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会计审计论文

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问题研究

2015-12-14 11:4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是会计信息的重要特征之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大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本文针对价值相关性的含义和概念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对价值相关性进行了深入研究,进一步说明了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相关性的重要关系。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会计信息 公允价值 价值相关性
  一、价值相关性的含义
  信息质量的重要属性之一就是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对相关性的解释是这样的:会计信息能够满足社会各个方面的需要,其中包括满足符合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满足有关各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因此来说,相关性对绝大多数用户具有不同程度的决策有用性,它是财务报表的基本属性。毫无疑问,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是财务报告的根本目的。
  就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来说,权威的定义与解释来自于FASB和IASB。FASB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第2号》(SFAC No.2)中将相关性定义为:“信息能够帮助使用者对过去、现在和将来事件的结果做出评价或预测,或者证实、修正先前的期望,从而具有在决策中导致差别的能力。”将可靠性定义为“能够表达意在表达的事项。”可靠的信息指“真实、可验证和中立的信息”。IASB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列示相关性的判断标准为:“当信息能够通过帮助使用者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事项或确认、更改他们过去的评价,从而影响到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时,信息就具有相关性。”可靠性的判断标准为:“当会计信息没有重要差错或偏向,并能如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情况而能供使用者作依据时,信息就具备了可靠性。”[1]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相关性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1)信息与使用者的决策不仅相互关联,并且反过来具有影响使用者经济决策的能力;(2)信息对决策所起的作用,是指将相关的信息输入到预测过程中去,从而增强决策者对未来的预测能力,包括证实或者纠正过去的一些错误评价;(3)信息对决策要有实质的作用,它必须是在信息失去其决策作用之前及时地提供给决策者。
  可靠性则要求会计信息客观地反映交易和事项的详细情况,要求事件时间准确、数字精准。相关性和可靠性是相互依辅、相互倚重的,在实际应用中,二者共同衡量会计信息的应用价值。
  二 、价值相关性研究
  通过对价值相关性含义的说明,围绕“价值相关性”这个问题,大量的会计文献研究了基于资本市场的股票价格的变动与特定会计信息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被我们称为“价值相关性研究”。研究通过检验股票价格如何反映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 给“相关性”和“可靠性”概念在实务计量方面提供了理论上的翔实证据。价值相关性的研究主要评价会计数据,反映投资者对会计信息需求的情况。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进一步细化,价值相关性研究拓宽了我们对会计信息反映权益市场价值的相关性以及其可靠性的理解。因此,我们根据研究角度和内容的不同,把价值相关性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关联研究。关联研究它主要研究与现存的公认会计原则进行比较后,依据特定的准则(即拟议中的准则)所计量的会计盈余数值,在较长的时间窗口内(几个月、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是否与股票市场价值或回报的相关度更高。换句话说,也就是以新准则替代现行准则是否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关联研究是具体检验各种财务报表的底线数据的相对有用性,一般来说,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比较回归方程的R2(Lev,1989,1999;Brown & Lys, 1999),R2值越高,则说明价值相关性越强。
   第二类是增量关联研究。增量关联研究它主要研究的是在事先给定其他变量的情况下,长窗口内的特定会计收益数据是否能够解释价值或者收益。增量关联研究是具体检验单个的财务报表部分或者披露的价值相关性,如果估计的回归系数显著不等于零,这就说明其具有解释力,表示特定的会计收益数据具有增量价值相关性。比如说,研究公允价值是否可以增加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第三类是信息含量研究。它主要研究特定的会计信息在较短的时间窗口(通常是几天)内是否能够为投资者带来信息增量,如果存在明显的股票价格反应就表示会计信息价值相关。
  三、价值相关性研究与会计理论构建
  根据已有的价值相关性研究,可以把会计信息有用性的基础理论分为两种类型:直接估价理论和间接估价理论。这两种理论都认为,会计盈余能够计量权益的市场价值或者变化,或者与权益的市场价值高度相关;权益的账面价值能够计量权益的市场价值,或者与权益的市场价值高度相关。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类研究的计量目标和联系目标是有一定的差别。比如,在比较两种不同的会计方法所计量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时,一种方法可能更好地计量市场价值(会计数据前的系数更显著),而另一种方法则可能与市场价值相关程度高(R2高)。价值相关性研究中,除了上述解释性矛盾外,还存在很多其他问题,如估价模型的R2偏低,估价模型在模拟会计信息与权益市场价值之间关系时的方法论问题等,因此,尽管价值相关性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相关会计理论的构建尚需时日。
  四、公允价值相关性研究
  1.公允价值与养老金的关系
  养老金资产和负债被投资者认为是企业的资产和负债。但研究又发现,这些资产和负债与其他资产和负债的定价不同,它们的价格乘数(市盈率P/E或市净率P/B)小一些,这与该类资产和负债计量的可靠性低于其他资产和负债的结论是一致的。与该研究有关的一个问题是,研究发现,对于养老金资产负债而言,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高于账面价值,养老金负债的相关性高于其他退休福利。
  2.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估计值可靠性问题
  对于金融工具而言,衍生工具的估计值是否可靠是最基本的问题。但是,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估计值很难令人信服,因为这类估计方法和市场尚在发展过程中。经研究发现,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反映其基本经济价值的精确度高于名义价值。
  3.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可靠性问题
  关于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研究检验了历史成本计量的无形资产是否反映了无形资产的价值,结果发现,这些信息对投资者具有相关性,股票价格中反映的无形资产价值具有一定的可 靠性。同时还发现,公司董事会决定的价值重估中的操控行为没有完全消除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
  4.有形长期资产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问题
  和无形资产类似,有形长期资产也没有公开市场,公允价值估计值由管理者决定,也易于产生误差。Beaver & Landsman研究了现行成本披露下的现行成本估计值和市场价值的关系,发现二者不相关,认为这类价值没有被可靠估计。该结果被解释为可靠性的缺乏是管理者操控行为所致。另一种研究关注有形长期资产重估时的公允价值估计值是否可靠,结果发现这些估值相关,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靠性,而且尽管操控和估计误差降低了价值相关性,但没有完全消除重估资产的价值相关性。

参考文献:
[1] 朱锐. 新会计准则对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D].天津大学,2007.
[2] 罗婷,薛健,张海燕. 解析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J]. 中国会计评论, 2008,
[3] 姜东强. 新会计准则下会计信息含量的实证分析[D]. 山东大学,2008.
[4] 梅祥娣,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2 
[5] 贾小星,浅析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06
[6] 张玉华,浅议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的影响[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9-04,
[7] 李加亮,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所有者权益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9
[8] 宋爱华,贯穿于新会计准则中的新理念[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03
[9] 乔玉洋,森林生态价值会计核算与新会计准则的衔接[J],世界林业研究  2009-10
[10] 徐维爽,新会计准则实施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8
[11] 俞欣,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07-28    135
[12] 谭琳,浅谈新会计准则的若干变革及其对通信企业的影响[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9
[13] 黄怀华,会计职业判断与新会计准则的关系[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9
[14] 王建新,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分析[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2010-05
[15] 于冬梅,浅谈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利润操纵的影响[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