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

FDI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经济效应的分析

2016-03-21 16:0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近年来,中国作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吸引的FDI总额连年居于世界首位。联合国贸发组织投资、技术与企业发展司司长Karl'PSauvant指出:2003年中国吸引了530亿美元的投资,2004年估计能达到600亿-620亿美元,未来几年外商在华投资还将持续增长。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拟利用有关统计数据和定性方法对其给我国进出口贸易带来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

  

  一、总量效应分析

  

  FDI对我国外贸总量的效应可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种:

  

  1. FDI对我国外贸总量的直接效应反映在外资企业进出口额的快速增长,及外资企业进出口额在我国对外贸易总量中所占份额的迅速提高上。随着外商以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合作企业、并购等直接投资方式的大量涌入,外资企业遍布全国,外资企业的进出口额由1983年的16.13亿美元上升到2003年的2896.37亿美元,在我国对外贸易额中所占的份额相应由1.42%上升到54.70%。由此可见,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力量。

  

  2. FDI对我国外贸总量的间接效应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是贸易替代效用,即一种商品可以通过贸易或投资方式进入一国市场,如果选择了投资,则可能会替代贸易。替代贸易的条件是:C+A,<C+M(其中C代表投资国国内生产的正常成本;;’表示东道国生产的正常成本;从代表投资国的出口销售成本包括运输、保险和关税等;A’表示在国外经营的附加成本,D’表示各种风险成本,包括泄露技术秘密、仿制等)时,便通过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子公司,因为它较出口有利;在C+A’<C’+D’时,也要在国外建立子公司,因为它比转让许可有利;其二是贸易创造效应,FDI可以在母国和东道国之间创造新的贸易机会,使贸易在更大规模上进行;其三是贸易补充效应,FDI往往带来维修等后续的支持性活动的发展,从而促进和增加贸易机会;其四是市场扩张效应,FDI实现的生产扩大,既会加深对东道国的市场渗透,也会进一步拓展新的第三国市场。利用下式(1)(2)(3)可知,FDI的流量和存量均与我国进出口贸易高度相关,尤其是其中上一年FDI的累积额与我国的出口总额相关性较强,这进一步证实了FDI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

  

  对我国1983年一2003年期间各年的进出口总额(TV,)、出口总额(EX,)、进口总额(IMt)分别与相应各年的FDI额(FDZ)及相应上一年的FDI存量额(AFDI,-.)作回归分析(单位为亿美元),可得如下结果:

  blob.png

  模型(1)、(2)、(3)下第一行括号内为回归系数的T检验值;t为各年;

  

  与1983年一1991年时期相比,虽然1992年一2003年时期外资企业进出口额在全国进出口额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但FDI流量与全国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性却呈下降趋势,而FDI存量与进口总额及工业制成品进口额的相关系数又略有上升。这表明随着我国对外资企业产品出口政策调整,其产品的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倾向趋于减弱。同时,FDI带动的工业制成品进口增长幅度较大,这种现象在我国开放型初期阶段是正常的。

  

  二、结构效应分析

  

  FDI对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是通过技术的溢出效应实现的。所谓技术溢出效应,是由于FDI企业的进入和存在引起当地企业技术上的改进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业增加值率是衡量工业加工水平及技术含量的重要指标。增加值等于总产出减去中间消耗,中间消耗包括物质消耗和劳务消耗,在产出水平既定的情况下,增加值的增加(减少)取决于中间消耗的减少(增加);实现产品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增加产出水平、减少中间消耗是提高工业增加率的基本途径。FDI企业的增加值率在各种经济成份中的位次普遍偏后,即增加值率较低,定性地分析其根源,有以下两方面:

  

  1.引进外商投资并未取得国外最先进的技术。根据国际投资理论中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蒙德’弗农(Raymond'Vemon)于1966年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TheProductCycleTheory)外商投资中技术的扩散往往最先转移的是处于成熟期以后产品的技术,其次是处于成熟期产品的技术最后是处于成长期产品的技术。也就是说,由于成长期之前的技术往往是最新、最先进的技术,外商为了谋求技术垄断的收益,它不可能将最先进的技术拱手相让。基于这一原因,FDI在中国的技术可能是成熟期产品的技术甚至是将被淘汰的技术(如图1所示)。

  blob.png

  图1上部为技术创新国,下部为技术模仿国。此图说明:在T0创新国用新技术生产新产品,T,时开始出口,Ti时达到出口高峰,T3时出口为0,之后开始进口;模仿国在T1’时开始进口,乃’时开始生产,T3’时达到自给,之后开始以低成本出口。这种

低成本出口能带来出口贸易额的增加,是由工业制成品的高需求价格弹性来实现的,即价格的少量降低会引起其需求量的大幅度增加,这也是FDI多发生在制造业的原因。

  

  2.跨国公司通过在境外直接投资把国际贸易从产业间与产业内的贸易进一步发展成为公司内的贸易。这种贸易通过公司内的转移定价来完成,因此其贸易过程一般不受国际市场竞争价格的影响,目的是获得最大的利润。外商投资企业为了谋求利润最大和税负最低,采用高进低出等手段转移利润,如高报进口设备和原材料价格,浮报境外费用,提高贷款利率等,人为地扩大中间消耗,必然会降低增值率,以使交给东道国的所得税较少,损害了东道国的利益,但却通过这种转移定价将利润转移到其他的子公司中去。

  

  对我国1983年一2003年期间各年的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额(EXMt)及进口観IMMt)和初级产品的出口额(EXS,)及进口额(IMS,)分别与相应各年的FDI额(FDI,)及相应上一年的FDI存量额(AFDI,->)作回归分析(单位为亿美元),可得如下结果:

  blob.png

  模型中,AFDI,_1的系数未通过检验,但EXSt与AFDIt_1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825(1983年2003年),这说明二者的相关度还是较高的。

  

  模型中的的系数仅在0.175水平上显着,但IMS,和FDL和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855(1983年一2003年),这说明二者的相关度还是较高的。

  

  模型(1)、(4)、(5)表明,每增加1亿美元的外商投资,我国出口将增加1.616亿,其中工业制成品为

  blob.png

  1. 441亿美元,初级产品为0.175美元,其边际比例为89.17%和10.83%,这对优化我国出口贸易结构是大有好处的。

  

  模型(2)、(6)、(7)表明,FDI每增加1亿美元,我国的进口就要增加1.359亿美元,其中工业制成品为1.210亿美元,初级产品为0.149亿美元,其边际比例分别为89.04%和10.96%,这说明FDI的增加在初期会促进商品特别是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其主要原因是外商投资初期要从国外进口大量机器、设备。近年来,外商企业在进口总额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在我国进口总额中的份额,1998年达到最高54.71%。如果考虑到外资所带来的贸易创造、补充效应及市场扩张效应,其份额还要大。由于FDI大规模的流入带进了大量的机器设备,而外资企业中加工贸易比重又高,“两头在外”的经营模式使我国进口了大量的原材料,促使我国消费型进口结构开始向生产型进口结构转变,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等初级产品在进口中的比重由1990年的64.56%上升到2003年的54.76%,由此可见,FDI提升了我国的进口商品结构。

  

  三、结论

  

  由1983年一2003年的实证分析表明,FDI不仅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量增长起着明显的推动作用,而且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的提升也起着明显的拉动作用。我国外贸出口结构中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初级产品向工业制成品转变;外贸出口结构中,消费型进口结构开始向生产型进口结构转变。今后,我国应重视外贸政策与外资政策的相关研究,进一步加强对FDI的产业导向,充分利用外资企业技术的外溢效应,积极推进中国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民发展的格局,使FDI在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