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会计审计论文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定位问题分析

2015-12-14 11:4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在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会计核算,可促进单位财务管理和监督职能的实现。本文将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策略。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 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主要是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其资金运营状况。监督并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通过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加强会计核算定位,对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更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顺利实现。
1、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1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资金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一切活动的重要保障,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占据决定地位。但是一直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专项资金的把关不严,存在挪作他用现象,资金分配较随意,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大财政负担;另一方面,预算外的资金主要来自财政预算资金,但是在收入分流的时候,并没有将财政支出同样分流,所以就出现了原本该由财政供给的项目仍处于供养状况。同时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中,缺乏科学的控制方法与管理手段,往往造成预算与实际需求不符,资金使用预测不准确,直接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
1.2核算缺乏科学性与规范性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缺乏专户管理及核算的规范性,主要体现为:一方面,工作人员缺乏预算外资金的具体概念,错误地认为预算外的资金不属于财政资金,因此常常滥用预算外资金,将其作为本单位的内部资金随意使用;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核算科目的设计不合理,其中出现了一些本来在会计规定中没有的科目,例如应缴收入等,但是仍存在混用、错用会计科目的现象,影响了财政资金的性质。
1.3预算管理的基础薄弱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中传统、粗放的预算管理方法已经与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不相符,难以实现公共财政体系基本框架的要求,这种弊端主要体现在:财政资金的支付分散化、缺乏有效的监督与控制、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当前大力倡导的会计集中核算方式,但是由于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各种财政性资金的收支状况并没有纳入预算管理中,因此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实现收支管理,小面积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监督体制不健全,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的监督职能弱化,预算执行力度显然不足。
2、 改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几点建议
2.1加快建设内部控制体系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存在资产管理混乱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内部控制没有发挥良好作用。若想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需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努力:首先,单位的经济活动的不同环节应由不同的部门或者工作人员完成,实现相互牵制,避免舞弊行为。同时管理者也应在内控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经济业务的授权管理,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避免职权滥用行为,又可确保单位内部各项财务方针政策的落实;其次,明确会计和出纳的各自职责,其中由会计或者财务主管负责经济业务的登记账簿、成本控制、借款规划、资金核销等工作,并负责保管财务印章,而出纳保管空白支票、空白票据和银行凭证,加强单位库存资金的管理工作,并负责现金收付、银行结算、登记银行记账等工作;再次,建立并完善资金收支的审批机制,要求单位任何部门、任何人需要办理货币资金,都要填写请款单,并交付相关负责人审批,改变过去“一支笔”审批方式,提高审批的科学性、严谨性。由出纳员根据请款单内容填写支票和银行凭证,由会计人员审批后方可改财务印章,对于重大金额,需小组研究决定。其中,请款单一式两份,一份由会计人员保管,便于日后核查。
2.2全面推进会计集中核算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主要是改善会计人员的管理方式及会计业务的处理程序,重在强调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从源头遏制行政事业单位的腐败行为,避免出现滥用资金、铺张浪费现象,实现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主要形式为:①以控制资金为总体目标,强调财务收支监督管理,并成立会计核算中心,统一开展工作;②在保留原有单位的资金审批权与使用权的情况下,取消市级或者县级纳入集中核算的所有行政事业单位账户,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零账户”管理;③以财政效益为引导,将单位的所有账户和会计业务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处理,推行统一的管理与核算,尽量做到成本最低、效益最大化。
    另外,会计集中核算制的最主要体现形式为,取消已经纳入集中核算范围内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仅保留一至两名单位会计即可,在对会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及考核后,将优秀会计提拔至会计核算中心,主要负责单位的具体会计核算与监督。
2.3完善预算编制与监督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应涵盖所有部门的公共资金,因此其预算的编制应该以部门为单位,参考各种性质的财政资金,并在部门年度预算中充分体现。一般编制部门预算应综合考虑各种形式,统筹各部门的各项资金,并将预算内与预算外的全部资金纳入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因此,应进一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改革,扩大部门预算范围,制定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改善预算支出的科目体系。通过事先编制预算行为,适当延长预算时间,确保预算的细化,可具体到某个部门甚至某个项目,促进预算的科学合理性、实用性、可操作性。预算单位应将所有的财政支出严格按照标准及相应科目纳入预算,当预算经过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更改;财政部门则对单位实行预算的编制、下达、拨付资金以及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监管,并跟踪问责,切实提高预算管理质量,为会计集中核算奠定良好基础。
2.4加大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
  有关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管理,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加强重视:一方面,制定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的开支标准,规范经费的支出渠道与方法;各地方政府应根据当地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状况,确定经费支出标准,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只有这样,才能杜绝各单位的浪费、攀比等不正之风;另一方面,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专户”管理与核算工作。主要做到两点,一是收入管理的规范,第一,所有收 入应纳入专户核算管理;第二,所有收入都应具备税务监制章与财政监制章的认可,避免出现“打白条”现象;第三,收费收入与其他收入不得列入暂存款核算中;第四,加快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方法,同时明确收费收入与往来款,实现分别管理。二是支出管理的规范。第一,注明每笔支出款的用途,便于核算;第二,各专户账款不能相互划转,必须通过拨款途径实现。
2.5加强财会队伍的管理与培训
  不断加强会计队伍的管理与培训、提高财会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做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之后,对财会人员的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提出全新挑战,作为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他们拥有授权的财务管理职能。因此,财政部门与核算中心,应重视财会人员的培训工作。这种培训可分为日常性培训与专题培训两种形式。一方面,日常性培训重在形成一定的制度与氛围,包括在单位内部加强《会计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职业道德教育等,提高财会人员的法律意识与职业道德水平,培养他们爱岗敬业、诚信为公、坚持原则的精神。另一方面,专题培训则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需求,以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与规范等,开展不定期的培训,培训内容倾向于业务性、操作性较强的财务理论与案例,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及时掌握最新经济动态,掌握先进的操作技能,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与政治素质。
2.6推行会计委派制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委派制,主要由政府委派会计人员,代表政府在单位实行会计服务与监督工作,这是解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会计委派制,一是保障会计人员的重要地位;二是助于完善会计基础工作;三是较好地遏制了财经违纪行为,四是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对单位增加财政收入发挥重要作用。
2.7加快推进电算化管理
  首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电算化进程,包括材料的保管条件、保管方式等做出明确规定,提出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并严格按照规定开展工作;其次,对纸质档案与磁性介质档案实行分类管理,尤其磁介质会计档案应保存为制度形式,做好备份,这样可避免由于介质损坏或者人为因素造成数据丢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介于磁性介质的特殊性,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定期备份与检查,避免会计信息的损坏。
参考文献:
[1]刘丽莉.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J].商业经济.2007(2)
[2]董智莉.部门预算与规范会计核算之关系[J].新疆农垦经济.2006(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