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

奢华的诱惑  --------论加拿大殖民地时期的皮毛

2015-09-23 09:3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毛皮贸易是北美地区最重要的经济模式之一,其持续了三百多年之久,对美国与加拿大的发展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毛皮贸易在加拿大殖民地时期的兴起及原因并就这一经济行为对于加拿大整个国家的形成及土著印第安人民的部落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做一分析。

关键词:毛皮贸易;皮毛商;加拿大;印第安人
  皮毛贸易是北美地区最早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北美地区的皮毛贸易是“作为商人的白人和作为狩猎者的黄种人之间所进行的一项合作”,它主要指捕猎,剥制和交换带毛的兽皮以将其加工成皮衣皮帽。三百多年以来皮毛贸易对于美国与加拿大两国的经济发展与历史进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英法两个欧洲殖民强国在加拿大殖民地早期的皮毛贸易活动并就这一经济行为对于加拿大国家及人民产生的深远影响做一探讨。
  一.皮毛贸易的兴起与发展
  皮毛贸易最初只是法国在加拿大殖民地发展渔业的附属行业。早在16世纪,以约翰·卡波特(John Cabot)为代表的欧洲探险家在纽芬兰附近及圣劳伦斯河流域发现了丰富的鳕鱼资源。1534年起,法国著名航海家雅克·卡蒂亚(Jacques Cartier)抱着寻找金银财宝的目的,先后探查了圣劳伦斯河谷地区。虽然卡蒂亚没能完成原定目标,但沿着航线发现了渔业资源和当时欧洲流行的奢侈品---皮毛,从而奠定了法国在圣劳伦斯湾地区的权力基础。在此之后,大批法国人受加拿大渔业资源的吸引接踵而至,1578年仅纽芬兰海域就有150条法国渔船。当地的土著居民以印第安人占绝大多数,在欧洲人初到之际约有22 万人。他们对法国人随身携带的刀,斧头等铁器工具和地毯,玻璃珠等手工艺品很感兴趣,就用捕获的兽皮与法国渔民们进行交易,换回他们短缺的欧洲商品。于是从北美运往欧洲的毛皮贸易由此兴起。
  法国的商人和探险者发现皮毛贸易利润惊人,意识到皮毛贸易将是他们积累财富的一个新商机。北美大陆从俄亥俄河流域经大湖区到加拿大的大部分地区都盛产毛皮。当时,作为皮毛贸易核心商品的海狸分布在北美大陆的数目估计在1,000万到4,000万只之间。1608年,塞缪尔 ·德· 尚普兰在加拿大圣劳伦斯河流域建立了第一块永久性殖民地――魁北克殖民地,并逐渐发展成为后来的新法兰西。随着法国皮毛商人的纷至沓来,新法兰西殖民地演变为一个皮毛贸易中心。1695 年,法国从北美运回的海狸皮是200,000里佛,而当时其他国家获得的海狸皮的数量只相当于法国的五分之一。1743年,法国与加拿大进行毛皮贸易的重要港口拉罗谢尔进口了12.7万张海狸皮、3万张貂皮、1.2万张海獭皮、11万张浣熊皮和1.6万张熊皮。据此,有的史书十分形象地说,是海狸“打开了加拿大的地图”。由于新法兰西的兴起与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发展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英法两国殖民者一直在对北美大陆的控制权进行着激烈的利益之争。这些严重冲突终于导致了1756年英法七年战争的爆发。1763年,战败的法国根据《巴黎和约》的规定于该年2月10日将新法兰西殖民地割让给了英国。于是法国在皮毛贸易中的强大势力逐渐被削弱,英国商人开始了对皮毛贸易的垄断。在英法皮毛商人的共同努力之下,加拿大的皮毛贸易沿着圣劳伦斯河流域与五大湖区扩张,逐渐经由加拿大盾南部,南下到了密西西比河谷上部,向西推进至落基山脉的大草原地区。
  二.加拿大皮毛贸易体系的构建
  法国渔民与加拿大土著居民之间的初期皮毛贸易只是零星的,小范围内进行的交易,并未形成一定的规模。在随后的新法兰西殖民地时期,法国政府把贸易、移民和新大陆土地的开发特权授予一些与王室关系密切的贵族和商人,这种独占权通常由王室以特许状的方式予以确认。法王下令允许在新法兰西殖民地的永久定居者与印第安人在法国殖民地范围内进行皮毛交易,但是必须以规定的价格卖给那些获得皮毛贸易独占权的法国商人或贸易公司,否则予以重罚和重税。这一批毛皮商人负责组织具体的贸易事项。皮毛市场的收益并不稳定,但却需要巨额的投资。所以,这些皮毛商人不得不联合起来,组建大型的贸易公司以操纵新法兰西的皮毛贸易。
  当然,皮毛贸易的发展如果离开土著印第安人的合作是不可能进行下去的。“除了极个别的特例外,印第安人这边对欧洲物品的渴望和欧洲人那边对印第安毛皮的渴望是商人与西北地区的土著人之间的‘友谊’的唯一基础。”与荷兰、西班牙、英国等殖民强国相比,法国贸易者占有极大优势,因为他们和印第安人的关系处理得较好。早期探险者一开始就没有遭遇到印第安人的抵抗和对立:“我们停下了小船,上了岸,另类一样的人们穿着各种颜色的鸟的羽毛或者毛皮做的衣服,向我们欢呼着走过来,并示意我们的船停在哪里会更安全些。”而毛皮贸易的扩张,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印第安人部落之间完善的皮毛交易与取货体系。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土著部落与部落之间早就开始了某些贸易往来。这种部落间的贸易由于欧洲商品的涌入遭受了极大的冲击。后来,有些土著部落如休伦族、渥太华族等将与白人的皮毛贸易视为一条谋生的捷径,成为中间贸易商。他们用获得的欧洲商品与内陆的土著部落交换皮毛后,再与法国商人进行交易。这些中介部落利用其特殊地位赚取了大笔利润,并为皮毛贸易在北美内陆的大规模扩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 皮毛贸易对殖民地的深刻影响
  作为殖民地主要经济支柱的皮毛贸易逐渐向加拿大中西部地区渗透,从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层面给加拿大国家的历史发展与加拿大土著居民的生活境况打上了鲜明的烙印。
  首先,皮毛贸易的巨大经济利益驱动了大半个加拿大的探索与开发。皮毛商人们在广袤无垠的北美大陆建立了收购皮毛的贸易据点,并沿着许多据点开始定居下来,其中一些定居地慢慢发展成为后来加拿大的大城市。皮毛商人们在加拿大广阔地域上进行的毛皮贸易架起了沟通东西部地区的重要桥梁,美国商人与英国商人对于各自控制的势力范围的划定则有助于确定大湖区及美国与加拿大的边界问题。
  第二, 皮毛贸易为加拿大的白人与土著印第安人之间相对和平的关系奠定了基础,为加拿大的国民人口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事毛皮贸易的法国商人和雇员们必须与不同的土著民族成员打交道。为了保持与这些部落之间长久而稳固的关系,许多人逐渐同土著妇女结婚或同居,“没有乡村妻子(指印第安妇 女)与之分享居处的商人是很少的”。这些欧洲人与土著印第安妇女的后裔逐渐缔造出加拿大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混血种族—梅蒂人(Métis)。他们因在毛皮贸易中的特殊地位,充当毛皮贸易的中间人和后勤保障,并在随后的贸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他们属于加拿大法定的土著民族之一。
  第三,皮毛贸易深深地改变了印第安人的社会生活。随着皮毛贸易传入加拿大殖民地的轮车、铁器、火枪和酒等欧洲商品的确在很多方面极大地改善了印第安人的原始生活,不用远离自己的家乡就能享受到欧洲的先进技术与商品。他们曾说过:“海狸把我们的一切都打点好了,它会带来锅、斧头、刀剑和珠子, 总之, 它造就了所有的一切。”但更应该看到的是白人商品及文化给印第安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其中,印第安人喜欢的酒是对印第安人危害最大的一种奢侈品,著名的毛皮商小亚历山大·亨利尖锐地指出:“我们完全可以断言,酒是西北地区的万恶之源。”欧洲商人经常在同印第安人交易时,将其灌醉后大占便宜。酒精就像毒品,损害了土著部落武士的身体和战斗力,导致土著人生育率下降,人口素质退化,给印第安几代人以持续的打击。尽管殖民地政府希望土著民族通过与欧洲人的接触而得以教化,但这只是一种徒劳的想法。印第安人只能从白人那里获得欧洲商品,这让他们对白人及其文化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危害了这些土著部落的独立和自由。毛皮贸易兴起后, 参与毛皮贸易的土著人逐渐改变了自己传统的生活方式,变成了白人猎捕毛皮资源的杀戮工具,“随着毛皮贸易的繁荣, 卷入其中的土著部落从为生计而捕猎转向为海湾公司而捕猎,杀死的动物远远多于他们本身所需”。这无疑给加拿大带来了空前的生态灾难,无数珍贵的毛皮动物遭到残酷屠杀,濒临灭绝的境地。海狸于17世纪中期就在圣劳伦斯河一带和哈得逊河这一带绝迹了。19世纪中期,土著人捕猎的毛皮动物已基本消失,这等于切断了他们重要的食物来源。土著民族靠捕鱼已不能获得足够的食物生存下来。赖以存活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后,土著部落原先传统的自给自足经济难以维持。他们不得不向殖民地范围内迁移,依靠殖民地政府的资助过活,收获季节时偶尔在农场里打打工,从而导致他们的贫困和对白人社会的依赖。更为可怕的是欧洲人带来的传染病给土著人造成的灭顶之灾。西北印第安人的居住环境让印第安人的体内不具备对欧洲病毒的先天免疫能力。这些传染病包括天花、肺炎、流感、霍乱、斑疹伤寒和痢疾等,其中以天花对土著人的危害最为深重。频繁的疾病打击使得印第安人的数量急剧减少,基本摧毁了印第安人原来的社会秩序和生存基础。印第安人在欧洲文明渗透的进程中背离了自己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民族习惯,并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四.结语
  加拿大的皮毛贸易促进了欧洲白人文化与北美土著文化的接触,其历史清晰地表明这种特定的贸易方式深远地影响了早期加拿大的经济发展,甚至于整个国家的社会,文化,政治都不可避免。“150年来,欧洲人对西部内陆地区的兴趣几乎一直仅限于毛皮贸易,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殖民者们为扩展皮毛贸易推动北美内陆的探索与开拓,从而奠定了加拿大与美国两国的边疆地域雏形,也为西部地区将来的铁路与高速公路线路建设做好了铺垫。皮毛贸易还成为加拿大大型商企的先锋。海湾公司与西北公司不但建立了利润丰厚的贸易集团,而且也为后来的大型铁路公司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毋庸置疑,皮毛贸易是早期加拿大殖民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加拿大国家的形成与开发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但却沾染着土著印第安人的斑斑血泪。
  
参考文献: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