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针对事业单位现行会计制度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如何应对提出了相应的变革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变革
在当前的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侧重对资金的收人、支出及结存的核算,决算报告也主要是针对收支及预算执行情况。对于使用财政资金所形成的固定资产及其使用情况、举借的债务以及还本付息情况、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等缺乏有关的信息披露,不仅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难以进行监督,财政部门也缺少了宏观决策所需的重要信息,这样资金核算与管理就明显违背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会计目标。
一、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缺陷
1.基本建设会计信息游离于事业会计报表之外。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不要求建业务纳入事业会计报表,而是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向国家有关部门单独报送报表,导致基本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游离于整个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之外,事业会计报表反映的信息不够完整,不利于主管机关和单位领导对基建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商业银行也无从审查贷款是否按照指定用途使用,不能将单位的财务状况全面、完整地呈现给会计报表阅读者。而且,由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设置"在建工程"科目,基建投人作为"自筹基建支出"列人了当年事业支出(但不增加当年资产),需在竣工交付使用时才同时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容易造成当年未完工的基建投人虚减资产和净资产。
2.固定资产的核算不能体现资产净值。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只核算固定资产原值,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这种核算方式难以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资产价值在事业报表中有高估的可能。由于事业单位全部固定资产在使用期间内既不提折旧也不提减值,在报废之前仍然以原始价值在账面进行反映,脱离其实际价值,虚增了资产和净资产总额,同时也虚增了事业结余。同时,根据税务机关的规定,凡有经营收人或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在每个所得税纳税季度,可以在税前抵扣固定资产折旧,但不能在税前抵扣按事业会计制度计提的修购基金,造成事业单位纳税负担加重,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
3.收人的核算不全面、不清晰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非现金交易的收人是无法得到体现的。事业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因此,现实中即使是事业单位的经营性的应税收人也视同经营国有资产收入的非税收入,会计处理上相当于代政府收取的收人,全部上交财政专户, 申请财政回拨时方可确认为收人,导致收人不能得到及时准确的反映。一旦发生退款业务, 事业单位只有向财政部门申请回拨并退回时,这笔回拨款只能作为事业收人显然不合理。另外应收未收的收人不及时确认,使得事业会计报表的收人核算不能全面地反映事业单位收入全貌,不能及时完整地反映事业营运业绩,而且事业单位缴人财政专户的资金存量不能完整地反映,造成资产不实。
4.支出的核算没有围绕成本管理进行。成本信息是事业拨款绩效评价体系中一项重要指标,尽管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明确事业单位的经营性活动可以按权责发生制进行内部成本核算,由于单位的事业性和经营性活动往往难以严格划分,客观上造成费用分摊不合理,主观上容易给事业单位管理当局的人为调节收支带来便利,会计报表的信息失真或舞弊无法获得制度的有效制约。同时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购置的即期全额列支、当期受益的费用不予以计提和分摊,导致收人与支出无法合理配比等。
二、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变革的设想
1.会计核算基础的变革
只有全面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才能将大量的应计、待摊等项目及时准确地确认和计量, 才能解决各项会计要素的发生期和归属期的问题,真实、可靠地反映各项资产、负债、收入、费用、权益等会计要素的价值,能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或产品所耗费资源的成本,并能更好地将成本与绩效比较,为事业单位管理的决策提供更多的、有用的会计信息,促进事业单位的深化改革。
2.会计要素的变革
2.1资产核算的改革将基本建设会计纳入财务会计的核算体系。可以通过增设"在建工程"或"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等会计科目及《基建投资表 》等来解决这个问题 。
2.2参照企业会计制度明确固定资产的核算口径和计量办法,同时增设"累计折旧"科目,取消 "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一一修购基金"科目,设置"累计折旧"科目,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并列人资产负债表中,作为固定资产原值的减项,充分体现固定资产的净值。
2.3收人核算的改革绩效考评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全面完整的收人信息。应设里"财政补助收人"、"业务活动收人"、"捐赠收人"、"投资收益"等科目。
2.4对于代政府收取的行政性收费,应该在回拨或财政直接支付时确认为事业收入。
2.5保留现行的"拨出经费、拨出专款",其他的支出科目改为"业务活动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费用"、"业务活动税金及附加"、"所得税",如果事业单位存在多个类型的业务活动,或者按照部门预算存在多个专项预算项目,应该在"业务活动成本"下分别项目、服务或者业务大类进行核算和列报。
2.6净资产的核算应该取消原有的"固定基金"、"事业基金"、"事业结余"、"经营结余"、"结余分配"、"专用基金"等科目,设限定性资产和非限定资产两类。期末,应将所有限定性的收入科目根据是否结转至限定性资产应将所有非限定性的收入科目根据是否结转至非限定性资产同时,将成本费用合理分配为限定性收入的成本和非限定性收入的成本,期末分别结转至限定性资产和非限定性资产,作为限定性资产和非限定性资产的减项。
三 报表体系的变革
资产负债表中应取消原有的收入、支出项目,以保证该表能完整反映静态的资产负债和权益情况业务活动表一定程度上和企业的利润表相近,因为事业单位不是以利润为目的,该表反映事业单位的结余情况 现金流量表主要为了适应预算管理的需要,以收付实现制为编制基础。这样一来,事业单位与企业和民办非营利组织的核算吻合,从而在整体上保障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一贯性、客观性,有利于提高报表使用者对其资产运营效益评价的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