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除了专业技能,还会对个人的综合职业素养有一定的要求。然而职业素养无法在短时间内速成,可以从常规的方面如教学方法、实训课程、比赛及考证活动和更深化的方面如自主活动及企业实战等,多维度、多层面有意识地进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与国家之间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国际贸易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由于国际贸易涉及面广、操作复杂,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中职水平的国贸专业人才来说,综合职业素养取代传统的技能要求,成为行业的重要准入标准和考核条件。
一、中职国贸专业人才职业素养内涵分析
(一)中职国贸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国际贸易在广东省的GDP中占有重要地位,外贸从业人员缺口大,根据网络收集数据来看,近半年仅广州地区对中职学生开放的外贸职位平均数量多达1092个(数据来源为前程无忧网站2015年下半年岗位数量动态变化的平均数值)。基于网络数据对相应岗位设置及要求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为前程无忧网站),企业要求应聘者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要求如下图所示:
(二)中职国贸专业人才职业素养分析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意识等方面。目前,学生经过学习与训练在专业技能水平上基本能够达到企业对中职学历应聘者的要求,然而在综合职业素养方面依然有所欠缺。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中,专业核心技能的学习、培养和提升是人才培养的重点,但如何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全面培养却是一个难点。职业素养是一种软实力,既没有具体知识点,也很难进行量化。这些特点决定了职业素养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应该始终贯穿在整个中职的教育中,渗透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够潜移默化,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职业素养培养策略
职业素养的培养,可以以职业技能为依托,提高学生核心技能,逐步引导学生深化职业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中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案中,主要的课程包含有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外贸单证、国际商务函电、国际金融、市场营销等,另外还设有商务英语、基础会计、国际商务礼仪等辅助性课程。根据这些课程内容及特点的不同,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及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推动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例如:可以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来组织学习,对于操作性和流程性较强的课程,通过设置符合外贸实际的工作任务来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单单能学习到基本的技能知识,更通过任务压力,感受真实工作场景,逐步调整心态,塑造积极主动、勇于承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
也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尤其是对于部分难度不大、学生接受程度较高的课程。学生通过视频或者课件等资料进行“学习先行”,之后在课堂上完成知识及技能的内化。在课堂内化过程中,通常会通过学生之间交流、学生互相协作、完成作业和教师个性化指导等方式来完成,这就从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对于部分以较为传统的方式组织教学的课程来说,课堂中的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分组展示和小组互评其实也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教师可以在合适的内容中将职业道德、职业素养部分以案例形式进行展示,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而分组讨论和互评展示这种形式本身就对学生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有所帮助。
(二)重视实训课程
由于整个国际贸易流程操作性较强,需要在课程末尾安排有实训周或者实训课程。实训采用软件或者其他仿真模拟的形式,在集中时间内将技能点高度集合,按照实际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及操练。一旦某个环节不认真对待,则会影响到后面工作流程的进行。
从综合实训来说,学生从实训中可以感受到真实工作流程,将碎片化的技能点连接起来,不单使他们的综合解决问题能力有所提高,也使得他们的协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有所提升,更培养了他们踏实肯干、勇于吃苦的职业精神;从单项训练来看,小项目作为整个贸易链条仿真模拟的“细枝末节”,更加能够让学生有真实感的体会。例如,外贸单证版块的实训需要学生更加细心、谨慎地对待每一张单据,而商务函电的往来则对学生的沟通能力、条理性和契约精神有所要求。
(三)以赛促学
国际贸易比赛多数按照项目分类如单证比赛、商务英语口语比赛等。比赛要求学生要在熟练掌握技能的同时还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发挥出来,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外贸工作千头万绪,既需要从业人员小心谨慎,又要求从业人员能够具备竞争和创新的精神。这一点与技能竞赛的精神不谋而合。学生在赛前培训及参加比赛过程中,不但技能水平得到巩固和提高,还能学会顶住压力,心无旁骛,与此同时,还需要有拼搏和不服输的精神。教师从旁进行鼓励与指导,学生熟能生巧,慢慢地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需要注意的是,鼓励学生参加比赛,要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接触和参与到比赛中来,重点要放在受众面广的基础比赛,如校内赛、班级赛及小组赛等。学校和教师应该在平时就多培养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例如,在校内开展专业内“技能节”比赛项目、在课堂中引入期中或期末的小项目技能比赛等。
(四)鼓励学生参加考证活动
国际贸易从业人员众多,行业标准开发的相对完善,各类证书筛选严格、发证规范。目前有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单证员、国际货运代理员等职业技能考试。绝大多数的技能资格证都会对取得该证的从业人员提出职业素养上的要求。以国贸从业中较为基础的单证员为例:在公布的考证要求及考证教材中,明确规定了对单证员的要求,首条就是“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并在条目下详细列举了如“热爱本职工作、责任心强、严格遵守外贸纪律及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等具体要求。这些要求其实就是企业和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诉求。
学生如果能在校内时期便通过部分技能考试,是对自身综合职业技能及素养的良好展示,也是学生进入企业的“敲门砖”。在备考及参考过程中,学生不单可以系统复习学习过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体会到职业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可以通过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方式,督促学生透过考证这个窗口,完善职业技能,提升职业道德感。
三、就业导向视野下职业素养培养的深化
(一)引导学生拓展校内活动,变被动为主动
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不能单单依赖于教师在课程中的渗透和影响,更需要学生自己转变思维,让“职业要求我这么做”转变为“我是自动自觉就应该这么做”。学生生活在校园的单纯环境中,年纪小阅历浅,对企业和社会都缺乏一定的认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丰富课余时间的活动。例如,引导学生组建外贸兴趣社,将有志于服务于外贸行业的学生聚集起来,自行组织活动分享案例,学生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既锻炼了沟通与协作能力,又提高了执行能力和反应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成立调研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自发进行行业调研,自主进行数据分析,不单能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还能让学生接触行业,提升外贸人的职业荣誉感。
(二)丰富学生实践与实战活动,增强校企合作
目前,大多数国际贸易课程设置中都较为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操能力的培养。但是校内的实训课程即便能够高度仿真,与真正工作场景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通过真实的企业实践和实战活动,可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具备行业要求的职业素养。首先,可以多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学生对于气氛的感受是敏感的,他们期待能够在专业的氛围中工作,成为职业人,学生无形之中会对自己的素养有要求。其次,加深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从简单的邀请企业人给学生开讲座,到去企业“顶岗实习”,甚至是对学徒制或订单班的探索与实践。志在学生通过实践与实战,能够直接接触到现实工作,快速完成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相应的职业素养也会得到提升,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职业素养作为需求岗位深层次的要求,无法短期速成,而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熏陶,时刻的训练才能具备。知识和技能可能会淘汰和更新,良好的职业素养却是漫长职业道路上有力的武器。在教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素养。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栋梁之才,是教师的最终使命。
作者:陈晓星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6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