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会计审计论文

浅析会计职业判断

2015-12-14 11:3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根据会计法律、法规等会计标准,充分考虑企业现实与未来的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以及对交易事项性质的精确分析,运用自身专业知识,通过分析、比较、计算等方法,客观公正地对应列入会计系统某一要素的项目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会计工作的始终,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在新会计准则扩大了会计职业判断空间的前提下,更要求会计人员具备公允的职业判断能力。

关键词:会计职业判断 ; 会计原则 ; 会计政策 ; 会计估计
  新会计准则指出,财务会计报告在“可靠性前提下,以满足投资者决策为主要目标”,由于会计目标的转变,部分具体会计准则也发生重大变化,在具体的会计处理上更加强调实质重于形式的职业判断。这就给予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在相应制度约束下的灵活应用以更大的空间,赋予会计人员更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更要求会计人员具备公允的职业判断能力。一、会计职业判断的特点
  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根据会计标准及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充分考虑企业现实与未来的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不确定的经济事项进行会计处理的行为过程。它贯穿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全过程,其目的在于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使企业相关利益主体做出正确的决策。归纳起来,会计职业判断具有以下特点:
(一)目标性
  判断总是有其特定的目标指向。会计职业判断作为会计人员从事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其目标是在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以持续经营为基础,努力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会计人员在运用职业判断进行会计处理和揭示会计信息时,除了希望判断和选择的结果能及时、恰当地反映出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外,还希望其对确认、计量和揭示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能有效地维护企业自身经济效益。
(二)主观性
  会计职业判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主观活动,它受判断者的专业知识与经验,需要与动机以及价值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由于会计准则允许企业会计人员选用不同的方法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处理,所以,在会计人员运用专业知识对会计事项进行估计、判断、推理的过程中,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掺杂着会计人员的主观成份,体现了会计这一职业技术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决定了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不是纯客观的,它具有明显的主观性。
(三)风险性
  会计作为独立的经济活动决定了其对社会经济所起的作用与产生的影响,会计人员一旦对经济事项作出了某种判断和结论,无论是对自身还是信息使用者,都具有经济后果性,这种经济后果性一般体现为会计风险的存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是否准确,要受法规、政策、目标以及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职业道德等很多因素的制约,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因此,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具有高风险性。
二、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因素
(一)主观因素
1、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经验
  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特色所在,也是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前提条件。良好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要求会计人员应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广泛的知识面,这就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只限于本专业,而是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需要做到深广结合。
2、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职业判断的合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以职业道德为基础的行为自律程度。会计人员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对企业和社会具有较高的责任心,有良好的会计行为动机,才能排除利益干扰,根据客观事实做出恰当的职业判断,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
(二)客观因素
1、会计法律与会计技术
  会计法律、法规属于会计法律规范,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属于会计技术规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是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基础,会计法律、法规为会计职业判断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限定了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的程度,并通过一系列保障措施促使其进行更客观的判断。
2、交易、事项的不确定性
  会计职业判断就是要对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进行判断,而且随着新经济业务的不断涌现,经济工具的不断创新,交易、事项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根据交易或事项是否已经存在、对当期财务报告的影响结果是否确定和金额是否需要估计,交易、事项可以分为基本确定、低度不确定、中度不确定以及高度不确定四类业务,交易或事项不确定性越高,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就越高,失误风险就越大。
三、会计职业判断的选择与协调
  会计职业判断的难点主要是对会计事项进行估计、判断、推理的过程,特别是面对复杂的、具有不确定性的事项,是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会计原则对会计职业判断的选择与协调
  会计原则通常是指一般会计原则而非具体会计原则,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真理性的东西,是制定会计标准、指导会计核算的基础性思想体系,它作为会计理论的重要概念,不仅是构成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重要内容,而且在整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更起着衔接会计目标和会计标准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并最终保证会计目标的实现。     
  由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在会计实务中对某一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报告时需要在多个会计原则之间做出选择,而各个会计原则之间有时有一定的冲突。在特定的条件下,某项会计原则是否应当选择,怎样实现不同原则之间的最佳组合,如何正确处理多个原则的优先选用顺序等等,都必须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进行相应的选择与协调。
(二)会计政策对会计职业判断的选择与协调
  由于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只对会计工作提出了基本的原则和规范,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国家的会计政策范围内,选择适合于自身的会计处理方法。这就需要企业会计执业人员不能简单地从会计准则中寻找答案,而是根据客观经济环境的不同,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变更会计政策,以保证会计政策的适应性。 
(三)会计估计对会计职业判断的选择与协调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在会计工作实践中,经常需要利用最新信息对具有结果不确定性的交易或事项作出判断,对未来事项是否发生及未来事项的发生时间及影响予以估计入账,常见的需要估计的项目有:坏账、或有损失、固定资产 折旧年限与净残值、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等等。这些项目必须通过会计人员合理预测与推断加以确认、计设,才能使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而确认、计量、揭示的合理准确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
四、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措施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一项重要而富于挑战性的工作,职业判断能力的强弱是一个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反映,它不仅需要求会计人员对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方法的全面理解与准确把握,也需要对企业客观经济环境与经营管理目标进行透彻的了解。为此,增强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加强法制教育,强化会计职业判断法制观。从法律的角度讲,会计职业判断是在不违反现行会计准则的前提下进行的,是国家颁布的会计法和会计准则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比较研究,而作出有利于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决策和判断。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所安排的经济行为必须合乎会计法和会计准则条款规定和立法意图,其行为及其后果应该与会计法和会计准则的内在要求一致,不能影响和削弱会计法和会计准则的法律地位。因此,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地强化学习要,增强法制观念和熟练掌握会计准则的具体规定。
  (二)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会计职业判断意识。在原有的会计规范体系下,会计人员对会计制度的依赖性较强,灵活性不足,缺乏独立判断能力,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择作了详尽的限制性规定,也限制了会计人员判断的范围,这使得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不善于运用职业判断去处理复杂的会计实务。新会计准则对许多会计的核算处理,只做了原则性要求,赋予企业和会计人员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为会计职业判断提供了空间。因此会计人员必须调整以往关于会计工作的惯性思维,转变观念,改变按部就班的传统习惯,更新思维方式,增强职业判断意识。
  (三)实行终身学习制,强化会计职业判断技能。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是会计人员专业技能强弱的体现,要培养会计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必须实行终身学习制。在院校教育中,合理设置会计核心课程与管理方法等理论课程的关系,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在从业岗位上,应强化后续教育培训工作.对会计人员实行无间断的终身教育,使会计人员对与本职工作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有广泛的理解和运用,熟悉企业管理、会计实务和税法知识等,增强会计职业判断技能。
  总之,优秀的职业判断能力不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质,而且还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高度敏感性和较强的洞察力,它是会计人员学识、经验、能力和道德水平的综合反映,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善于收集有用的资料和总结经验,扩大知识面,提高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