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会计审计论文

论信息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改革创

2015-12-14 11:4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世纪,生产要素和资本结构都较之以往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的自我制约和自我调节等内部控制制度都面临着改革,企业的财务管理面临的是非常复杂纷繁的社会背景。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存在是否合理的重要发展因素,在由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的重要转型时期,改革措施的科学性和预见性非常重要。为了维护企业财产安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十分必要。本文将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简要概述,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所面临的改革的背景原因及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改革措施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信息时代 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全球步入经济时代的步伐迅速加快,计划经济时代下产生的企业发展模式已经开始不适应时代的需求,特别是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措施表现的与企业市场运作方式相脱节,因此在信息技术时代的大背景下,企业的财务管理等内部控制措施亟待改革,要进行有效的改革,首先必须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企业财务管理措施的重要作用。
  一、信息时代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关概述
  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一个崭新的信息技术时代,在市场经济与信息技术的相互推动下,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企业的发展如雨后春笋。企业的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下,如春笋般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的内部运行机制,是企业正常运行的中枢神经,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具体来说,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是指企业内各经济单位和组织在进行相互制约的债权分配机制,包括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企业人员素质结构、企业财务管理机制和管理所采用的方式、手段等。所有的内部控制措施都必须建立在维护企业的内部运营管理正常运行的基础上,保障企业具有稳健的运行空间和物质基础,确保企业在运作过程中所触及的数据和信息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企业的内部管理特别是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企业的正常运行具有推动作用,是企业增强凝聚力和创新力的基础,也是企业达到利益最大化的有效手段,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严格科学的执行,不仅有利于及时发现企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也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行的有效物质基础, 还能够在企业范围里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二、 信息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面临改革创新的新局面
  信息时代,企业面临着技术与制度创新的重大改革,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内控制度转变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虽然给企业内部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企业间交流加强,进步的速度迅速加快,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了更加宽裕的社会环境。但是,市场经济的操作空间越广,企业的经济效益越高,企业所面临的控制风险也越大。在信息技术为企业提供管理高效率的管理工具的同时,也对企业管理制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可以说,信息时代,企业管理内部控制风险与机遇并存,要正确处理好机遇与风险的关系,积极地运用有利的一面,改善不利的一面,以更大的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而目前,由于我国信息化技术起步较晚,在如何有效运用企业技术上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存在一定的缺陷。  
  首先,企业的产权理论与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相适应,导致了各阶层的利益冲突。
  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媒体空间”、“网上实体”使企业的经济活动空间缩小,而企业的市场交易和市场决策就要在瞬间完成,但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我国的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管理层次和结构相对来说缺乏灵敏、高效、快速的特点,财务管理人员的观念跟不上时代的潮流,理财知识和手段受到限制,掌握科学技术信息的主动性不够,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上缺乏必要的信息化、知识化。另外,现存部分企业仍旧过于重视有形资产的作用,而忽略了无形资产的价值,仍旧采用扩大厂房、增加设备等古老的措施来推动企业经营,提高经济效益,而这种传统的工业时代的财务管理理论与思维模式已经与信息时代的经济发展需要相互脱节。加上企业的产权对企业经济行为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在部分企业中,现有的产权理论和制度依旧停留在“两权论”即“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上,维护的是业主产权论”,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信息时代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因此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也造成较大风险。
  其次,企业尚未形成强有力的企业财务管理监督约束机制。
  信息技术的运用,企业的效益得到了提高,但是也相应的增加了经营风险、决策风险和财务风险。例如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存贷风险、货币风险、投资风险都需要敏锐的防范意识和预测嗅觉,而很多企业依旧停留在计划经济的传统模式上,没有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形成系统的监督管理机制。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依旧存在信息失真的现象,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品德和法制观念有待提高,现代化的监督设备应用不够,使得企业很难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的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同时,企业信息化要求企业内部需要建立对应的内部控制制度,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贪污、作弊现象的手段也越来越高明,甚至能轻易篡改贮存的相关信息,因此,在企业内形成强有力的企业财务监督管理机制十分必要。
  最后,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信息市场的迅速扩展,各类大中型企业急剧增多,会计从业人员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供不应求的会计从业人员市场趋势,导致了企业在人力资源的建设过程中很大程度上重量而不重质,加上相应的职业培训和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就使得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变得良莠不齐。由于企业本身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财务管理的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达不到管理要求,就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难以得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存在从业人员故意虚报瞒报、伪造假账的损人不利己现象。
  三、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管理制度创新措施
  财务管理从二十世纪开始便已经从独立走向完善,“从20世纪初期筹资管理,到二战 后的资产管理(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从60年代中期的投资管理,再到70年代的通货膨胀财务管理,以及80年代中后期的国际经营财务管理,这五次飞跃性的变化,被称为财务管理的五次发展浪潮。”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发展实践需要结合当前的市场环境和企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必须通过分工和分权的有效企业财务管理形式,形成系统化专业化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第一,可以通过更新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产权制度,加强企业的凝聚力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关系到企业是否能有效占据市场,获得经济效益。因此必须要建立健全可靠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通过信息系统进行设计、搜集与整理,并且及时在企业内部传递可靠信息,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产权制度,权责分明。及时分析内部控制缺陷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良方案,及时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分配产权,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的积极性,加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使得企业的利益得到最大优化。
  第二,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风险管理
  信息时代,需要建立信息化的财务决策和资金运作,在网络化、虚拟化明显的经济活动过程中,“容量巨大、高速互动、知识共享的信息技术网络,构成了知识经济的基础设施”,所以必须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监督机制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并及时的进行监控和预测,对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预测和防范。
  第三,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上,要引进竞争机制,建立内部人员竞争平台,坚持流动上岗、定期轮岗的管理制度,激发企业财务人员进行自主学习自觉提高的主动性;同时,企业管理者要坚持以人为本,在透明化和公平化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才,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抓好计算机知识、税务、金融、财政以及社会心理学等相关领域基础知识的培训。最后,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及时进行摸底沟通,了解员工,并进行高效的分配。
参考文献:
[1] 李屹 .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J].《现代经济信息》 2010年19期  . 2010
[2] 索俊颖.论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创新[J].《河北企业》 2009年10期 .2009
[3]谷祺.《高级财务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