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的理念适用于各行业各的发展中,尤其在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管理中,若管理不善,不仅对财务利用效率产生重大影响,还会给单位的日常管理活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当前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当前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的主要方向,但是从现状来看,信息化程度还不深,进展缓慢,有的仅停留在会计电算化的程度上,与现阶段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导致财务信息缺乏准确性及时性,影响了相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所以说财务信息化建设十分必要和紧迫。
一、财务会计信息化的理论基础
会计的信息化理论是由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会计信息化应用理论及会计信息化环境理论互相融合所构成的有机理论系统。其中,会计信息化基础理论是构成会计信息化理论的重要条件,包含了方法理论、目标理论等内容;而会计信息化应用理论是基于会计信息基础理论的前提下,通过会计信息指导实践等方法真正将其应用到实际操作中的理论,包含的内容有:设计及应用理论、信息化管理理论等;会计信息化的环境理论则是以上述两种理论为基础,加上对其产生影响的外部条件,通常环境理论包含的内容有:信息环境影响、技术环境影响、组织环境影响等。[1]
财务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核心与基础,实践中,立足于会计反映与监控的基本职能,深入研究其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环境理论,不仅是目前会计信息化的当务之急,而且对会计理论创新研究有着重大意义。
深入研究我国财务会计信息化,首先必须根据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分阶段加以进行。信息体系同组织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存在密切的关联,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共生,从而决定了财务会计体系应成为一个极具开发性的体系。并且财务会计信息体系的演化及优化水平,直接体现出财务会计信息化的能力。依据会计的业务流程及信息集成情况,能够把财务会计体系划分成三个阶段:其一,会计手工阶段;其二,会计计算机阶段;其三,会计网络阶段。[2]我国当前财务会计信息化体系已经历经了前两个阶段,即手工阶段及计算机阶段。在我国发展财务会计信息化30年期间,不但达成了该体系同管理体系信息集成的任务,并且也极大程度加快了企业业务同财务一体化的进程。
二、财务会计信息化的特性
其一,普遍性。从范围看,会计信息化涵盖了会计的各个领域,包括会计理论、会计工作、会计教育以及政府对会计的管理等。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化水平相对滞后,没有形成完整的应用体系。从手段上看,会计信息化不仅要采用计算机技术,而且还要以网络和通讯技术为主,进行现代会计信息的构建。
其二,集成性。在信息化的环境下,会计信息化能够把传统的业务处理流程及会计组织进行重新整合,事业单位财务系统可以直接与外部系统进行联系,大量的数据可以通过网络从外部相关部门直接采集,而组织内外的各个机构也可根据组织的授权,通过互联网从系统直接获取相关信息,实现组织内外信息系统的集成。
第三,动态性。会计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在数据采集和处理上的实时化和动态化,会计数据一经输入系统,就会触发相应的处理模块,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也就能够及时地做出管理决策。例如,办理电子签章认证、财务审批等事项,可将相关的财务报告和单据扫描进入财务信息系统,通过动态数据处理,领导只需登录相应的单位内部的办公综合运用平台,便可查阅和处理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待办事项提示信息。
第四,渐进性。会计信息化体现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各方面不能同步实现。具体分三步:即从传统手工会计模式到会计电算化的过渡,再从会计电算化到初级会计信息化,最终过渡到整个会计领域全面的信息化,以形成现代会计信息系统。[3]
三、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实践意义
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实现可以有效提高单位的管理效果,进而提高整体的效益。财务会计信息化顾名思义就是提高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的信息化处理水平,通过建立信息化通讯平台,利用互联网络和计算机的高效运作水平,实现对管理中财务会计数据信息的快速收集、精准分析,从而为事业单位的科学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现阶段,我国很多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中依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也降低了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财务会计资金管理效率普遍很低,在资金使用上约束力度不够导致管理松散。很多事业单位并不重视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尤其是对现金流的管理欠缺完善的制度和体系,管理方式的落后也造成管理结构的不紧凑。很多单位的下属部门存在多头开户的情况,体外循环与沉淀的问题比较多,使得资金周转的效率极低,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对资金的利用效率也不高,这些不仅影响到事业单位目前的经营效率,也影响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同时也对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产生消极的作用。
二是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上问题突出、困难重重。很多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管理体系,整体的预算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的层次,采用的管理方式仍然停留在简单化的经验型管理模式上。实际工作实践中,财务的预算管理在整个财务会计工作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可以说没有预算管理的财务管理是不完整的,甚至是粗放式的,缺乏科学的预算也是导致财务管理效率比较低下的关键原因。[4]现阶段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的,例如传统的手工式操作方式,其中的很多缺陷不能仅仅通过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就可以解决,因此迫切需要运用新型的管理方式取代较为落后的管理模式。
三是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监管力度不够,管理工作的时效性远远没有达到时代发展的要求。很多单位在资金的流向和资金资本的控制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脱节,导致信息沟通的不畅,无法及时了解与掌握各项财务资金的变动情况。同时传统的报表考核和单一的资产监管形式也跟不上现代管理的步伐,使得很多单位的资金管理呈现出一种较为混乱的局面,致使体外循环的情况比较严重。事业单位没有建立起高效运行的资金管理体系和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因而在具体的管理行动
中缺乏前瞻性和计划性,对事实和有效信息的掌握力度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对事后的审计核算时就难以避免做表面文章的尴尬,从而又加重了财务会计管理的恶性循环程度,给财务管理带来较多的风险。还有一些事业单位干脆采用“黑匣子”方式对财务会计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只能了解到一个季度开始、结尾或者是年初、年末的财务管理状况,而不了解整个过程的管理情况,对过程的实施效果难以把握,这样就没法进行科学的考核和审计,因为即便是再严格的审计,也只是起到“事后诸葛亮”的作用。
四是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孤岛”非常普遍,使得事业单位不能发挥有效信息的实际调控和管理作用。在财务管理业务处理系统中,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无法做到高效的沟通与交流,相关业务处理和核算的效率因此比较低,这不仅导致工作人员的分析过程变得较为复杂,同时也使得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大打折扣。还有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不了解财务报表的具体情况,也不知道每一种财务数据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所以在重大决策上没有利用财务信息的价值,让这些财务会计信息成为了信息孤岛。
四、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化应用的有效策略
首先是要建立和完善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体系。根据部门实际运作的情况和发展的需要,建立一条涵盖信息自动采集分析、业务自动化控制与管理、单位运营水平整体化管理环节的管理链条,为单位决策者制定计划和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分析。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链中先要解决好当前工作环境下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要重视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尤其是对现金流的管理要完善相关的制度和体系,改变落后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结构的紧凑程度,减少多头开户的情况,提高资金周转的效率。提高预算管理的水平,完善预算控制与监管机制。事业单位的领导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增强全员的财务会计预算意识,并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资源。信息化的应用为以上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比较便捷的管理平台。
其次是要提高硬件设施的建设,尤其是要完善信息化网络管理系统,为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充分实现奠定坚实的硬件基础。加快建设高速网络是促进信息化管理全面实现的必由之路。财务会计信息化高速通道的建设要切实纳入到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网络管理和建设的项目中来,并突出其重要地位,提高其影响程度。可以依托现有的网络信息建设平台,在此基础上实现财务会计信息化高速网络的建设,这样可以充分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的支出,还可以减少中间环节的投入,节省了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对信息干线通路的建设注重其时效性和运行的高速化水平。目前对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网络标准是要在2M以上(包括2M),但是一般情况下,为了充分发挥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时效性,10M~100M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在本单位内部的信息网络的建设中,依据财务部门的主要管理项目和实际需求来设置信息化建设的网络标准,防止网络系统的重复建设,减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必要的资金和资源的浪费。在单位内部财务会计信息网络和其他部门的接口设计中要根据实际的业务联系和发展需求来评估,将整个的设计看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这样才能提高整体项目的建设价值。财务会计信息的来源归根结底还是从生产和运营的需要中来。保证信息网络的安全也是提高财务会计信息化水平的重要环节。网络实现了有效的连接同时也会导致很多病毒对计算机终端的入侵和破坏,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不能不做好防病毒的措施,在中央主机系统的前端应设置好性能较高的防火墙,并加强网络管理中心对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使用的具体情况进行实时的监督与管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为了防止信息化处理系统出现意外故障造成数据丢失的现象,因此要及时对各种数据信息做好备份和储存工作,并随时检查是否存在冗余的信息,及时删除或者整合,以便节约储存的空间,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化网络系统的工作效率。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信息化处理和应用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推动信息化处理系统的优化升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宏观上来看,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的组织、建设、运行项目设计的范围和领域比较多,综合性和系统性也比较强,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建立一支完善的信息化管理队伍,从系统的使用到维护方面都要进行密切配合。可以采用责任分配管理制度,并定期对具体的工作进行检查与管理,切实提供信息化建设的水平。财务会计信息化系统的落实终究离不开对相关业务人员素质的要求,可以说所有的管理工作归根结底都是对人的管理。
最后是要不断提高财务会计人员业务能力的培养,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其道德素质和专业水平。平时要做好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思想意识方面的强化,运用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知识来武装业务人员的大脑,让其有充分的自我提升意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财务会计人员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综合性过程,主要的培养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培养财务会计人员的自我教育与自我反省意识,建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后续的职业与专业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为以后不断增强工作适应力与灵活力提供必要的知识与智力支撑。二是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最先进的财务会计管理技术,包括学习与借鉴国内外的优秀理论和经验,以便在实际的工作中提高对内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效率,并实现已有资源的优化与充分配置。三是要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资格认证水平,并加强证件的审核管理,不断促使财务会计人员保持学习的优良习惯,不断为自己充电。四是要不断完善财务会计人员的组成结构,使得人员的构成层次多元化,在工作的实践中提高财务会计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相互切磋经验的同时共同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综上所述,在规范和完善事业单位管理结构中,财务会计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职能,就要不断加强和完善财务会计的信息化建设,采用科学的管理制度,并细化财务会计管理的程序,发挥相关人员的职责和信息化功能,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志平.关于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存在问题及对策的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
2012(25):240.
[2] 傅 浩.探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4(8):161-162.
[3] 汤志星.信息化环境下单位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创新[J].办公室业务,2013(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