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针对在县域经济发展中,部分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增速,忽视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等问题,指出开展资源环境审计,维护资源环境安全的重要性。提出提高认识、增强审计人员专业素质是进行有效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开展 资源环境审计 探讨
资源环境审计就是监督被审计单位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严格执行资源环境法规、珍惜和节约使用资源、珍惜和保护环境,从而维护资源环保资金的安全与效益,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为目标,紧紧围绕我国资源环保工作的中心,积极开展资源环境审计,维护国家资源环境利益,防范资源环境风险,保障国家资源环境安全,充分发挥审计在促进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免疫系统”功能。
一、开展资源环境审计的必要性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战略。为此,资源环境审计也就成了国家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2009年,审计署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意见》。2010年6月8日审计长刘家义表示,审计署将继续加大资源环境审计力度,积极探索中国特色资源环境审计路子,为促进改善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根据审计署规划,从2011起,县级审计机关每年至少开展一项资源或环境审计。同时,逐步扩大资源环境审计领域,全面实现资源环境审计多元化。《审计署名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着力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资源环境审计模式,2012年初步建立起资源环境审计评价体系。同时逐步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情况纳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融入常规审计。
目前,县域经济不论基础条件如何,都处于加快发展的态势,全力争取公共财政资金、多形式招商引资,开发资源上项目,以增强各自的经济实力。在这种大趋势下,片面追求经济增速,忽视资源环境保护,有的已超出了能源、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甚至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在这个大环境中开展资源环境审计,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维护资源环境安全,促使县级政府充分利用各类发展资金来投资环境保护事业,其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二、资源环境审计发展现状
目前,县级审计机关主要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审计采取的方法也较多地选择分析性复核、座谈、调查等传统的审计方法。资源环境审计对象以环保资金使用为主,对环保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环境保护项目计划和目标执行情况、专项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真实性等方面。目标主要是为了确保环保资金的合法合理使用,减少损失浪费。未能将资源环境审计的目标具体到以下方面:一是检查资源环保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和战略规划的实施情况,分析政府履责绩效,促进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制度,规范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行为;二是检查资源环保资金的征收、分配、使用和管理情况,揭露存在的偷漏拖欠、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问题,分析评价资源环保资金使用绩效,促进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检查资源环境相关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效果,揭示和查处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浪费资源、破坏环境、资产流失等问题,促进加强资源环境管理,维护国家资源环境安全。加之,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和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滞后,使得出现了环境政策在执行中遭到抵制、执行不力的现象。资源环境审计一般都是将合规性作为重点,通过提示和反映存在的问题,促使相关部门和企业遵守、执行。
三、县级资源环境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是认识不足,发展至今环境审计理论仍然不够全面和完善,相对财政财务收支、经济责任审计等来说,资源环境审计在审计项目中所占比例较低,使得审计人员和社会有关方面对资源环境审计的认识都比较少,尚未充分认识到环境审计的重要意义和发展前景。其次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尽管我国在环境污染防治和自然资源保护方面制定了一些相关法律体系,对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法规体系不够完善,覆盖面还不全面,各项实施细则也有待明确,与实务操作尚有差距。再次是县级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存在资源环保审计实践和经验欠缺,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审计人员取证的可信性和权威性受到影响,也直接影响审计效率和审计成果。而且人手少、任务重的矛盾日益突出,这都不同程度上制约着审计在促进可持续发展和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方面作用的发挥。
四、加强环境资源审计的对策?
首先,要充分认识资源环境审计的政治重要性。资源环境是经济社会的有效载体,是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在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上,资源环境审计要与绩效审计相融合,有效解决资源环境审计内容单一等问题。其次,要在实践中认清项目的资源环境审计重要性。县级审计机关要抓住资源环境领域里的重点项目、重点部门、重点资金和重点内容,从以下方面开展审计:一是土地、矿产、森林、水等重要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治理,关注乱采(挖)滥伐、无序开发及侵占、围垦河湖等导致资源损失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以及非法出让、转让等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和损害农民利益的问题。二是水、大气、土壤、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关注城乡居民饮用水源不达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管理运营不善、城乡土壤严重污染等到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环境污染问题。三是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保护,重点关注水土流失严重,工程建设中存在的破坏生态环境等较为严重的问题。再次是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完善机构设置。需要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及时补充新知识,从而完善资源环境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资源环境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为开展资源环境审计提供人才保障。
总体来说,资源环境审计是县级审计机关一项势在必行的审计工作。目前县级审计机关应积极储备资源环境方面的人才,创造条件为开展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