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

加工贸易对广东的经济发展的研究

2016-02-17 12:0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启动加工贸易,充分发挥毗邻港澳、华侨众多的优势和土地、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把握香港产业结构调整之机,以三来一补形式于1978年首次在广东试行,其基本形式是:把香港的加工订单转接过来,与广东沿海的农业劳动力结合,从此广东就率先在全国迈开经济改革之路。1979年国家颁布了《以进养出试行办法》和《开展对外加工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办法〉,从政策和法规上确认了这种新的贸易方式

 

  目前广东省加工贸易企业有7万多家其中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体的进料加工企业约4万家,来料加工企业约3万家2001年广东省加工贸易出口总额7651亿美元,占全省外贸出口总值的802%,占全国加工贸易出口总值的一半以上.广东省是中国最早改革开放的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和中国区域经济中最具有生机、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但广东目前正面临外有国际跨国公司的角逐挤压内有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竞争赶超的严峻挑战。如何在对外贸易竞争之中保持和创建新的优势,如何在对外贸易中的重轴戏的加工贸易中突破创新、开创新的增长点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加工贸易在广东的启动与发展

 

  加工贸易是国际通用的一种贸易方式所谓加工贸易是指从境外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经境内企业加工或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

 

  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启动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为4种形式即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由外商提供原料、零配件或图样经中方加工装配生产其产品交还外商返销。有时亦由外商提供机器设备,所提供的生产设备可以作价或不作价,如作了价,中方则用工缴费分期偿还如不作价所提供的生产设备的所有权则属于外商,中方仅收加工工缴费外商提供的生产设备和原材料均可免征进口关税和工商统一税成品出口亦免征关税

 

  改革开放入先行一步的广东,毋庸置疑,第一桶金是通过承接世界加工制造业的转移,与港澳结成前店后厂的伙伴,通过三来一补等初级加工制造形式在珠江三角洲获取的经过数10年的数轮产业升级革命和结构调整而取得的。一个全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己在珠三角呈现于世人面前。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3500亿元,其中珠三角地区占3255亿元,列全国第一;珠三角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为2917.77亿元,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地区最大的信息产品制造业基地之一;新材料领域,珠三角的新型陶瓷、电子元器件基片产量占了全国的一半,合成纤维、塑料占了全国3成,有机硅占有全国1/4;在生物技术领域,珠三角的生物工程上市批准数占全国的5成,产值占全国的5成以上^高新技术产品2001年增长至3500亿元人民币,比1991年增长了43倍,占工业总产值从33%19.44%,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上海,为全国最快。技术产品出口额近1300亿元,占了全国40%,遥遥领先于国内其它高新技术产业带。

 

  三、加工贸易在广东GDP和外贸的地位和贡献

 

  ()加工贸易在广东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发展加工贸易作为利用外资的一种形式,把我国廉价劳动力同外商的资金、技术和市场结合起来,对增加我国外汇收入,扩大就业,平衡国际收支,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经济贸易的高速增长,有着很大作用。

 

  2000年中国GDP达到10800亿美元,是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占全球经济比例的3.6%.2000年中国出口3124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值的5.4%,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国。改革开放以前,我国还是一个主要出口初级产品的国家,现在己成为世界主要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国之一。从1992年至2001年,广东省进出口总值占全国进出口总值比重基本不变,保持39%左右,广东加工贸易占全国加工贸易总值的50%以上^2001年广东加工贸易出口总额为765亿美元,占广东省当年外贸出口总额的8017%,占广东当年GDP59.99%。因此,加工贸易是广东经济发展和外贸的基本源泉,在广东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

 

  ()加工贸易对安排就业和社会安定方面的贡献

 

  广东人口8千多万,是全国第三大人口大省,就业压力大,且人口教育素质总体不高。加工贸易中,众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了大量的城乡就业人员,缴纳利税、地租,繁荣了当地经济^

 

  对三来一补企业姑且不谈其对外贸的贡献,仅在解决庞大的就业问题、缴纳利税、地租,繁荣地方经济等方面就功不可没。我国是一个人口压力非常大的国家,而且在人口中教育素质低下的人的比重也很大,因而就业是关系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只有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部门,才能吸收大量的就业人员。广东加工贸易解决超过1000万人的就业,对国家和社会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加工贸易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贡献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广东省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服装、鞋类、玩具、箱包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与传统加工业。90年代中后期以来,伴随跨国公司以加工贸易形式来我省投资的不断增多,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电子、通讯、信息、产品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份额上升。2001年加工贸易中机电产品48683亿美元,占全省机电出口的879%;高新技术产品21417亿美元,占全省高新技术出口的961%.除深圳市利用配套能力的优势加工贸易迅速向高新技术产业方向升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达到20%.东莞市从事电脑信息产业的企业己有2800多家。东莞利用配套加工制造这一独特优势,己发展成为全球瞩目的电脑信息产业加工基地。珠江三角洲己成为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吸引外资的中心地带.广东省一大批己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的大型企业,如康佳,开发科技、TCL、美的等都是从加工贸易发展起来的。在全省认定的1137家高科技术企业中,以加工贸易为主体的外商投资企业约占35%左右.

 

  发展加工贸易能够对广东产业结构发生溢出效应。溢出效应,也叫做外部效应或者叫做自然技术扩散,指的是由外国公司子公司进入和存在引起当地公司技术的改进和劳动生产力提高。跨国公司对当地企业起着示范作用。外国直接投资在东道国所取得的收益不会完全由跨国公司占有,东道国和当地企业会从中受益,受到积极影响。溢出效应成为跨国公司自觉不自觉向东道国转让技术的主要通道。通过加工贸易引起技术、设备、培训人才,有利于广东省产业结构的调整。

 

  ()加工贸易对提升产业配套水平的作用近年来,加工贸易加快向产业相互配置的深加工方向发展,深加工结转在加工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推动加工贸易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据统计:加工贸易中有70%以上的企业有深加工结转业务,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广东省加工贸易己形成以出口为龙头,企业间相互配套,加工层次多、加工程度深、加工链条长,产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配套(成龙)的企业群。2000年,全省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总金额为343亿美元,其中转入172亿美元,转出171亿美元。深加工结转既提高了出口增值,也带动了省内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据估算2000年全省加工贸易出口带动国内配套企业产值在1500亿人民币以上^

 

  四、广东加工贸易发展的政策选择和目标定位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都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向前迈进。世界各经济强国在各自发展历程中毫无例外地经过了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阶段。人们知道美国是当前世界上头号经济大国。美国的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只有16%,可是有谁知道,美国当年曾经是全世界最大劳动密集型商品生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同时在欧洲和亚洲两个战场作战,拥有世界最强大的军队。战争结束后,美军从1200万人减少到150万人,一下子就转业了1000万军人。在这一过程中,美国成功地解决了就业问题,没有出现较高的失业率,靠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当时美国生产的皮鞋、皮箱、手工艺品、日用电器,纺织品等畅销全球。50年代初,日本的工资水平远不如美国。在朝鲜战争中仍然成为美国的后勤基地,大量生产日用商品。当时,日本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大国,它创造的产品只能在美国地摊上出售。到了70年代,日本的工资水平上去了,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中心被转移到亚洲四小龙。当时,台湾被称为雨伞王国,它生产的伞几乎占全球的70%。韩国、香港和新加坡的纺织业非常繁荣。从经济学理论来看,这是正常的现象,对于处于经济发展初期的国家和地区来说,由于欠缺发展,国弱民穷,没有足够的资金,也没有足够的科学技术人才,所以没有其它选择,只能从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入手。只有通过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才能积累初始资本和培训人力资本,而后才能产业升级。

 

  广东省加工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有竞争力的重要原因除靠近香港,交通便利外,还因为劳动力价格低于世界平均劳动力价格的水平。美国就利用墨西哥低廉的劳动力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德国利用土耳其低廉的劳动力来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这种劳动力优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如果不利用,我们就会丧失市场。

 

  加工贸易是广东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为继续保持广东省加工贸易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对今后加工贸易的发展,必须作出正确的政策选择和目标定位。

 

  ()强化政府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职能

 

  如果比较广东与上海20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我们就可以看到,广东经济是借改革开放的先机和靠市场推动的,称市场推动型;而上海的经济是由政府主导的,称之为政府主导型。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广东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从上海成功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生产要素的配置过程中,政府的意志力无所不在。这种模式不是市场经济推崇的范例,但在经济发展中,政府的作用不是淡化,而是由弱势变为强势,并且带来极高的效率,值得我们认真考虑。

 

加工贸易对广东的经济发展的研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在今后招商引资中扮演越来越主要的角色,目前吸引国际资本的重心己转向欧美和曰韩,港资北移放缓,今后还可能出现回流。台资西进己经过了一个阶段,余下的都是半导体晶片、石化塑胶,投资额都在数亿美元以上,这些项目对当地投资环境和工人素质都有较高要求,而且这些项目国内引资竞争对手众多,对待欧美、日韩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引资工作决不能像三来一补引资一样,对待大企业、大项目,政府在引资中的规划和协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进一步推进科技兴贸战略

 

  广东要大力发展高科技含量产品,增强国际竞争力。要鼓励加工贸易结转深加工,推动加工贸易向更高层次发展,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注重加工贸易企业适用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基础和产业优势。争取到2005年至2010年,把珠江三角洲建设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重要基地,与国际经济紧密联系的较高水平的国际化生产基地,带动全省高新技术的发展^

 

  ()加快加工贸易园区建设

 

  高起点规划、建设和引进、发展高新技术加工贸易产业,促进广东省的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引导加工贸易向特定区域集中,建立出口加工区,高起点地规划、建设和引进。目前,全国第一批试点的15个出口加工园区中,广东省只有广州、深圳两个,这与广东省加工贸易进出口占全国一半以上的比重不相称,应积极争取在东莞、珠海等地建立加工出口贸易区。

 

  ()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加工贸易企业大进大出的经营模式,需要有一个稳定、宽松的监管制度。近年来,加工贸易政策频繁变化,己直接影响了外商的投资积极性。例如,广东有些地方政府随意提高水电等费用;个别海关报关手续繁琐;有的地方的治安、消防、环保、城镇规划等不尽人意,影响了当地的投资环境。为进一步优化广东的投资环境,当前要认真贯彻落实粵府丨200211号文《关于进一步优化广东投资软环境的若干意见〉,努力在全省范围内营造一个讲法治、重信誉、低成本、高效率、好服务、可持续的投资环境。同时,要进一步改善通关条件,总结推广以深圳富士康为代表的联网管理模式的改革,尽快实现政府各有关部门及企业在网上办理相关进出口手续和业务。

 

  ()进一步开放物流业

 

  南沙、黄埔和广州港成为广州重点发展的两个国际型物流园区;深圳的盐田、机场、罗湖三大物流园将是深圳物流的三大重点。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城市的功能定位、交通网络密切相关。因此政府要积极指导扶持,物流业的建立,将推动广东省的产业国际化,建立优越的贸易环境和异常便捷的国际物流设施对广东的外向型经济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的目标是逐步使广东成为世界制造业重要的加工基地。当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们处于劣势,科技创新能力弱,品牌建设不足,物流支持力度不够,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管理人才和训练技工和发展资金时,选择加工贸易不失为良策。加工贸易使广东自觉不自觉汇入全球一体化,使广东嵌入到全球工业制造价值链条之中。我们要通过加工贸易使广东制造的产品更多地走出国门;还要通过增强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实现加工基地向制造和研发基地转变。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