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多个产业产能过剩情势下,以扩大产品出口规模化解产能过剩行之有效,但同时也频遭各类贸易制裁。要解决这对难以避免的问题和矛盾,必须充分利用当前我国大力实施的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举措,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对外贸易,提升国内产业经济发展质量,以实现在国际市场上较强的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贸易摩擦。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新形势下,长期以来的大规模投资造成多行业产能过剩,与此同时,以化解产能为目的的大规模产品出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贸易摩擦和纠纷,使得我国陷入化解产能过剩与频遭贸易摩擦的双重压力。毫无疑问,要加速化解国内过剩的产能,出口贸易依然是主要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我国利用出口贸易加速化解产能过剩过程中,遭遇贸易摩擦亦不可避免,要更好解决这一对难以避免的问题和矛盾,必须做到内外兼顾,对内继续加速推进供给侧改革,既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又要提升国内经济发展质量,对外则既要扩大产品出口,又要积极应对各类贸易风险。本文不再赘述这两难境地产生的根本原因,主要就未来我国去产能格局下的出口贸易如何更好防范风险、减少贸易摩擦提出对策建议。
二、去产能格局下防范出口贸易摩擦的对策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在世界经济处于新常态和各国争相恢复本国经济的特殊时期,作为我国各经济主体而言,必须理性面对所处的经济发展环境,不能仅追究对方进口国超越边界的贸易制裁,还需从提升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和质量,以及产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来全局谋划,正确选择合理规避贸易摩擦、降低贸易风险的路径。
(一)加速推进供给侧改革,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当前我国正努力实施的去产能和供给侧改革两大举措相辅相成、互为支撑。面对我国产能过剩的各行业,除了广开市场寻找稳定的需求端以外,必须积极稳妥地策应中央的总体战略部署,自主进行全方位的供给侧改革,以全面提升全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其一,加速行业重组,以提升行业生产集中度。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我国企业之所以频频遭遇贸易制裁和贸易风险,行业分散进而竞争力缺乏是重要原因之一。实践表明,行业集中度低已成为诸多行业发展的核心问题,直接导致该行业的市场控制力差、产品出口低价竞争、过度出口、出口市场分散等问题,最终导致产品出口时遭遇贸易摩擦。因此,有必要借助市场调节和行政调控的双重力量,提高行业集中度以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交易话语权。近年来,我国各行业都在谋划强强联合兼并重组事宜,但效果并不明显。以钢铁业为例,早在2008年前后就曾掀起过一股重组整合浪潮,但整合效应不尽如人意,行业集中度不增反降。而今,钢铁业重组规划又被提上议事日程,如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河北钢铁和首钢集团,其目的是更好地实现优质生产要素集聚、产业集聚,提升行业经济发展质量,当然也是化解过剩产能的有效之举。在当前较为复杂的市场环境下,通过市场调节作用,政府、行业协会以及企业的多方共同努力,制定合理政策,以行业兼并重组实现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以市场手段将那些不具竞争力的企业逐步退出市场,提升行业集中度,进而实现供给侧改革的目标。当行业集中度越高,该行业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就越强,市场竞争力亦越强,即使遭遇贸易制裁,在协调应诉方面也更具优势,有助于减少和解决贸易摩擦。
其二,加速产品转型升级,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在进出口贸易中,我国频频遭遇贸易摩擦和纠纷的几个重要原因如技术标准(安全标准)不符合进口国要求、出口产品违反了进口国知识产权规定、违反“碳”排放相关制度等等。尤其是我们发展中国家,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遭遇进口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管制和阻碍。正如产能过剩较为严重的钢铁产品出口来看,我国虽然每年钢铁出口规模较大,但出口钢铁产品的门类结构构成并不合理。我国现在出口的钢铁产品大多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不高,中高端汽车板材、高牌号硅钢和高端建筑所需的钢材以及其他一些船舶、航天工业所需的高品质特钢基本没有出口甚至要从国外进口,尤其在当前去产能背景下出口的产品更是如此。因此,在当前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积极加强自主技术研发,采取新的工艺和技术,推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加速出口商品结构优化,靠产品技术、品质和品牌赢得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减少自身的失误,不给国外企业发起贸易摩擦的借口,以此将贸易摩擦降到最低点。
(二)全面对接“一带一路”,扩大对外贸易。近年来,我国产能化解取得了明显实效,以钢铁业为例,“十二五”期间,我国已淘汰落后钢铁产能9,000多万吨,根据规划,在未来5年将再压减1亿~1.5亿吨钢铁产能。在此过程中,虽然出口规模较为客观,但遭遇的贸易摩擦也十分频繁。2015年,国外针对我国钢铁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案件达37起,是前两年案件数量的总和。进入2016年以来,“双反”案件依然只增不减。4月26日,美国钢铁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请求对中国出口美国的碳钢和合金钢产品提起337调查;6月2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进行的终裁投票一致认定,中国输美冷轧板对美国国内产业构成了实质损害,美国商务部将对中国此类产品征收256.44%的反补贴税和265.79%的反倾销税;7月11日到7月21日,巴西决定对原产自中国的高碳钢丝产品、钢绞线、热轧钢板启动了3起反倾销调查;8月4日,欧盟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的冷轧钢板产品做出反倾销调查终裁,决定实施税率为19.7%~22.1%的最终反倾销措施,并采取追溯征税措施,最终的反倾销税将持续5年。诸如此类的针对中国的贸易制裁在智利、越南、澳大利亚、印度、哥伦比亚、加拿大和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都时有发生。
综观对我国实施贸易救济制裁的国家,以几个传统的贸易伙伴国表现最为活跃。在我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相对集中的情况下,同一进口国因为进口数量激增而引致“双反”调查是在所难免的。尽管如此,为了早日实现我国去产能的目标,又不能直接减少产品出口数量,所以有必要进一步拓宽我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积极实施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战略。
当前,正值我国大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从地域空间上来看,“一带一路”贯通中亚、南亚、东南亚、西亚等区域,连接亚太和欧洲两大经济圈,是世界上跨度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带。近年来,这些沿线国家大多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其产业发展不完善,基础设施投资欠缺成为其最大的发展瓶颈,对于境外的产业投资需求、工业品需求显得十分迫切。所以,其巨大的市场容量将给我国在保持以往传统的贸易伙伴的同时,开拓新的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契机,也这正好为我国化解国内产能过剩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这些沿线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不仅能够成为我国新的贸易对象,还可以尝试产能合作的方式,依照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将我国部分生产环节转移到国外,直接到当地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利用我国的优势技术,提早在这些国家生产布局,也给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伙伴带来实惠,实现多赢的局面。
但需要强调的是,在未来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作为新的出口增长点,这些国家的市场条件、信用环境、营销渠道等与发达经济体都存在显著的差别,因此即使存在广阔的市场,也必须更加严格地控制出口产品质量,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
(三)用足用活WTO组织,谨防贸易伙伴政策偏差。当前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各世界经济组织中的政治、经济话语权亦日益提高,但依然发挥不够。在世界贸易领域,除了我们自身严格履行WTO的各项义务以外,还必须充分运用该组织赋予我国的各项权利维护利益、防范风险、解决纠纷。
第一,要求各国尽快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关于中国“市场经济国家”的身份问题,我国政府和企业这么多年来一直在与发达国家进行博弈争取,是否具有为“市场经济国家”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一国在遭遇“双反”调查时的纠纷解决。近年来,在与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贸易往来和利益博弈中,中国难以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胜诉,形成了我国在贸易规则体系中的“软肋”,直接导致针对中国的贸易救济措施愈演愈烈,相关国家利用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条款,滥用反倾销手段。有些国家还将非市场经济地位的解释扩大到金融、企业并购等方面,指责中国政府和企业的经济行为。所以,我国政府以及企业等一方面对外要继续积极争取发达国家早日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以避免频繁的由于“非市场经济”的原因而遭到不公平的反倾销调查;另一方面对内要继续不断加快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供给侧改革、进出口贸易等经济行为严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并且积极推进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我们以为,尽早争取到“市场经济地位”的身份不仅可以减少贸易纠纷,更能在遭遇反倾销时免遭不公平的待遇。
第二,敦促WTO维护好国际贸易秩序,防止贸易对象国滥用贸易规则。仔细分析当前各国间摩擦发生的原因,其重要原因还是因为世界经济低迷时期,很多国家制定贸易壁垒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所致,从法理和制度上来讲,这都是违反WTO的自由贸易主义原则的。面对此情形,中国作为WTO的重要成员之一,要利用我们在全球贸易中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关键地位,不仅要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发挥好作用,同时要敦促WTO积极履行好全球贸易秩序维护者的重要职责,防止发达国家滥用WTO制度的行为发生。同时,要敦促WTO利用贸易政策审议机制,积极矫正各国与WTO规则不符的相应政策制度,减少和消除贸易壁垒。这样,WTO不仅提高其国际贸易摩擦的预警能力及时地预防、解决摩擦问题,而且可以让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公平的规则制度环境中开展自由贸易往来,共同营造一个公平合理的国际贸易新环境,最大限度地实现互利共赢,减少贸易摩擦。
作者:董云鹤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