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会计审计论文

浅谈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及其对策

2015-05-08 11:3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审计质量指的是审计工作过程中的规范程度和审计结果的最终质量。审计质量包括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结果质量两个方面。审计工作质量是结果质量的保障,如果审计工作质量无法得到很好地履行,那么结果质量便无从谈起。会计师事务所如果想保证审计结果的质量以获得更大的社会认可,就必须对审计工作的质量进行控制。促进事务所的联合在政府的支持下,促进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联合,发展优秀的大型事务所是当前的行业目标。扩大事务所规模,构造寡占型的审计市场结构,可增强事务所实力。通过合并与重组,融合了知名事务所的品牌声誉与一体化管理模式,促使事务所审计质量内部控制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一、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

  (一)外部因素体现为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

  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严重影响着审计人员和事务所承担审计责任的比重。如果是有限责任制下,审计人员的责任与事务所的风险存在不匹配的情况,在巨大的金钱诱惑下,审计人员可能进行虚假审计或者不负责任的审计从而使事务所蒙受巨大风险而使自身攫取巨大利益。所以为了提高会计师事务所抵御风险的能力,有必要将审计人员的无限责任引入到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体系中。审计质量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的质量是密切相关现实工作中,不可能存在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告真实,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虚假的审计报告。一般都是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虚假,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虚假的审计意见,确认此财务报表是真实的。因此也需要从企业抓起,避免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可以保证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的提高。

  (二)内部因素体现为一是审计人员的执业技术水平

  在确认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等方面,需要审计人员使用更多的职业判断。而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很难对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运用的高低进行说明。因此,审计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审计人员的执业判断的高低,来自于审计人员其技术水平的高低,能否利用自身所学专业会计知识辨别出企业财务报表或者某一会计事项的真实性;二是职业道德的高低。审计质量的低下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审计人员的明知故犯。而造成这一问题的首要原因就是职业道德问题。国内外一些大型的造假案都是与审计人员违法职业道德有关。比如震惊世界的安然造假案,就与审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有关。

  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失效的原因

  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质量的内部控制标准直接影响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规范,也管理着审计活动的开展,保证其发挥作用。审计质量的下降会让投资者缺乏信任的投资参考方向,严重情况可能让其对资本市场失去信心。审计报告的可信度降低,则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社会地位,从而使注册会计师收入减少,会计师事务所效益下降。而审计质量控制的失效,还会导致上市公司缺少第三方专业的经济警察监督,社会资源无法有效配置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一)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的宽严,与审计质量控制的好坏关系程度较大。风险控制意识、审计计划的制定实施、审计收费政策、执业人员薪酬、基础管理工作以及人员安排都是审计质量内部控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执业人员素质

  我国的职业道德准则和独立审计准则中已经严格规定要求保证审计执业人员的素质。而执业人员的学历偏低、年龄老化、忽视后续教育,以及不重视错误,明知故犯等多重行为,造成了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总体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三)企业文化

  组织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企业产生的影响比产品技术或是市场因素更为全面、深刻和持久。会计师事务所的文化与绩效也存在着一定关系。若是事务所本身在共享价值观方面未能与企业人员达成一致,则容易造成审计质量控制失效。

  三、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

  改变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环境为了促使社会公众形成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自主性要求,给会计师事务所提供高质量审计的动力,政府对审计市场监管的理念应考虑以市场化代替行政化。政府尽可能减少政策在公司盈余方面的操纵,诱发注册会计师审计以及审计需求者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程度,使企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由政府选择走向市场选择。

  有针对性地分派合适的人员组成组织化的开放结构,进一步强化了审计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同时,加强不同项目中的人员流动,使得优秀的经验迅速传播,加剧所内人员竞争的程度,达到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目的,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

  加强事务所业务质量的控制,强化内部管理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质量控制,强化内部管理必须要将审计项目流程的每一步质量控制到位。此外,一定要严格执行审计项目负责人、企业财务经理和事务所负责人的总共三级复核制度,才能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公允性。

  完善监管体制和民事责任赔偿机制为了让我国的审计从业人员对违规成本和法律风险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可从加强民事监管力度和发挥民事赔偿制度作用这两方面入手。通过完善《民事诉讼法》,建立起审计责任的“问责制”,鼓励民事诉讼,真正落实民事责任,确立民事救济的机制。并且降低诉讼门槛,允许对集团提起诉讼。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