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

山西省转型期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对经济发展

2015-07-28 18:2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0033-03
  1 引 言
  山西省“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中,明确提出山西省以转型跨越为目标,转型跨越发展是山西省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国务院于2010年12月1日批准山西省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这为山西的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应借助综改实验区这个平台,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区域差异,努力实现科学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的农民整体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自然经济条件差异、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不同以及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差异致使各农村经济区域间农民收入的增幅也各不相同,导致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拉大。其中,以“城市农业”为代表的农村区域经济区(以太原市农村为主)农民纯收入最高,而农业基础差,以劳务输出为主的农村区域经济区(以吕梁市农村为主)农民人均纯收入处于全省最低水平。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不仅仅表现为经济发展的一个结果,同时又是影响甚至决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变量。
  近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作过深入的研究,包括张平(1992)、万广华(1998)、李实(1999)等,其中大多数研究集中在我国东中西地带之间或省际之间的收入差距,而对省内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问题研究较少。因此作为资源丰厚而经济欠发达的山西省来说,要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必须客观全面地研究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指标设计
  为了反映山西省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拟使用两组指标,一组反映经济发展状况,另一组反映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状况。
  (1)经济发展状况指标。①国内生产总值(GDP);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PCGDP);③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RGDP);④人均财政收入(PCR);⑤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TIPGDP)。
  (2)农村居民区域收入差异指标。本文选用基尼系数(G)来反映山西省农村居民区域收入之间的差异。基尼系数根据三角形面积切块法进行计算。
  3 实证分析
  3.1 数据处理
  本文所有数据都来自有关年份的《山西统计年鉴》,或据此计算整理得到。其中GDP、PCGDP、PCR、G均以七八年不变价进行计算,RGDP是根据实际GDP进行计算。
  3.1.1 数据的标准化
  由于各个指标原始数据的量纲不同,本文采用Z-Score技术(即Zi=xi-S,式中S为标准差)对各个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
  3.1.2 主成分分析
  本文反映经济发展状况的一组指标显然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为消除多重共线性问题的影响可选择主成分分析方法。本文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反映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值进行了主成分分析,以主成分对总方差的累计贡献率≥85%提取主成分,结果见表2:
  结果主成分1(ED1)和主成分2(ED2)对总方差的累计贡献率达99.330%,因此可用其作为原变量所含信息的代表。以主成分的贡献率为权数求加权平均值,可得经济发展水平值ED(见表1)。
  ED=0.80071ED1+0.19258ED2
  3.1.3 H-P滤波
  本文运用相量自回归模型(VAR)来进行分析,该模型要求系统中的变量是平稳序列。H-P滤波是经常使用的经济变量趋势分解法,本文借助于Eviews5.0统计软件,对经济发展水平值ED和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指标G进行了H-P滤波处理。从图1、图2 可以看出,随着代表经济发展水平的曲线的上升,代表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状况的曲线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在缩小。
  图1 经济发展水平值及其H-P滤波值曲线
  图2 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水平值及其H-P滤波值曲线
  3.2 影响关系分析
  3.2.1 协整检验
  经过H-P滤波处理得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数据分别记为HPED和HPG。在做进一步分析之前,本文首先采用EG两步法检验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第一步,运用Eviews5.0统计软件对两序列进行ADF检验,结果表明,HPED和HPG均为一阶单整,即I(1)。第二步,用OLS回归方法进行估计,然后对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下:
  表3显示的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之间确有某种协整关系,但并不能具体指出何为因、何为果,因此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因果检验。
  3.2.2 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
  对于经济发展与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之间的因果方向,本文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进行分析检验。
  根据表4的结果,可以得出山西省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是经济发展水平的Granger原因。
  3.2.3 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反映的是在扰动项上加上一个单位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对内生变量的当前值和未来值所带来的影响。如上所述,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是经济发展水平的Granger原因,为了能从动态角度更好的分析,本文进一步对其作脉冲响应分析。如图3所示。其中实线部分为计算值,虚线为响应函数加减两倍标准差的置信带。
 图3 脉冲响应函数曲线
  从脉冲响应函数曲线来看,经济发展在受到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水平值一个单位正向的标准差的冲击后,在滞后期内冲击效应为负值,且冲击效应绝对值呈现逐渐增大然后变小的过程,这意味着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虽然是经济发展的Granger原因,但是在中长期内并不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反而对经济的发展起消极阻碍作用。
  4 结论及建议
  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目前山西省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对经济发展起消极阻碍作用,这就要求政府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重视农村的长久稳定与繁荣。第一,随着全球科技信息化和经济一体化的突飞猛进,城市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近年来在中央政策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拉动下,中部六省中除了山西,其他各省均已形成城市联合体,显现出一定的发展潜力,唯独山西省目前还没有形成规模的城市联合形态,因此必须紧紧抓住国家把太原城市群列入战略性重点发展区域的机遇,加快发展太原都市圈。第二,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着力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行产业化发展,做强品牌。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保障农民权益,千 方百计开辟增收渠道,努力实现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援助贫穷落后区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农村社会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整体推进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农村的社会稳定。在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时期省政府要不断加大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多渠道筹集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加快农村社会保障项目的建设,提高农村社会救助水平,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其覆盖面,完善农村社会福利体系,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万广华.中国农村区域间居民收入差异及其变化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8(5):36-41.
  [2]陶应虎.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J].开发研究,2010(4):48-50.
  [3]张藕香,何建伟.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来源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09(11):99-106.
  [4]刘美平.城乡治理体制变革的三维走向[J].工业技术经济,2011(11):109-113.
  [5]张平.中国农村区域间居民的收入分配[J].经济研究,1992(2):62-69.
  [6]李俊,申毅刚.山西农村区域经济间居民收入问题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1):51-53.
  [7]庞浩.计量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