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会计审计论文

解读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账务处理的几个关系

2015-12-15 12:5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前,随着一些企业为了做大做强,只是贪大求全,多种经营,企业内部控制做的不尽完善,其处理方法直接决定了财务成果及财务处理技巧。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与账务处理的关系
  企业内控制度执行的好坏已成为其能否做大做强的一面镜子,其在财务方面的核算及时且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成果。为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即就是要把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定为内部控制的目标,企业应当通过加强财务战略管理来促进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企业财务战略对于发展战略来说首先具有从属性,在企业的整体发展中财务战略目标既从属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也从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通常来讲,财务管理目标包括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等。财务战略目标是财务管理目标的具体化,而且更加侧重于长远目标和可持续发展,但又影响很大着发展战略的实现,为了保证发展战略的实施,必须从财务战略目标的作用是贯彻落实企业发展战略、明确企业财务管理与决策的发展方向、指导企业各项财务活动
  在实现内部控制,就要有一系列的控制活动,各个控制活动采取的控制措施导致的控制结果在财务处理中的几个主要关系如下 :
  1、不相容职务分离与否,与财务有效制衡机制的关系: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舞弊行为的职务。如企业任人唯亲,不确定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了不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那么就很难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不相容职务一般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对于不相容的职务如果不实行相互分离的措施,就容易发生舞弊等行为
  2、授权审批控制与否,与财务资金管理安全的关系。授权审批是指企业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授权审批形式通常有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之分。常规授权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职责和程序进行的授权,用以规范经济业务的权力、条件和有关责任者,其时效性一般较长。特别授权是企业在特殊情况、特定条件下对办理例外的、非常规性交易事项的权力、条件和责任的应急性授权。如企业没有建立授权审批体系,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也没有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那么资金漏洞、决策漏洞在所难免,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编制常规授权的权限指引,规范特别授权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严格控制特别授权。
  3、会计系统全面控制与否,与企业信息系统的关系。会计信息对内为经营管理提供,对外向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会计系统能否全面有效控制决定各项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归集、分类、编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其内容主要包括:①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从业人员,建立会计工作的岗位责任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使之相互监督和制约;②按照规定取得和填制原始凭证;③设计良好的凭证格式;④对凭证进行连续编号;⑤规定合理的凭证传递程序;⑥明确凭证的装订和保管手续责任;⑦合理设置账户,登记会计账簿,进行复式记账;⑧按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要求编制、报送、保管财务会计报告。
  4、财产保护控制与否,与企业资产总和的关系。保障财产安全特别是资产安全,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之一。财产保护控制的措施主要包括:①财产记录和实物保管。特别关键的是要妥善保管涉及资产的各种文件资料,避免记录受损、被盗、被毁。必要时要留有备份,这在计算机处理条件下尤为重要。②定期盘点和账实核对。它是指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如不一致,可能说明资产管理上出现错误、浪费、损失或其他不正常现象,应当分析原因、查明责任、完善管理制度。③限制接近。它是指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资产的直接接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接触该资产。限制接近包括限制对资产本身的接触和通过文件批准方式对资产使用或分配的间接接触。
  5、预算控制与否,与企业总体计划的关系。预算控制的内容涵盖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企业通过预算的编制和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可以比较、分析内部各单位未完成预算的原因,并对未完成预算的不良后果采取改进措施。分解预算控制的主要环节有:①确定预算的项目、标准和程序;②编制和审定预算;③预算指标的下达和责任人的落实;④预算执行的授权;⑤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⑥预算差异的分析和调整;⑦预算业绩的考核和奖惩。
  6、运营分析控制与否,与企业运营效率和效果的关系。。运营分析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为持续的优化调整奠定基础。综合运用产、购、销,投、筹资等信息,采用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对运营情况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
  7、绩效考评控制与否,与企业经济资源的关系。企业董事会及经理层可以根据绩效考评的结果进行有效决策,引导和规范员工行为,促进实现发展战略和提高经营效率效果。绩效考评控制的主要涉及5个环节①确定绩效考评目标②设置考核指标体系;③选择考核评价标准,④形成评价结果,⑤制定奖惩措施,企业应当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和辞退等的依据。
  总之,企业在管理中是否意识到并行之有效的对内部实施控制,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财务处理方法及经营成果,如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必须加强内部控制。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