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会计审计论文

公司治理导向内部审计研究

2015-12-14 11:3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需要内部审计,合理有效的内部审计是其内在需求。本文概括了公司治理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主要职能,最后提出了在公司治理框架下强化内部审计的措施。

关键词:内部审计 公司治理
  IIA(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2001年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和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和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它们的效率,从而帮助机构实现目标。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这里明确了内部审计的评价对象,从表面上看是风险、控制和治理程序,但是实质上却是进入了公司治理的领域。还有,它在目标上强调提高组织机构的运作效率,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公司的经营效率上,这体现了从内部控制到公司治理的跨越。
1  治理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
    受托责任理论。受托责任关系造成了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引发了两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基于组织内部的受托责任从而产生了内部审计。因受托责任发展的要求,治理导向内部审计把内部审计放置于公司治理的高度,使多层次的组织内部受托经济责任和外部受托责任相统一,这可以有力地解决新时期里的多方信息不对称问题。
  内部控制理论。它给内部审计提供了手段与方法。内部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使其能够渗透到组织内的各个部门之中;随着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内部审计将其业务范围拓展到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程序。内部控制理论是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过程中保证受托责任履行和价值链各个环节能够顺利衔接的基石。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公司经营中的漏洞,减小经营风险,有效保障资产的价值增值。
    价值链理论。公司的各项日常经营活动是在特定的公司治理框架下进行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劣会影响到整个价值链的管理和整合,公司治理的主体参与到价值链之中,会影响到价值链内各环节的顺利衔接和运行效果。因此,内部审计参与到公司治理之中,能够发挥其创造价值的潜力。价值链理论确定了内部审计的服务领域,即可以产生直接、间接价值的生产经营环节。
2  治理导向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
2.1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监督职能
    内部审计是基于组织内部的受托经济责任而产生的,其基本职责就是监督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内部审计监督是达成公司治理目标的重要保证,内部审计在公司制度安排中担任着内部管理监控的重要角色。
  内部审计部门执行监督职能,能够为企业预防和降低损失,保证企业经营的有效性。内部审计人员在组织中拥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他们熟知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内部控制环境,因此他们能够识别标志着财务报表虚假可能性的信息。内部审计师应当采取适当的方法,积极主动的去预防、确定和纠正财务报表中的虚假信息,减少财务报表虚假信息的出现,从而提高财务报表信息的可信度。
2.2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评价职能
    内部审计的评价职能是在其原有的监督职能基础之上派生出来的。评价职能是指对受托人履行受托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的基本内容是受托人各类经营决策及其执行的科学性、正确性。因内部审计具有独立的地位和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对内部审计发挥评价职能的要求日益迫切,内部审计分析评价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性,能够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公司治理导向内部审计的评价职能包括以下这些方面: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其运行的有效性;分析评价企业收支计划、信贷计划、经济合同等的执行情况;分析评价企业的基础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情况;分析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及其他各项经济指标;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分析评价其经营业绩。
2.3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协调职能
  Hermanson和Rittenberg认为:从公司治理的层面来看,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对内部审计人员存在竞争性需求。企业管理层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凭借广泛的专业技术,提供确认和咨询服务,关注企业风险、分析评价生产经营效率并且激励组织行为;然而审计委员会更感兴趣的是内审人员对控制的确认。王光远(2005)认为,在组织内部的受托责任关系中,内部审计人员同时服务于治理主体和治理对象,这就使其不可避免要处理各种各样的纷繁复杂的关系。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应该重视人际关系,借鉴新的管理理念、利用新的管理工具,加强自身的沟通交流能力,在保持自身独立性、客观性的前提下,加强与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及外部审计人员的有效沟通,尽量避免各种冲突的发生,增进组织价值。
3  我国开展治理导向内部审计的措施
3.1  提升内部审计地位
    内部审计发挥应有作用的重要前提是,提升内部审计地位,增强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内部审计的目标是为企业价值增值。内审人员在制定和实施具体审计计划的过程之中,要始终站在公司治理的高度,通过改善公司治理环境,实现企业价值增值。内部审计被赋予治理的职能,成为公司治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根据企业的治理环境,让内部审计服务于高层治理机构,由此来提升其在组织中地位和独立性,就能够有效地开展公司治理审计。
3.2  加快内部审计人才建设
  公司治理导向要想充分的发挥作用,要满足一个硬性条件,那就是建设好审计人才队伍。内部审计人员要具备多元化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技巧。因此,加强内审人员的专业业务能力培养,实现内审人员结构的多元化,就显得尤为迫切。林晓(1999)指出,《内部事务准则》里面对内部审计提出了以下五个方面的要求:知识、技能和专业训练,遵守行为准则,人际关系和交流沟通,后续教育和应具有的职业审慎态度。内部审计人员确实应当具有以上五方面要求。在现今环境日益复杂、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里,内审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才能够保证审计的高质量,实现自身价值。
3.3  改进内部审计技术与方法
  首先,内部审计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有利于开展实时审计和非现场审计。并且随着网络的出现,带来了许多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内部审计人员需要适应这一变化,增强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现审计线索的能力。其次,内部审计要运用风险管理技术。既要关注经营 管理行为中的风险,又要关注公司治理过程中的经营风险和决策风险。然后,内部审计要加强后续审计。后续审计是内审人员监督被审计部门是否及时、有效地整改落实审计中所发现问题而进行的一项活动。最后,内部审计要充分利用多学科知识。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要综合运用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律等多学科知识,从多个方面对生产经营活动和公司治理活动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评价。
3.4  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效果的重要方面。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进行全面控制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评价内部审计部门的整体工作质量;第二是对具体审计项目进行质量控制。因为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是向董事会或者审计委员会和管理层提供服务,所以董事会或者审计委员会和管理层能够通过衡量其需求是否通过内部审计的工作得到满足,进而来评价内部审计部门的整体工作质量。通过加强审计项目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建立健全多层级的复核机制,可以对具体审计项目进行质量控制。首先,从实施审计方案、测试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现场审计工作、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后续审计直到审计档案归档的各个环节都要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保证每一个环节都要达到既定的质量标准。其次,执行审计项目中的每项重要工作成果和内容都要有上一级组织的认定批准。
4  结语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能够确保组织内部受托责任的有效履行。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观念、思路和制度建设上借鉴有关单位的先进经验,根据自身管理需求进行探索创新,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规范体系,使内部审计能够在公司治理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任剑欣.公司治理层面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9).
[2] 何向荣.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8,(8).
[3] 沈丽丽.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9).
[4] 吴美霖.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J].经济研究导刊,2009,(5).
[5] 黄静.浅谈如何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作用[J].工业审计与会计,2010(2).
[6] 李晓娟.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0,(1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