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

江西农业经济现状与发展战略简论

2016-03-31 11:2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江西省土地资源丰富,全年曰照充足,雨量丰沛,具备良好的农业生态条件。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也在江西省境内,这些都是江西发展农业经济的优势。近年来江西农业经济现状及特点如下:

 

  1.通过产业调节及优势拓展,江西农业经济发展有较明显的进展

 

  江西省是传统上的农业大省,农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从十五计划以来,江西省通过推进全省农业结构战略调整,扬长避短,突出了以粮食、水产、山林产业为主体的特色农业,农业经济附加值增长较快,特别是绿色及有机农作物的拓展有较广阔的空间。

 

  江西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全省有四个产业区列入国家《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即贛南湘南桂北柑桔带、长江中下游出口河蟹优势产区、长江流域优势棉区双低油菜长江中下游产区。江西省根据上级要求和自身资源优势制定了建设十大优质农产品基地的战略构思,具体是:建设以贛南脐橙为主的果业、以环鄱阳湖区域蟹虾为主的水产品、以食草动物为主的畜禽、以双低油菜为主的优质油料、以绿色大米为主的优质水稻、以有机荼为主的荼叶、以无公害有机蔬菜为主的蔬菜、以杜仲为主的中药材,以香樟为主的花卉苗木和以毛竹为主的速生林等十大类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江西省重视农产品在创品牌方面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批品牌农产品市场影响力正在迅速扩大,逐渐成为农业产业调整的突破口,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比如:贛南脐橙、南丰蜜桔、广昌白莲、、樟树杜仲、鄱阳湖清水大闸蟹、崇仁麻鸡、安福火腿等。农产品市场建设加快,全省拥有各类农产品市场2200多个,农产品批发市场约200个,年批发交易额近50多亿元。根据农业发展规划,认定了南昌汇仁集团等100家企业作为江西省第_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江西农业经济规模偏小,传统作物仍占主导地位

 

  由于受到本省耕地总面积偏小的限制,江西农业生产在总体上缺乏体量。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产值过半;牧业及渔业产值在二十一世纪以来得到较大提升,农村各产业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作物耕地面积为5215千公顷约3525千公顷),在中部六省中R业总量较小,007年江西农林11427亿元,在中部也处于谷中,江西水稻、水产品及部分林优势,其他产品产量位居偏后。力水平偏弱,机械化水平不高,值1426.9亿,人均产值1.59万元/;2007年中国农业总产值为27680.7亿元,农村剩余劳力约1.1亿,人均产值约2.51万元/人,江西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63%,差距明显。

 

  (2)机械化程度低,是生产力低下的主因

 

  江西省机耕比重2000年前不到50%,2006年达94.4%,2007年又下滑至65%左右,机耕面积波动大且农业机械装备水平较低。2007年江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5063200千瓦,相对于78225千亩的耕地面积,仅0.32千瓦/亩,每千公顷耕地拥有的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动力脱粒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机械化程度的落后是农业生产的瓶颈。

 

  (3)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低,影响新技术的推广及运用

 

  由江西统计局农调队统计“2003年江西农业从业人员中,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为48.88%,湖北为52.88%,湖南为50.50%,山西为59.01%,安徽为52.35%,河南为58.53%”在中部六省中位居最后一名。由于农村所剩劳力多为老弱病残,且文化程度低,耕作大多采用千年传统的耕种模式,影响对优良品种及新型种植技术的推广,单产低,农业作业效率不高。

 

  4.农业科技高层次人才少,研发能力不足

 

  江西作为国家粮食生产重要基地及输出省份,1978年前,江西的粮食产值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60%。由于农业长期围绕主要粮食的保产及增收上,在科研方向、人才培养、专业配备上均向之倾斜,由此构建了一个传统农业人才结构上缺乏高层次人才,知识结构也相对老化,多数人仅熟悉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科学技术及增产技术,而较少懂得市场多样化的农产品科学技术及提高农产品品质技术及降成本增效益的技术;大多较熟悉农产品的栽培、饲养等传统农业生产技术,不熟悉农产品的保鲜、储藏和加工技术及不熟悉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基因和生物技术,研发能力不能适应市场精细化及高品质的需求。

 

QQ截图20160218114725.png


  二、江西农业优势及产业发展战略

 

  1.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适应多种作物的耕作江西作为农业大省,有丰富的农业资源,生态优势十分突出。江西人均粮食等主要家畜产品人均占有量位于全国中上游,具备一定的产业优势,具体数据见表4

 

  2.依靠环境优势,发展生态及特色农业经济大有可为江西应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以生态为本,特色为魂的战略决策,坚持靠山吃山,走绿色+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目前江西省初步形成了大米、生猪、水禽、水产、柑桔、荼叶、油荼、中药材、毛竹、商品蔬菜等十个主导产业,重点建设了一批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全省共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04个,被认证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363个,绿色食品达到711个,在全国排名第六,其中有机食品321个,位居全国首位。

 

  3.政府牵头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重视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工作自然环境、土质、曰照等条件的差异,将直接影响到农产品品质的优劣,各级政府应根据本省的农业资源现状,合理进行农产品区域布局,避免特色农产品开发生产的盲目性。政府应积极倡导,在全省构建35个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集群,创建各地的农产品区域品牌。整合区域内现有的农业品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的协作,支持和鼓励农产品、历史品牌申报原产地保护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提升农业特色产业,打造农业区域品牌。推进农产品商标和证明商标的国际注册,实现国际知识产权保护。

 

  4.完善农产品供应产业链,积极探索区域品牌的组织模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监督机构(行业协会)+企业+原料基地(农户)”的组织模式正在蓬勃兴起,该模式不仅优化了农业组织结构,还增强了农户的市场经济适应能力,尤其是调动了地方政府、原产地企业、农户的积极性,已成为当前农产品区域品牌组织创新的新模式。目前,农产品进入超市销售,为农产品供应链的建立提供了基础。现代物流要求农产品在配送和销售过程中,符合现代物流的技术标准,并要对流通过程中的包装、搬运、库存等质量进行控制。因此,建立农产品区域品牌供应链体系,并整合供应链中各部门、各单位的资源,按照相关的统一标_以来,江西省各级农业部门按照稳粮保增长、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工作思路,保持了良好发展形势,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以下成就:(1)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明显增强;(2)农业产业布局更趋合理;(3)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显著改善;(4)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推进;(5)外向型农业进_步发展。随着《江西省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的编制出台,江西人民将迎接新时期的挑战,通过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抢占发展机遇和战略制高点,促进江西省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关键措施的综合运用,相信江西农业经济会有_个美好的前景。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