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

中国与金砖国家经贸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分析

2015-07-16 09:5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2014年7月1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在巴西举行,会晤以“包容性增长的可持续解决方案”为主题,达成了广泛的共识,推动了务实合作,发表了《福塔莱萨宣言》。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金砖国家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的21%,贸易额约占全球的16%,过去10年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50%,金砖国家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经济恢复和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分析中国与其余四个金砖国家经贸发展的现状、前景、基础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对策,对于促进中国与金砖国家的合作,推动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与金砖国家经贸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一)中国与金砖国家经贸发展现状
  近10年来,中国与金砖国家经贸发展迅速,进出口贸易总体呈增长态势,但也存在波动。2004年,中国对其余四个金砖国家进出口贸易额为531亿美元,2013年达到3096.4亿美元,增长了5.8倍。从中国对金砖国家贸易的绝对数来看,除2009年贸易总额是下降的以外,其余年份都保持了增长的态势。从增速上看,从2004到2013年,中国与金砖国家进出口贸易额年均增速为21.6%,高于同期中国外贸15.3%的年均增长速度。从金砖国家占中国外贸的比重来看,从2004到2013年10年间,除2009年和2013年所占比重是下降的以外,其余年份均为增长。2004年中国与金砖国家进出口贸易额占中国外贸进出口额的比重为4.6%,2012年达到近10年来的最高值7.8%,2013年受金砖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所占比重向下调整为7.4%。2004到2013年,中国与金砖国家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额的平均比重约为6.36%。从具体国别来看,中国与其余四个金砖国家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金砖国家中的俄罗斯、印度、巴西都曾是中国的十大贸易伙伴国。近3年来,俄罗斯和巴西连续成为中国的十大贸易伙伴国。2009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巴西最大贸易伙伴国,2013年中巴贸易额达902.8亿美元,中国是巴西的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2013年中国与俄罗斯、南非进出口总额分别为892.1亿美元和651.5亿美元,中国已经连续四年成为俄罗斯和南非的最大贸易伙伴国,南非则是中国在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在中印贸易方面,2013-2014财政年度的前9个月,中印贸易额达到495亿美元,占印度对外贸易总额的8.7%,中国首次取代印度传统贸易国阿联酋和美国,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国。
  (二)中国与金砖国家经贸发展的前景
  2012年以来受国际资本流动逆转等外部因素和自身经济结构调整等内部因素的共同影响,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国际上质疑金砖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论调此起彼伏。从目前来看,尽管金砖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仍高于全球经济的平均增长水平,是发达国家的两倍。从中长期来看,金砖国家既有发展动力也蕴藏着巨大的潜力。目前,金砖国家间的相互贸易仅占1.5%,合作的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18家来自金砖国家,这为金砖国家经贸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习近平主席在本次金砖会晤上指出,“金砖国家有充裕的劳动力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正在激发出旺盛的经济活力,在全球价值链中向上游攀登的大势没有改变,保持世界经济增长领军者地位的大势没有改变”。渣打银行的分析报告指出,到2030年,新兴经济体在全球GDP中的比重将从当前的38%升至63%,全球70%的经济增长将由新兴经济体贡献。渣打银行预测,到2030年新兴经济体之间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有望上升至40%。中国商务部研究院也认为,随着“南南合作”的加强和深化,发展中国家对世界贸易的重要性与日俱增。20年前,新兴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仅占世界贸易的10%,到2020年新兴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将占到世界贸易的1/3。中国发展与金砖国家的经贸合作,符合全球经济和贸易发展的大趋势,具有广阔的前景。
  二、中国与金砖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基础和条件
  (一)中国与金砖国家具有共同的利益诉求
  金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在应对全球经济和金融挑战,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包容性增长,维护金融稳定,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方面具有共同的利益诉求,这成为中国与金砖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从2009年6月到2014年7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已经举行了六次会晤,发表了《三亚宣言》、《德里宣言》、《德班宣言》和《福塔莱萨宣言》,达成了广泛的共识。金砖国家在经济、贸易、投资、金融、科技、社会、人文各领域的全面深入合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夯实了中国与金砖国家经贸合作的基础。
  (二)资源禀赋差异为中国与金砖国家的经贸合作奠定了基础
  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等金砖国家资源禀赋的差异性,为开展相互之间的经贸合作奠定了基础。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在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和出口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为世界市场提供廉价的工业制成品,被称为“世界工厂”,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进口依赖却越来越强。巴西被称为“世界原料基地”,农牧业发达,矿产资源丰富,工业体系较完整。俄罗斯被称为“世界加油站”,油气资源丰富,原油、石油和天然气是主要出口商品,但出口结构较为单一。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有劳动力资源优势,石油、矿产资源丰富,并在计算机软件和信息技术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南非被称为“非洲门户”,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油气矿产出口国。
  (三)中国与金砖国家贸易互补性强
  中国与金砖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基础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不同,在贸易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为开展贸易创造了有利条件。具体地说,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基础和依托是规模经济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工业制成品是中国出口金砖国家的主要商品,而与中国形成互补的是,俄罗斯、巴西、南非提供了中国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能源和资源产品。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是以原油、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初级产品,向俄出口的是机电产品、纺织品等轻工商品。中国从南非进口的主要是金属矿砂、贱金属等,出口到南非的主要是机电产品、纺织品等。中国出口巴西的主要商品有机械设备、纺 织品以及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仪器仪表、光电技术、液晶显示板、钢材、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等,而从巴西进口的主要是矿产品、农产品等。印度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上有一定的优势,但印度对华出口的商品中矿产品和农产品占据相当比重,而中国对印度出口的产品主要为附加值较高的工业制成品,如机电设备、化工产品等,也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四)中国与金砖国家间的经贸合作为推动技术进步开辟新途径
  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凭借技术和资本优势,牢牢占据高新技术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垄断地位。从贸易结构上看,发达国家从新兴经济体进口的是处于国际产业链低端的初级产品和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工业制成品,而向新兴经济体出口的是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新兴经济体处于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贸易条件恶化。金砖国家通过与发达国家贸易获得技术外溢效应从而推动技术进步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相反,金砖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平接近,市场需求相仿,中国发展与金砖国家的经贸合作,为实现规模经济,通过相互学习和借鉴推动技术进步和完成产业结构的升级开辟了新的途径。
  三、中国与金砖国家经贸合作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中国与金砖国家在工业制成品贸易上将继续存在摩擦
  中国在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和技术方面领先于印度和巴西等国,中国出口到印度和巴西的是附加值较高的工业制成品,印度、巴西出于对本国工业的保护,频频发起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从1992年到2011年的近20年间,印度发起的对华反倾销调查达149起,占印度反倾销案件总数的近55%。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再加上2012年以来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加剧了中国与金砖国家的贸易摩擦。据统计,2012年以来,印度先后对我国的电子绝缘管、太阳能电池、铝合金铸造轮、光伏产业发起反倾销调查。2012年巴西共发起16起反倾销调查,其中13起是针对中国产品的。2013年11月,巴西对自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板、酸式焦磷酸钠、无色平板玻璃等四项产品同时启动反倾销调查。从今后较长一段时间来看,出于对各自利益的保护,中国与金砖国家的贸易摩擦仍将继续存在。
  (二)中国与金砖国家在能源和资源产品的贸易中将争夺定价权
  俄罗斯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主要输出国,巴西和印度是铁矿石的出要输出国。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资源约束越来越明显,对进口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中国与巴西、俄罗斯等国争夺资源和能源产品定价权的竞争日趋激烈。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生产企业,该公司生产的铁矿石近一半是出口到中国的,而中国每年进口的铁矿石中有20%来自淡水河谷公司。为取得有利的铁矿石价格,双方开展了铁矿石定价权的激烈争夺。中国与俄罗斯在天然气贸易上围绕价格,也开展了旷日持久的谈判。为获得稳定的资源和能源供应渠道,中国加强了对巴西、南非相关行业的直接投资,又引发了巴西和南非对国家经济安全的担忧。此外,中国、印度两个能源消费大国还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争夺能源的竞争。
  (三)中国与金砖国家在推进自由贸易区发展中存在差距性障碍
  近年来,自贸区发展方兴未艾,截止2013年底,我国正在建设的18个自贸区中已签署12个自贸协定,正在谈判6个自贸协定。2013年,中国已经完成了与印度的区域贸易安排联合研究。但迄今为止,中国尚未与任何一个金砖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其主要的障碍存在于三个方面,一是中国与金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相互竞争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利益冲突在所难免,需要加强合作、协调利益、增进互信。二是中国在工业制成品的生产上具有明显的优势,部分金砖国家担心与中国组建自由贸易区后,来自中国的廉价工业制成品对本国工业造成冲击。三是金砖国家发展自贸区的战略定位存在差异。印度实行的是在全球范围内推进自贸区的战略,因而在建立自贸区上态度积极,与中国建立自贸区的障碍相对较小;巴西与南非则立足于本地区,追求区域范围内的利益和影响力最大化;俄罗斯参加经济一体化进程最晚,并且将建立自贸区重点放在独联体的范围内。巴西、南非、俄罗斯等国对自由贸易区的定位和发展战略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
  (四)中国与金砖国家在拓展国际市场空间上存在利益竞争
  中国与其余四个金砖国家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相似,产业发展目标相近,在能源、原材料的进口市场和产品出口市场上存在一定的竞争。从进口来看,中国与印度在进口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如中国与印度都是能源消费大国,在能源产品的进口上存在竞争。从出口的角度上看,欧盟、美国、日本是中国与金砖国家的主要出口市场,在拓展欧、美、日市场空间上存在竞争。如,中国和印度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上各自具有一定的优势,服装、纺织品都是中印的主要出口商品,目标市场都集中在欧、美、日。中国与巴西的制成品以及中国与南非的中等技术产品在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方面也存在竞争。
  (五)中国与金砖国家在推进国际金融合作上面临外部阻力
  金砖国家开展金融合作面临的阻力,既有来自于外部的阻力也有来自于金砖国家内部的阻力。在外部,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2010年推动的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因为美国国会的阻挠至今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两大国际金融机构仍处于欧美发达国家的主导下。金砖国家在《福塔莱萨宣言》中表达了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方案无法落实的失望和关切。本次金砖国家领导会晤成立的非发达国家主导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与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金融机构必然存在一定的竞争,为了维护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霸权地位,发达国家将会对金砖国家推动的国际金融合作设置障碍。在国际金融秩序改革上,金砖国家降低对美元依赖的主张,将冲击到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霸权地位,也将面临来自美国的阻力。在金砖国家内部,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程度差异,金融体系发展不平衡,利益冲突以及对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方式存在分歧等原因阻碍了相互间在国际金融领域开展合作。
  四、中国发展与金砖国家经贸合作的主要 对策
  (一)充分利用金砖国家的合作机制,推进金砖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金砖国家已形成以领导人会晤为主渠道,以高级事务代表、外长、财长、央行行长、协调人、常驻多边机构使节为辅助,以智库、工商界、发展银行等各领域务实合作为支撑的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框架。中国应充分利用好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加强各层次的沟通与协调,不断深化与金砖国家的务实合作,改变目前相对“松散”的合作机制,建设更紧密的经济伙伴关系。《福塔莱萨宣言》建议制定的“金砖国家更紧密经济伙伴关系框架”及“金砖国家经济合作战略”将是下次领导人会晤的重要内容,金砖国家应当抓住机遇,深化更为紧密的合作。可持续发展是金砖国家合作的重要基础,应当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进中国与金砖国家的经贸合作,不断拓宽合作领域,在贸易、投资、金融等多个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合作,推动实现一体化大市场、金融大流通。
  (二)加强协调,推动中国与金砖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
  利用金砖国家的合作机制,加强与金砖国家的协调,增进互信,加快推进中国与金砖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发挥自贸区的正面效应,推动经贸合作。如果中国与金砖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步伐落后,将有可能受到其他国家与金砖国家已经建立的自贸区带来的排挤效应的不利影响。因此,应当加快与印度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步伐,探讨与俄罗斯、巴西、南非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通过发挥自由贸易区的积极效应,减少贸易摩擦,扩大区域内市场,实现贸易市场的多元化。
  (三)重点发展两类投资,以投资带动贸易增长
  一是对金砖国家能源和自然资源领域的投资。在中国对进口能源和资源依赖不断加强的情况下,获得稳定的能源和资源供应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开展对俄罗斯、巴西、南非等金砖国家的能源和自然资源产业的投资活动,一方面可以为我国获得稳定的能源和自然资源供应,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投资带动设备的出口,推动贸易的发展。在具体的投资方式上,大力发展合资经营的方式,以减少进入东道国的障碍和降低经营过程中的风险。二是利用金砖国家与我国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的差异,适当向金砖国家转移边际产业,开展市场寻求型投资。一方面可以接近目标市场,扩大贸易量,延长产业的生命周期,另一方面还可为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赢得时间和空间。在重点开展上述两类投资时,还应当注意适当扩大项目规模,充分发挥大项目的关联和带动作用。
  (四)开展科技与产业合作,优化贸易商品结构
  金砖国家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各自形成了某些优势的部门和产业,如印度在造船和无线电传输技术、软件产业具有一定的优势,南非在运输设备上有一定的优势,巴西在支线飞机的制造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中国应当适度加大对金砖国家上述优势商品的进口,同时增加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减少低端产品的直接出口,实现贸易商品结构的多元化,减少贸易摩擦。加强与金砖国家的科技和产业合作,充分利用俄罗斯的基础科学优势、印度的人才和软件技术优势、巴西的清洁技术与现代农业优势、南非的矿产开采技术优势,并结合我国的制造技术优势,合作开展产品研发和生产,优化贸易商品结构。
  (五)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参与金砖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目前,印度处于城镇化的关键时期,对于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较大;巴西对于铁路网更新、港口升级、水电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有较大的需求;南非对于基础设施建设也有较大的投入。据国际金融公司预测,发展中国家每年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需求将超1万亿美元。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设立将缓解金砖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有助于推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国在铁路、公路、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水电项目建设等方面具有一定经验和优势,应当抓住机遇,加快“走出去”的步伐,积极参与金砖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与金砖国家的经贸合作。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