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及模型分析

2015-10-04 14:5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迅速壮大并成为跨国并购市场中的一直生力军。本文详细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并建立相关模型探索适合中国企业的并购模式。
  [关键词]跨国并购 现状 模式
  
  一、并购主体及规模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迅速壮大并成为跨国并购市场中的一直生力军。上世纪末期,以国企为主进行海外并购的尝试阶段。新世纪伊始,伴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2001 年“十五计划”明确提出“走出去”战略,中国企业掀起海外并购热潮。在此阶段,国内家电企业和民营企业成为海外并购“排头兵”。 2006 年以来,随着人民币加速升值、国内证券市场的爆发式转型,企业海外投资也出现了跳跃式的发展,并呈现出新特点:一是大型国企的海外并购取得更多成功。二是民营企业也频有作为,如2007年11 月雅戈尔以1.2亿美元的价格在美国进行了一宗购并活动,成为目前中国服饰界最大的海外并购案例。不难看出,这是中国企业把握优势,加强国际化的一个良好机会。
  中国对外跨国并购投资总体保持增长趋势,但占fdi的比重却时高时低,波动较大。资料显示,我国的跨国并购在整个fdi中还不能说已经占有优势。并且,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无论从实际金额还是占世界并购交易额的比重看都较小。
  二、并购产业及地区分布
  由于历史、人文及地缘上的优势,中国企业投资分布的区域最初主要集中在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东南亚和非洲国家。Www.133229.cOm2001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一些企业实力增强,并意识到利用国际资本壮大自己的重要性,为了获得国外先进技术,规避贸易壁垒,中国企业开始将并购延伸到美国、澳大利亚、欧洲、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主要以横向并购为主,几乎所有的并购案例都是和收购主体企业所从事的行业是一致或高度相关的。2005年以前主要集中于矿产资源、家电、汽车和新兴电子高科技等行业。就并购金额来看,第一产业最多,该产业的石油、矿产等资源开发型行业的并购,涉及金额动辄达上亿美元。2005年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深化,海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开始逐渐转移到金融、服务等第部门。
  三种产业分布各有重点区域。具体来说,第一产业主要集中在资源丰裕的国家和地区,如石油行业的跨国并购主要发生在东南亚、俄罗斯等地,矿产行业主要发生在拉美、澳大利亚等地区;第二产业主要集中在贸易壁垒较高的区域,如海尔收购意大利迈尼盖蒂公司下属一家电冰箱厂,tcl收购德国施耐德公司等;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以及新兴市场经济实体。如中国网通收购亚洲环球电信公司,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的tft—lcd业务等等。
  三、并购动机与效果
  我国的我国企业的并购实践只有二十几年的历程。起初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社会经济背景下,政府行政性干预等非经济动机明显。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的开放,国有企业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中国市场逐渐规范化,我国的企业跨国并购已经开始走向市场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主要动因为对核心技术、国外市场和自然资源的寻求,其次是多元化经营动机和其他动因。同时,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和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也促使企业,尤其是某些产能过剩的消费品行业通过跨国并购的方式寻求国外市场。
  然而,近年来的并购案例显示,我国的企业在现阶段的跨国并购成功率并不高。有调查显示,目前海外的中资企业1/ 3 发展较好,并获得盈利;1/3 处于维持状态;另外1/ 3 则陷入亏损或停业状态。大约有50 %~70 %的并购案例以失败告终。
  四、模型分析
  针对我国目前跨国并购成功率低的现状,本文意在建立简单模型探索适合中国企业的并购模式。本文的分析建立在古诺模型及其产品差异化变体的基础上,在一般模型的基础上,将并购双方的传统比较优势(即成本优势)与技术优势分开,并且将其与特定的较符合现实的市场结构相结合,讨论优势的存在对于并购成功发生的重要推动力量和优势的发挥如何受到市场形态的影响,并且特别研究了两国市场形态特征对于跨国并购的发生方向的影响。


  首先考虑此种(中国市场集中度高,外国市场相反)市场形态条件下的并购行为。 假设两国分别为中国和外国,两国市场均用古诺模型加以描述。此模型假设我国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与外国公司的先进技术优势一样是固有的。 中国企业的市场环境接近为寡头垄断,生产同质产品,存在企业n家,市场需求为,企业成本均为 c ,外国市场环境接近垄断竞争,存在企业 m 家,市场需求为均指将发生并购的两国企业,外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为 c ',设 c '> c ,m>>n。
  
  模式一:
  外国企业与中国企业并购后进入中国市场将产生技术差距带来的产品差异化,在中国市场上的需求变为,b 代表外国技术的差异化系数。b (0,1),b 越小表示技术带来的产品差异化程度越大,带来的技术市场势力也越大。利润函数形式易算 得为。并购之后,合资企业利用各方的优势进行生产,即利用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按照 c 的生产技术生产,同时外国技术差距带来的产品差异化,从而将一般的古诺竞争变为带有产品差异的古诺模型。假设双方信息对称。并且并购之前双方无外资设厂的情况出现。
  并购之前双方的利润及产量为。m>>n, 并购发生之后面对的国内市场变为,, 则并购后企业的利润和应大于并购前的两企业总和,即, 两企业才会有正的总并购收益。因而两企业才会有正的总并购收益。因而 ,则得知存在一个临界值,使得b 时才会发生并购行为。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中国企业的并购方选择做出了中国企业应当积极寻求具备先进技术和真正可以获得核心技术部分转移的外国企业。
  结论一:技术效应b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并购,尽管不具备成本优势的企业也可以通过技术优势打入具有市场和成本优势的寡头市场,扩大双方利润。设 πc-(πd+πf),则对此进行静态分析: ,得,得 。
  以上表明两国的优势相对明显会使并购总利润增加,而且市场形态即市场竞争程度差别越大,外国技术增值效应越大会造成较大的并购动机。
  结论二:市场形态特征对于并购的产生可能性和收益结果来说是较为关键的因素,本国市场越缺乏竞争,n的值越小并购得到的总利润趋向于越大,并购的可能性和收益越大;外国市场竞争越强,m值越大,并购的可能性越大。即 m, n之间差距越大,成功的并购越可能发生。
  模式二:考虑中国的企业作为主并国的情况,并购之后的 ,,而m≥n 联合利润极有可能小于不并购的各自利润之和。这种现象也许可以被称为“主并方单方向的技术优势”现象。相比而言,跨国公司在中国并购的目标通常是国内的领先企业,而中国企业并购的则是较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公司, 这样的并购行为往往具有风险性。因此我们考虑另一种相反的市场形态对于并购可能性和比较优势发挥的影响。
  (2) 市场条件的改变后的模型
  模式三:考虑外国企业并购中国企业模式,这与(1)中讨论的第一个模式结果相近,只是市场上厂商数量 m 与 n 大小有所变化,这时,中国企业并不具备较好的市场占有率,因此要求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要达到更加低的程度 c*才可以使得并购成功。
  模式四:考虑竞争的中国企业并购寡头的外国企业的情况。即中国市场集中度低,外国市场相反。修改条件n≥m, π’=, 有很大的可能为正值,即两企业并购有利可图。
  因此得到的结论在于: 中国以市场换技术的容易获得成功,同时中国的走出去战略建立在强大的成本优势和目标市场的市场优势上,对条件要求比较高,但也可能获利。即模式一和模式四分别是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较好选择。
  并且,以上分析或许可以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或是引进来战略选择的议题做出补充性的阐述:比较模式四中国竞争性市场中企业对外国寡头市场企业的并购 ,与最先讨论的竞争市场的外国企业并购中国寡头企业模式一的情况, , 可以得出,当且仅当, 选择走出去战略更加可行,反之则引进外资是较为可行的跨国经济活动。


  参考文献:
  [1] 中国统计年鉴,1979-2009《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中国家统计局
  [2]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1 《united nations, new york and geneva》unctad ,1999-2007
  [3] 《中国对外投资统计公报(2006-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出版
  [4] 《中国吸收外商投资报告》,中国投资指南网站www.fdi.gov.cn
  [5] 国家统计局网站、商务部网站
  [6]张贡生.王干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一个关于文献的综述[j]-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7(4)
  [7]“中国fdi地点选择的因素分析” 孙俊,[j]经济学(季刊),200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