高校、相关推广单位以及农民技术工作人员的有机组合,包括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与农业咨询服务等。其最终目的是让广大农民获得先进的农业生产知识,提高其生产能力的同时提高农民素质,全面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2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义

 

  胡总书记曾经说过“农业的希望在科技”,而科技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关键在于推广体系的建设。要想全面建设新农村社会,离不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加快农业技术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

 

  要使科学技术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与实际生产产生关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可以极大加快农业技术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使农民用更少的人力物力财力生产更多更优质的农作物。此外,农业技术的推广是农业现代化的体现,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将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到广大农民中去还可以大大减少农业污染,在生产出绿色农产品的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措施分析


  2.2 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为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并且还吸收了大量劳动力,利于社会稳定。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可以大大减少农业生产中人力畜力的使用,改善农业生产“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方式,使生产过程变得更加“体面”,从而利于人民群众转变传统观念,更加愿意接受“农民”这一职业。这对于稳定农业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农村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2.3 切实提高广大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农业推广体系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模式,使之能科学合理地进行生产和经营。此外,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已不是简单地停留在技术本身,还可以提供市场风险等咨询服务,指导农民及时根据市场动态调整农作物生产结构。因此,农技推广能够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

 

  3 阻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因素

 

  我国的农业推广体系是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下发展的,尚且存在一些问题阻碍农技推广工作,大致可总结为以下三点。

 

  3.1 管理体制不合理

 

  我国当前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大多依附于各级行政机构,相关工作更加倾向于行政而不是服务。部分农技推广机构在承担公益性推广工作的同时又执行执法监督职能,开展经营性服务也较为普遍。这些因素使农技推广工作大打折扣,没有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

 

  3.2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当前社会的年轻人更向往城市生活,很少有中青年技术员愿意留在农村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使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产生人员老化、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而现有的农技推广人员又缺乏相应的培训机会,其技术水平比较落后,甚至与当地农民水平相当。

 

  3.3 推广机制不科学

 

  当前绝大多数农技推广机构的推广机制仍采用自上而下的“任务式”推广,实际工作中只是按上级部门意愿执行,推广动力不足,农民缺乏积极性。这种不合理的推广机制容易使政府所推广的技术与农民实际技术需求出现错位,难以提高农民生产能力。

 

  4 加快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措施探讨

 

  为进一步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使科技更加高效的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相关措施。

 

  4.1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制

 

  首先要明确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职能,形成以农技推广机构为主、政府为辅的管理体制,二者各司其职,主要推广工作由农技部门进行,政府只起监督与辅助作用。上级部门应对农技推广机构的经营性服务加以约束,使其以公益性服务为第一要务,杜绝因经营活动而影响农业技术推广进程的现象。

 

  4.2 全面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综合素质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是直接与广大农民接触的工作人员,农业部门要优化农技推广的人员结构,制定有效的优惠政策以鼓励优秀的高学历毕业生深入到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中,并逐步增加其工作比重。对于年龄较大、工作经验较长的推广人员,应为其提供培训机会以辅佐年轻技术员开展工作。对于非专业的人员,可以适当清退,确保专业的技术人员比例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80%以上。

 

  4.3 改革农业技术推广机制

 

  所推广技术的选择不能仅以农业部门意愿为导向,而应充分考虑农民的切实需求,将“先进技术→农技站→农民”的单向推广机制转变为“先进技术?农技站?农民”的双向机制,农业部门应按照农民需求有选择地推广相应技术,对农民没有接触过的技术可以根据实际生产状况,经过试验后再推广至广大农民。

 

  4.4 保障推广资金的投入

 

  其实农业推广过程中的很多问题是由于经费紧张产生的,因此农业部门和各级政府应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法规的要求,将农技推广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保证足额到位。对于经费的使用应做到人员、工作条件与设施、技术人员与农民的培训等首先得到充分的保障,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完备的软硬件基础。

 

  5 总结

 

  农业技术的推广事关国计民生,对促进农村和谐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在计划经济背景下发展的,不能适应当下国家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需求。因此,各级农业部门要改善农技推广管理体制,保障推广经费,全面提高各级推广人员素质,采用科学合理地推广体制,以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使科学技术更加高效地促进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作者:高玉蓉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 2016年10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