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国外几个典型国家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分析,结合我国实际国情,认为我国要发展循环农业,就要注重农业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同时需要加大国家对循环农业的扶持力度。
循环农业是指以生态规律为基础,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基本特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农业发展模式。
一、国外循环农业的典型模式
1.以色列节水农业模式。以色列60%以上的国土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状态,没有水,没有雨,水资源严重匮乏。为了维持经济和农业的发展,他们长期致力于发展农业节水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1)循环利用污水资源。以色列是世界上循环水利用率最高的国家,处理后的污水利用率已达70%,居世界首位。以色列每年大约有3.2亿立方米的废水经过处理以后用于农业生产,分布在城镇周围的果园主要用处理后的污水灌溉。(2)利用微咸水。以色列南部沙漠的微咸水被用来农田灌溉,生产的西红柿和其他蔬菜、水果的品质优异。以色列利用淡化咸水进行灌溉的面积达到45 000 公顷。(3)采用滴灌和微灌技术。以色列很早就采用了压力喷灌技术;以后以色列又开发了滴灌技术。它可用于长距离和坡地灌溉;肥料可以与水一起直接输送到植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从而节约了水和肥料;滴头直接将水输送到根系附近的土壤中,水的蒸发极微,大大提高了水的利用率;研究表明,地表灌溉水的利用率仅为45%,而滴灌可高达95%。发明滴灌以后,以色列农业用水总量三十年来一直稳定在13亿立方米,而农业产出却翻了5番。(4)雨水的收集和利用。由于淡水资源十分珍贵,以色列因地制宜地在各地修建各类集水设施,尽一切可能收集雨水、地面径流和局部淡水,供直接利用或注入当地水库或地下含水层。从北部戈兰高地到南部内盖夫沙漠,全国分布着百万个地方集水设施,每年收集约1~2亿立方米水。
以色列节水农业,让人们看到:在资源短缺情况下,如何利用其他优势创造出农业循环经济的高效率;一个有效的经济管理模式,就是在资源限制的基础上,合理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进而实现产业经济模式的输出绩效最大化。以色列能在国小人少和自然资源匮乏的不利情况下,创造出为世人瞩目的成就,其重要的一点是重视节水和循环农业的发展。
2.美国的精准农业模式。精准农业也称为精确农业、精细农作,其含义是按照田间每一操作单元的具体条件,精细准确地调整各项土壤和作物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优化使用各项农业投入,以获取最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同时减少化学物质使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目前,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美国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直接促成了美国的“精确农业”,极大降低了美国农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美国农业的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美国精准农业体系的主要构成有:(1)美国的农业计算机网络系统AGNET,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农业信息系统;(2)美国的农业数据库,包括农业生产数据库和农业经济数据库两种;(3)利用3S技术即农业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实现农作物的精确化种植。利用3S技术,农场主可根据田间因素的变化,精确调整各项土壤和作物管理措施,如给农作物施肥,当大型拖拉机进入田间喷施肥料时,显示屏可同时显示两幅彼此重叠的图像,一张是数字化地图(上面标有每一块小区的土壤类型,氮磷钾含量,前季单株产量,当年单产指标等),另一张是方格坐标图(可根据GPS讯号随时显示拖拉机所在的小区位置)。与此同时,数据处理器可根据事先做好的每一块小区的数字化地图,自动计算出每一块小区的肥分配比和喷施量,并向自动喷施机下达指令,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杀虫药的喷洒。此外,该系统还能根据土壤水分和作物的生长情况,自动判断出浇水、施肥的时间。据统计,采用这种精准农业技术可节省肥料10%,节约农药23%,每公顷节省种子25公斤;同时,可使小麦、玉米增产15%以上。
3.菲律宾的生态农业模式。菲律宾玛雅农场:玛雅农场位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附近,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过十年建设,农场的农林牧副渔生产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玛雅农场的前身是一个面粉厂,经营者为了充分利用面粉厂产生的大量麸皮,建立了养畜场和鱼塘;为了增加农场的收入,建立了肉食加工和罐头制造厂。随着农场的发展,他们又找到一块24公顷的丘陵地,扩大了生产规模,取名为玛雅农场。1981年,农场已拥有36公顷的稻田和经济林,饲养了2.5万头猪、70头牛和1万只鸭。为了控制粪肥污染和循环利用各种废弃物,他们陆续建立起十几个沼气生产车间,每天产生沼气十几万立方米,提供了农场生产和家庭生活所需要的能源。另外,从产气后的沼渣中,还可回收一些牲畜饲料,其余用作有机肥料。产气后的沼液经藻类氧化塘处理后,送入水塘养鱼养鸭,最后再取塘水、塘泥去肥田。农田生产的粮食又送面粉厂加工,进入又一次循环。这样的生产过程由于符合生态学原理,实现了生物物质的充分循环利用。
菲律宾的玛雅农场是世界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的典范,玛雅农场就像一个大规模农工联合生产企业,不用从外部购买原料、燃料、肥料,却能保持高额利润,而且没有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污染。这样的生产过程由于符合生态学原理,合理地利用资源,实现了生物物质的充分循环利用,所以产生了良好的节约效果。
二、中外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国情比较
1.农业人口资源。在美国仅占全美人口不到2%的美国农民,不仅养活了近3亿美国人,而且还使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这与美国农业人口资源的高素质是分不开的。据统计,美国农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到十二年,有20%以上的农民为大学学历。以色列的教育非常发达,国民受教育程度很高。农民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到47%,其他至少是高中文化程度。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为学习、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时也使农民更乐于接受新生事物,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3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8.2%、初中文化程度占49.3%、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11.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0.6%,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5%。由于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在对待农业新技能方面理解能力差,掌握程度低,影响了农业发展。
2.农业经营方式。美国农业以家庭农场为主,约占各类农场总数的87%,合伙农场占10%,公司农场占3%。美国农业是在农户家庭经营基础上进行的。实行农场经营,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农田202hm2。以色列实行“公司+农户”模式。以色列农业的生产经营特点一是订单生产,二是农业生产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例如莫沙夫农场中的农户直接与国内的公司签订购销合同或者直接上网销售,从而使农产品进入国内、国际市场。由于以色列的农业相当发达,人民科学文化水平也很高,农民可以直接从因特网上了解到农副产品的市场行情,因此,公司与农户在购销合同中利益分配比较合理,从而形成了公司与农户的良好互动机制。中国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目前依然大多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因此不利于规模经济的形成,已经逐渐暴露出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影响到农业经营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农业技术水平。以色列严重缺水。但以色列建国以来农业生产增长了12倍,每顷土地的用水量却没增加,以色列依靠高科技农业,减少了水的浪费,压力灌溉方法的产生,使以色列单位面积土地的耗水量下降了50%~70%。以色列80%的灌溉土地都是灌溉与施肥一次完成的。另一种就是使用循环水和淡化海水,以色列所有灌溉方式都采用计算机控制。计算机化操作可完成实时控制,也可执行一系列的操作程序。在灌溉过程中,如果系统记录下水肥施用量与要求相比有一定偏差,系统会自动地关闭灌溉装置。还有一种传感器,它能通过检测植物的茎和果实的直径变化,来决定对植物的灌溉间隔。这种传感器直接和计算机相连,当需要灌溉时,它会自动打开灌溉系统进行操作。中国目前还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型期,靠人畜力操作和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物质循环还广泛存在,农业装备综合技术仅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的水平,在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兴领域差距还在不断加大。
三、国外循环农业模式对中国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启示
1.树立全民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理念。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农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循环农业经济缺乏认识,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因此,应该让全民认识到循环农业经济的重要性,普及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农村资源综合利用的科学与法律知识,如普及农业废弃物如何处理排放、沼气综合的利用。
2.因地制宜地选择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农民素有精耕细作的良好传统,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出许多资源循环利用的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南方的“猪—沼—果(菜)”模式,北方的“四位一体”模式,中部平原的“粮饲—猪—沼—肥”模式,西北地区的“五配套”模式,大城市郊区的都市型生态循环模式等。这些模式和技术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3.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政策体系。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等政策手段,调节和影响农业投资主体的经营行为,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对循环农业经济的支持和补贴制度,设立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基金或风险基金等,加大财政对农业循环经济的投入。
4.加快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要组织科研力量,对重要的循环农业经济组合技术、工程技术、经济技术和废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等技术领域进行重点攻关。加快循环农业立体种植与有机物多层次利用、种养加生态良性循环组合、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村新能源与再生能源开发、农村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利用、农村生活污水与畜禽场粪便污水净化处理、农地改造与农村土壤污染修复等实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