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关键词: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作为现代审计方法,在发达国家的内部审计实践中得到日益普遍的应用,方法本身也随之不断地完善。
我国内部审计协会也一直致力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在我国的推广运用,在内审协会的倡导下,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人民银行南京分行、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浙江省内审协会等都专门成立课题组,对风险导向审计进行了专题研究。2005年,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了国内第三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将风险管理审计纳入内部审计准则体系中,并要求于2005年5月1日起予以施行。这表明我国的内部审计己发展到了风险导向阶段。
但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我国实践领域的发展仍停留在理论探索和初步应用阶段,本文就目前在国内企业推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进行了探讨。
一、有利条件
1.相关政策规定为风险导向审计的推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无论是国际内审协会、中国内审协会,还是国内部分大型企业,目前都己经以正式制度的形式表明了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倡导。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 I A) 1999年发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通过了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新定义和内部审计职业实务标准框架的内容,将内部审计工作引向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2005年,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了第三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将风险管理审计纳入内部审计准则体系中;近几年国内大型企业内部审计的制度规定,也融入了风险导向的痕迹,如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1月专门下文针对如何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编制审计计划。
上述相关内部审计政策和国内大企业的实践性、经验性文件为在我国普遍推行和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2.内控体系的建设为风险导向审计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经验
2008年财政部 证监会 审计署 银监会 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及一系列的应用指引,从理论上、制度上、实践操作上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及风险管理做出了规范,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广泛实行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也为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应用提出了制度性的要求。
另外,中石油等国内实力雄厚、超大规模的企业也很早就开始了内控体系建设工作,如中石油从2004年就开始着手内部控制体系的全面建设,专门组织各个部门的专家对公司关键业务流程和重要风险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内容详细的风险数据库、流程图、风险控制文档等风险管理档案;同时,该公司还出台了《风险评估规范》制度,对风险的定义、分类、风险评估的具体步骤、操作办法等作出了具体规定;另外,该公司通过咨询普华会计师事务所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内控制度评价标准,使内部审计人员对内控的评价有章可循。
这些内控制度规范、指引以及管理先进的国内大企业积累起来的实践经验,都可以作为下一步广泛推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重要基础。
二、制约因素
1.人员素质问题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但应当具备丰富的审计理论和实践经验,还要熟悉企业经营目标和生产经营状况,掌握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内部审计人员应当能够运用系统的、战略的观点充分了解、分析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发展状况,对有可能导致企业风险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客观、系统的分析与评价,将审计视角扩展到财务会计以外,从较高层面上评估风险,而不是仅仅注重财务或具体业务的某个细节。 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多元化的技能。
但是目前国内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主要由财务、工程方面的人员构成,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工程管理情况等比较了解,但对行业风险、相关法律、外部环境等还不够了解,而且也缺乏评估风险的意识和能力,这严重制约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在国内企业的推广运用。
2.信息系统的建设问题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之所以优越于传统审计模式,关键在于其自始至终都在引导审计人员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而推行风险导向审计的重点和难点也恰在于风险评估程序的执行。通过研究和试点我们认识到,要想确保风险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就必须充分收集和拥有风险评估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越充分,风险评估结果越客观;另一方面,风险评估工作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加工和分析,如果单凭手工操作,许多程序会耗费审计人员大量时间,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因此缺乏可操作性。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中分析性程序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辅助审计软件的使用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信息数据的电子化己经非常普遍,这些电子数据不仅包括财务数据,还包括在强大的ERP系统基础上企业的所有资源(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力资源)信息的整合集成,内部审计人员可以直接对数据库进行加工分析,依据软件构建模型并由电脑自行检验和核对,这就大大地加快了审计速度,使运用分析性测试程序成为节约成本的重要手段。另外,采用审计软件能使统计抽样的样本更具代表性,审计抽样风险可控,为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了技术支持。
但在国内,除少数实力强大的企业已经开始运用ERP系统外,大部分企业尚无实力建设适合自己的ERP,一些大企业虽然上马了ERP系统,但并不全面,尚不能涵盖企业的所有资源信息;虽然财务数据的电子化在国内己经非常普遍,但缺乏相应的审计接口,内部审计人员很难从财务处理系统中采集、加工、使用数据。上述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的滞后严重制约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发展,如果没有强大的信息系统作技术支撑,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优越性就不能得到充分体现,甚至许多先进的风险评估方法都无法得以运用。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就现阶段而言,在国内企业推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既具备有利条件,也存在制约因素。不过,本文认为,上述制约因素也并不是不可克服的,而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消除这些制约因素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过程。所以,通过一定的努力,在国内企业推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